首页期刊导航|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Journal 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策略

    刘向东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碳税开征的国际实践经验和要素设计

    张瑞嘉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实现二氧化碳(CO2)减排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碳税和碳市场为调节CO2排放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碳税的国际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税制各要素的设计进行了全面探讨。

    碳税国际实践要素设计

    中俄商务礼仪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差异

    张玲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以时间观念、语言习惯、行为交际三方面为例,对比研究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相似或相同的表现,重点分析不同部分,进一步归纳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意义。

    商务礼仪文化差异

    污染环境罪成立危险犯的刑法学思考--以环渤海经济区为试点

    张红娇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更改为污染环境罪,引发了学界关于污染环境罪是否已经设立了危险犯的问题的思考。现行刑法及司法实践仍将污染环境罪成立实害犯而非危险犯,但是污染环境罪不应以实害结果为定罪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主要由环境类犯罪具有的性质决定——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益侵害的紧迫性、潜伏性、发病周期长等;在可行性方面,国外成立危险犯的成功经验和积极作用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环境权理论的引进和推广为我国污染环境罪成立危险犯提供了孕育的土壤。成立污染环境罪的危险犯的思考希望在推进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规制各主体的污染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环渤海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危险犯污染环境罪

    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研究

    殷茹莹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与税收系430000

    西方税收公平思想演变衡量标准

    基于厦门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研究

    廖娟娟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高度发展,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切实做好厦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率先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探索和规范电子商务管理,进一步加快推进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从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盐城人口老龄化现状

    徐俊春
    12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政府也普遍关注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盐城老龄人口现状进行的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人口老龄化

    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略谈

    熊新
    12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得到极大发展。张家界土家族文化由于具备丰富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发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

    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如何实现基层党群工作的创新

    周蓓
    12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党组织对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党群工作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各个地区的党群工作者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围绕政治工作的核心来开展。基层党群工作实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群工作需要通过方法改进和利益关系协调来实现工作的创新。在进行工作创新之前必须先找出制度的突破口,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基层党群工作创新

    以稀土案为例试论GATT第二十条(b)与(g)项的适用

    赵林林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3月13日,美国、日本、欧盟三方就中国有关稀土、钨、钼的出口限制措施将我国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三方认为我国的部分出口措施违反GATT1994,《中国加入议定书》等义务外界称该案为“稀土案”。本文通过对该案专家组报告中涉及专家组对我国抗辩的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原材料案”试图厘清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援用GATT1994第二十条(b)、(g)项的审理思路。

    稀土案GATT1994一般例外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