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宜施氮量提高棉花氮磷钾养分积累和皮棉产量

    冯卫娜郑苍松李小飞孙淼...
    2263-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棉花是喜磷喜钾作物,适宜的施氮量不仅可以保证棉花的营养生长,还会促进磷、钾的吸收.为此我们研究了中熟和中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河南安阳开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7个施氮量:0、60、120、180、240、300、360 kg/hm2,依次记为NO、N60、N120、N180、N240、N300、N360;副区为黄河流域两个主栽棉花品种冀棉228(中熟)和鲁棉研28号(中早熟).在棉花采收期,测定了棉花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氮、磷、钾含量,计算氮、磷、钾累积量和皮棉生产效率.[结果]与NO相比,中熟品种冀棉228地上部生物量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后生物量不再显著增加;而中早熟品种鲁棉研28号地上部生物量在施氮量超过180kg/hm2后,就不再显著增加.施氮显著增加了冀棉228和鲁棉研28号地上部的氮、磷、钾累积量,冀棉228分别增加了 37.5%、23.5%、29.2%,鲁棉研28号分别增加了 47.2%、34.0%、35.5%.鲁棉研28号提高的幅度大于冀棉228.棉花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加65.9%~82.4%是由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17.6%~34.1%是由于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的增加.冀棉228的单株成铃数和鲁棉研28号的单铃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加平台模拟得到的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80和188 kg/hm2,对应的皮棉产量分别为1661和1538 kg/hm2.氮、磷、钾皮棉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磷素、钾素皮棉生产效率与氮素皮棉生产效率呈正相关.产量收获指数与氮、磷、钾的累积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肥料利用效率的间接选择指标.[结论]适宜的施氮量可有效提高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二者的增加共同提高了棉铃和地上部的氮磷钾累积量,生物量增加对提高氮磷钾积累量的贡献率为65.9%~82.4%,氮、磷、钾含量增加的贡献率为17.6%~34.1%.氮素皮棉生产效率与磷素、钾素的皮棉生产效率呈正相关.综上,氮素吸收可促进棉花对磷、钾素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冀棉228和鲁棉研28号皮棉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均较高的施氮量分别为180和188 kg/hm2.

    中熟棉花中早熟棉花施氮量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皮棉生产效率

    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分层条施促进花生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

    王建国张佳蕾郭峰杨莎...
    2274-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探究肥料分层条施对花生根系生长、氮素利用效率及荚果产量的调节作用,丰富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方法]2019年在莒南和2019-2020年在济阳开展大田试验,设人工撒施(B)、肥料机械分层条施(L)两种施肥方式,选择普通复合肥(CF)、含有100天释放期的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另设不施氮肥对照(N0)共5个处理.分析花生根系在0-10、10-20 cm 土层的分布及花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普通复合肥处理(CF)相比,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B、SFL)的荚果产量提高了 3.6%~11.7%(莒南)和5.5%~13.2%(济阳).肥料分层条施比人工撒施平均增产6.5%~14.8%(莒南)、10.4%~20.7%(济阳).SFL比CFB平均增产19.0%(2019年莒南)、24.9%(2019年济阳)和27.3%(2020年济阳).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单株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是荚果产量增加的基础.与人工撒施相比较,肥料分层条施处理显著提高了结荚期花生株间40-60 cm 土层、行间20-60 cm 土层深度的单位体积根系干重和根长,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比例,促使根系向横向和纵向发展.与CFB相比,SFL成熟期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5.8个百分点(莒南)和5.7个百分点(济阳),荚果氮素分配比例增加4.2个百分点(莒南)和4.6个百分点(济阳).施肥方式和肥料类型均显著影响花生氮素利用,分层条施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L)较复合肥人工撒施处理(CFB)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 22.7%(2019年莒南)、28.8%(2019年济阳)、31.2%(2020年济阳),其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20.9%(2019年莒南)、125.4%(2019年济阳)、145.1%(2020年济阳).[结论]采用分层条施方法施肥可提高花生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普通复合肥.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采用机械分层条施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增加花生荚果产量的有效措施.

    花生花生专用控释肥分层条施根系发育与分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产量

    高量水稻秸秆和油枯配施提高攀枝花地区植烟效益和土壤碳汇功能

    李健铭闫芳芳李志宏张云贵...
    2287-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有机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碳平衡的当季效应及后效,探讨提升攀枝花地区植烟土壤碳汇功能的方法.[方法]2017-2019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开展了 3个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烤烟.在相同氮磷钾化肥投入量下,设置了 5个有机肥处理:不施有机肥对照(T1)、水稻秸秆(T2)、羊粪(T3)、油枯(油菜籽,T4)、羊粪+油枯(T5).2017年采用穴施,2008年采用穴施但加倍投入有机肥量,2019年有机肥与2018年同等用量但采用了穴施加条施的方法.在烤烟生育期,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烤烟收获后,测定了烤烟根系碳还田量.[结果]施肥和移栽会使土壤呼吸排放速率迅速提升,并在短期内迅速降低.排除施肥和移栽的影响,土壤呼吸强度在整个生育期有小幅度波动,于烤烟移栽后第70天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2017、2018、2019年各处理烤烟生长季土壤CO2的平均排放速率分别在27.92~97.77、11.36~145.82和28.46~166.82 CO2 mg/(h·m2),生长季土壤 CO2排放总量分别为 1079~1775、1577~2037 和 1441~3285 kg/hm2.2017、2018、2019年有机肥处理较对照烤烟根系碳还田量均无显著差异;2017年4个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碳损失量在2018年没有继续显示出差异.常规施用量下(2017年),T1、T2和T4处理的土壤碳平衡表现为亏缺,T3和T5处理的土壤碳由于烤烟根系碳还田量高,略有盈余.在提高有机肥用量情况下(2019年),除T1外,4个处理的土壤碳投入量相差较多,为T2>T5>T3>T4,但碳损失量T2、T3和 T5处理相当,均显著大于T4处理;碳盈余量为T2>T3≈T5>T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碳投入量是影响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与T1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产量和产值,以T4处理产值最高,2017与2018年分别达12930和19598元/hm2.[结论]影响土壤碳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肥碳投入量.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碳净亏损,施用低量水稻秸秆和油枯也导致土壤碳亏损,土壤表现为碳源.施用高量有机肥可极大提高土壤碳盈余量,土壤表现为碳汇.相比羊粪和油枯,水稻秸秆提高土壤碳汇功能的效果最佳;施用油枯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的效果最佳.因此,在供试地区,可考虑提高现有有机肥的投入量,以水稻秸秆和油枯配施实现提升土壤碳汇功能和烤烟生产效益.

    攀枝花烤烟有机肥类型有机碳投入根系固碳量土壤呼吸土壤碳平衡

    生物措施显著提高农牧交错区盐渍土的暗管排盐效果

    张晶杨树青郑彦王波...
    2299-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工程与生物改良措施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农牧交错区盐渍土理化性质的协同改善效果,以提高盐渍土的改良效益.[方法]田间试验于2020和2021年展开,试验地暗管埋深0.8 m,间距20 m.生物措施处理为种植甜高粱、苏丹草和苜蓿3种耐盐牧草,以无植物裸地为对照(CK).植物收获后,测定了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析了 0-20、20-40、40-60 cm 土层土壤容重、全盐量、各盐分离子含量,并明晰了土壤盐离子运移特征及植物脱盐效果.[结果]与2020年播前相比,结合暗管排水,苜蓿、甜高粱、苏丹草处理收获后0-20 cm 土层容重较试验前分别降低了 16.77%、13.57%、14.73%,土壤容重降幅从表层到深层依次减小,3个土层的平均降幅是CK的6.37~7.88倍;苜蓿、苏丹草、甜高粱和CK处理0-20 cm 土层脱盐率分别为61.42%、56.69%、39.96%和23.43%,3个工程-生物双重措施处理较暗管单一措施对照的脱盐率高16.53%~37.99%,20-40、40-60 cm 土层的脱盐率依次降低.土壤主导盐分离子SO42-、Na++K+、Cl-脱盐率较高,平均为41.91%~57.47%、33.4%~55.39%、31.05%~53.49%,同一处理各主导盐分离子的脱盐率较为接近.苜蓿地上部分Na+、Ca2+、Mg2+、S042-、Cl-含量显著高于甜高粱和苏丹草.2021年苜蓿、甜高粱、苏丹草处理分别较2020年增产51.81%、28.51%、24.35%.2年刈割苜蓿、甜高粱、苏丹草携出的盐分量分别为30.00、66.92、68.05 g/m2,分别占土壤总脱盐量的1.59%、5.13%、3.32%.[结论]植物措施可显著提升工程措施降低土壤容重和全盐量的效果,尤其在0-20 cm 土层.植物通过刈割带走的盐分含量相较淋洗盐分含量微不足道,植物通过根系改善了土壤结构从而促进盐分淋洗出耕层,因此主要根据植物促进土壤盐分淋洗作用的强弱来筛选适宜的耐盐植物.种植苜蓿降低土壤容重和全盐量的效果最优,因此在河套灌区下游农牧交错区,采用暗管排水配合种植苜蓿是改良盐渍土的有效措施.

    暗管排水植物改盐盐碱地脱盐效果

    中国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重要进展和展望

    施卫明李光杰艾超周卫...
    2310-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营养生物学是重点研究植物活化、吸收、转运与利用养分的生理、分子及遗传机制的科学,是支撑基于植物营养生理和分子遗传的农业养分高效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30多年来,中国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植物营养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在营养元素高效、营养逆境耐性、根际和根系分泌物等若干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评述了近5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植物营养生物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营养生物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基因营养元素高效营养逆境耐性根际根系分泌物

    轻度干热风条件下喷施复合寡糖提高冬小麦叶片生理活性和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韩燕徐亚楠宋吉青柳斌辉...
    2324-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刺激素寡糖具有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功效.研究复合寡糖制剂(KROPICO)提高冬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化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干热风灾害发生频繁的典型区域—河北省衡水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3个寡糖喷施处理,即拔节期喷施1次(BT)、开花期喷施1次(HT)、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1次(BTHT);另设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各喷施1次清水(CK)和KH2PO4(CKP),共5个处理.开花30天时测定了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面积指数(LAI)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调查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试验期间小麦经历了两次轻度干热风胁迫.与CK相比,BTHT处理的小麦旗叶SPAD和LAI值分别显著增加了 12.36%和77.78%;BT与BTHT处理能分别显著降低第一次干热风后旗叶叶片失水速率(RWL)15.08%和21.73%,但在第二次干热风后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HT处理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显著提高了 16.91%;BTHT处理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 12.28%和12.89%.与CKP相比,BTHT和HT处理的LAI显著增加了 49.53%~50.47%,BTHT处理的GBSS和SS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 6.30%和9.39%,HT处理的AGPase活性提高了 14.41%.与CK相比,除HT处理外,其它制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 6.69%以上,BTHT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比CK也显著增加了 5.09%.两次干热风胁迫下,与其他3个制剂处理相比,BTHT处理显著提升了叶片生理特性、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冬小麦产量.结合相关分析证实,GBSS和SSS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SPAD、LAI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与产量正相关,RWL则与产量负相关.[结论]拔节期和开花期两次喷施复合寡糖处理(BTHT)可以提高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协同提高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生长状况和淀粉积累量,增加粒重,促使轻度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稳产甚至增产.

    冬小麦复合寡糖叶绿素含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叶面积指数淀粉合成关键酶产量

    水氮梯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仁诗蒋丛泽受娜高玮...
    23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灌溉量和施氮水平对饲用甜高粱生长特性、单株耗水规律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确定饲用甜高粱适宜种植密度、优化水氮管理措施以及提高栽培生产潜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供试饲用甜高粱品种为'大力士'.设置了3个灌溉量,分别为达到田间持水量的30%~50%(11)、50%~70%(12)、70%~90%(13);设置了 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 kg/hm2(N0)、200 kg/hm2(N1)、400 kg/hm2(N2).在饲用甜高粱拔节期取样,测定甜高粱株高、茎粗、鲜重与干重.同时,采用自动称重式蒸渗仪测定单株耗水动态,计算了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结果]1)增加灌溉量显著增加了饲用甜高粱株高和茎粗,与I1相比,I2、I3灌溉量下甜高粱株高分别提高了 20.0%和34.5%,茎粗分别增加了18.0%和36.6%.施氮对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影响.2)增加灌溉量显著提高甜高粱植株茎、叶及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施氮水平仅显著影响叶的鲜重和茎的干重.与I1相比,I2、I3灌溉量下地上部整株鲜重分别提高158.1%、290.1%,干重分别提高84.8%、139.3%.与NO相比,N1、N2施氮量下叶的鲜重分别提高7.6%、4.6%,茎的干重分别降低8.5%、10.4%.I1灌溉量下茎叶比<1,I2和I3灌溉量下茎叶比>1,随着灌溉量增加,饲用甜高粱茎叶比显著增加.在I1、I3灌溉量下,茎叶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甜高粱单株耗水量显著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则显著下降.与I1相比,I2、I3灌溉量下累积耗水量分别提高了 101.3%、178.9%,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 8.0%、13.9%.施氮对甜高粱单株累积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灌溉量显著影响着甜高粱的生长、干物质量的积累以及干物质向茎秆的分配,过高的灌水量会增加饲用甜高粱的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对甜高粱的生长未显现出促进作用,高施氮量还会增加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因此,适度灌溉并施用少量氮肥可能更适合甜高粱的饲用品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饲用甜高粱灌溉量施氮水平生长特性茎叶比耗水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