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庄娱乐

季刊

1674-7895

nbgxx@jlonline.com; zwzy@cnbg.net

025-84347016/14

210014

江苏省南京中山门外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植物园保护分会联合主办。主要刊登植物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和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与植物园的建设和管理,植物在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环境对植物影响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原始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分析

    吴雅琼黄鑫俞小花汪明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黑莓(Rubus spp.)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黑莓品种'Arapaho'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由青色转为深紫色,S1(果实95%以上呈青色)时期果实红绿相值(a*)以及S4(果实50%左右转为深紫色)和S5(果实95%以上呈深紫色)时期果实黄蓝相值(b*)为负,S1时期果实明亮度(L*)和颜色饱和度(C*)最高,S5时期果实L*和C*值最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花色苷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4%,pH值、可滴定酸含量和a*值是果实发育动态的主要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表型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间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推测可滴定酸含量能影响黑莓果实中总酚、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uSUS和RuFRK可能正向调控黑莓果实的糖类代谢,RuACO和RuIDH可能负向调控果实有机酸的积累,RuANR和RuLAR参与的原花青素合成与花色苷合成存在竞争关系,RuMYB8可能负向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黑莓果实中糖、酸、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共同影响果实的外观形态及风味.

    黑莓果实品质表型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基因表达

    盐度和淹水频率对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动态的影响

    王莹李德志陈婧贾静...
    11-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不同群落(生境)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模拟潮汐作用,探究土壤盐度、淹水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海三棱藨草[× 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 et F.T.Wang)Tatanov]群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群落和光滩生境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13种植物,隶属于 7 科 12 属,其中海三棱藨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inn.)Scop.]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Retz.)Koeler]的总频度较高,分别为0.108、0.064和0.059.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是崇明东滩盐沼湿地近海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典型科.本地植物(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海三棱藨草、马唐和升马唐;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主要萌发马唐、升马唐和碱菀[Tripolium pannonicum(Jacquin)Dobroczajeva],其中碱苑仅在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种子库中萌发.海三棱藨草群落土壤种子库对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的适应性较强.除光滩生境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种子库在盐度0.0%、0.5%、1.0%和1.5%以及淹水频率1、3、7、10 d处理条件下均有海三棱藨草萌发.与对照(淡水湿润)处理条件相比较,不同盐度和淹水频率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该区域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群落的植株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综上所述,在恢复崇明东滩盐沼湿地的本地植物群落时,利用土壤种子库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其中特别推荐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土壤种子库.

    土壤种子库盐沼湿地崇明东滩潮汐作用盐度淹水频率

    光质对细叶石仙桃组培苗生长、生理和次生代谢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

    苗永美高亚杰顾东悦黄昌齐...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光质对细叶石仙桃(Pholidota cantonensis Rolfe)生长、生理和次生代谢的影响,研究了红光、黄光、绿光、蓝光4种单色光处理以及红蓝光比例1∶4、1∶2、1∶1、2∶1、4∶1 5种复色光处理下细叶石仙桃组培苗生长、分化、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并对最佳光质处理下的细叶石仙桃组培苗假鳞茎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红蓝光比例1∶2处理下细叶石仙桃组培苗分化芽多、长势最好、鲜质量增加最多,其假鳞茎中总黄酮、总酚和联苄类含量最高且显著(P<0.05)高于白光(对照)处理,增幅分别为23.59%、26.22%和34.41%.与白光处理相比,细叶石仙桃组培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红蓝光比例1:4处理下最高,增幅为12.34%;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绿光处理下最高,增幅分别为182.34%和65.43%;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红光处理下最高,增幅为28.6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红蓝光比例1∶1处理下最高,增幅为22.90%;可溶性糖含量在红光处理下最高,增幅为33.76%.对细叶石仙桃组培苗10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红蓝光比例1∶2为最佳光质.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白光和红蓝光比例1∶2处理下细叶石仙桃组培苗假鳞茎中共有764个差异表达unigene;通过GO数据库,共有409个差异表达unigene被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69个条目中;通过KEGG数据库,共有21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4条KEGG通路中.红蓝光比例1∶2处理下,富集到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CYP86A1、CYP86B1、FAR、HHT和CER1的表达量均较白光处理显著提高;富集到黄酮类化合物、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酚生物合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中C4H、CHS、F3H的表达量也有所提高,而CCoAOMT的表达量下降.综合上述,推测红蓝光比例1∶2处理通过提高细叶石仙桃组培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上调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中CYP86A1、CYP86B1、FAR、HHT和CER1表达促进植株生长,3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升高与黄酮类化合物、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酚生物合成通路中C4H、CHS、F3H上调表达有一定关系.

    细叶石仙桃光质假鳞茎酚类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假俭草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

    李建建王浩然张源徐夕雯...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系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显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2SAT),利用5S rDNA和18S rDNA重复序列探针可识别出第5和第4号染色体,且第4号染色体18S rDNA富集区段易出现或存在断裂现象;设计的假俭草染色体特异单拷贝oligo探针可识别出第2、第6和第9号染色体,进一步结合rDNA重复序列探针结果还发现第4号染色体与第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综合分析认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存在不稳定性,且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重排.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和单拷贝oligo探针的FISH技术体系,可为假俭草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变异鉴定提供新方法,观察到的假俭草染色体核型特征可为假俭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提供细胞学证据.

    假俭草染色体重复序列寡核苷酸(oligo)荧光原位杂交(FISH)核型分析

    芽苗砧嫁接与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显微结构的比较

    杨鸿玉孙茂理陈涛冯士令...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品种'长林40号'('Changlin 40')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法,比较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营养器官(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解析不同繁殖方式油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过程,揭示植株宏观生长与微观结构间的内部联系,分析根、茎、叶显微结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和扦插油茶的愈伤组织形成及愈合期分别为0~40和0~20 d.扦插20 d,油茶插穗基部皮层诱导产生根原基细胞;扦插90 d侧根开始形成.芽苗砧嫁接40 d,油茶砧木和接穗愈伤组织完全连接;芽苗砧嫁接90 d,主根增粗,大量侧根产生.芽苗砧嫁接2年生油茶茎木质部增厚,茎木质部率约为扦插油茶的2倍;叶主脉木质部厚度(334.41 μm)显著高于扦插油茶(249.70 μm),木质化程度明显增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大多数显微结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芽苗砧嫁接油茶19个显微结构指标在平方欧氏距离4.0处分为4类,其中,根维管柱厚度、叶片厚度、茎髓部厚度和根中柱鞘厚度4个指标聚为Ⅱ类,茎木质部厚度(Ⅲ类)和茎直径(Ⅳ类)单独聚类,其余13个指标聚为Ⅰ类;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分别为根、茎、叶的代表性指标,相关指数分别为0.897、0.882和0.650.综合结果显示:芽苗砧嫁接油茶的生根情况较好,根维管柱增粗,茎和叶木质部分化能力强,叶主脉增厚,组织结构紧密度增加,芽苗砧嫁接可作为油茶品种'长林40号'低产林改造的繁殖方式;根维管柱厚度、茎木质部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可作为评价芽苗砧嫁接油茶发育特性的典型指标.

    油茶'长林40号'芽苗砧嫁接扦插营养器官显微结构

    中国特有植物泰顺杜鹃所处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王冠舜刘西张沛然何芳...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中国特有植物泰顺杜鹃(Rhododendron taishunense B.Y.Ding et Y.Y.Fang)所处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更好地保护该物种,在其分布区浙江温州市和福建宁德市设立9个面积20 m×20 m的样地并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泰顺杜鹃所处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泰顺杜鹃所处群落植物种类丰富,9个样地共有63科107属182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高位芽植物139种(占比76.4%)、地下芽植物28种(占比15.4%)、地上芽植物10种(占比5.5%)、地面芽植物3种(占比1.6%)、一年生植物2种(占比1.1%).基于群落乔木层种类重要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泰顺杜鹃所处群落可分为甜槠林[Form.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er]、木荷林(Form.Schima superba Gardner et Champ.)、杉木林[Form.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短尾柯林[Form.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Skan)Hayata]和细柄蕈树林(Form.Altingia gracilipes Hemsl.).在9个样地中,泰顺杜鹃所处群落灌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综合来看,泰顺杜鹃所处群落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或暖性针叶林,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群落特性,但群落尚处不稳定阶段,应开展保护措施以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泰顺杜鹃物种组成生活型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

    福建古田会址风水林小叶红豆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蔡晨李珂佳凌书伟阮广鸣...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et H.Y.Chen)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Ⅰ(h≤50 cm)级的幼苗个体最多(112株),但从Ⅰ级到Ⅱ(50 cm<h≤100 cm)级死亡率为60.7%,表明幼苗的个体生存能力差;幼树至小树阶段[Ⅱ级至Ⅴ级(10 cm≤DBH<15 cm)]生长情况较为平稳,从中树至大树阶段[Ⅵ(15 cm≤DBH<20 cm)级至X(DBH≥35 cm)级]仅有少数个体能够存活,个体数总体逐渐减少;从高度级结构看,小叶红豆种群在7个高度级均有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小叶红豆种群的动态指数(Vpi)为40.67%,随机干扰动态指数(Vpi')为1.36%,随机干扰风险概率(Pmax)为3.33%,表明小叶红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增长不明显,抗干扰能力较弱.小叶红豆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的B1亚型;随着径级增加,小叶红豆种群整体生存率函数[S(t)]呈降低趋势,而累积死亡率函数[F(t)]则呈升高趋势,小叶红豆种群死亡密度函数[f(t)]和危险率函数[λ(t)]从Ⅳ(5 cm≤DBH<10 cm)级至Ⅴ级明显升高,反映种群有向衰退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序列预测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经过未来2、4、6、8径级时间后,小叶红豆种群各径级个体数均有增加,种群发展潜力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小叶红豆种群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和抵抗性较弱,小叶红豆自身抗干扰能力弱以及在资源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是限制小叶红豆种群增长和种群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就地保护的同时,通过适当疏伐和施肥以及加强种子培养等手段增加个体数量,提高种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小叶红豆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

    西藏自治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

    王牌杨睿徐巾喻石松林...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记载,对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濒危状况、地理成分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17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54科87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7种.从物种组成来看,在科水平,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有14属100种;在属水平,以石斛属(Dendrobium Sw.)、兰属(Cymbidium Sw.)、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为主,分别包含38、24和14种.从生活型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162种),占比达75.3%.从濒危状况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极危(CR)11种,濒危(EN)59种,易危(VU)77种,受威胁物种占比高达67.7%.从地理成分来看,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科水平有6个分布型和6个亚型,热带成分科与温带成分科的比值为1.54;在属水平有10个分布型和15个亚型,热带成分属与温带成分属的比值为0.87;在种水平包含中国特有分布种52种及西藏特有分布种6种.在水平分布格局上,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西藏的东南部和南部,且从县级行政区域水平看,墨脱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最多(129种);在垂直分布格局上,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快速增多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在海拔(Alt)区间800 m<Alt≤1 200 m分布的种类最多(100种).目前,西藏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正面临着过度采集、群体衰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生存压力.建议在西藏开展全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濒危物种保护地工作,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加强保护宣传力度,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西藏自治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植物多样性地理成分分布格局

    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技术分析与展望

    陈国熙周惠民陈慧杰陈双双...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问题威胁着城市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和人体健康,开展城市铅污染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物理和化学修复法的局限性,利用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可在实现土壤铅减量化、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具备较好的景观效果,更适用于城市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本文论述了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机制以及影响因子,并分析了观赏植物作为铅富集植物的优势及其应用于城市铅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存在的生长势弱、铅提取效率低等问题.为进一步强化植物修复效果,分别从植物-纳米材料、植物-化学药剂、植物-微生物和植物-基因工程4个方面比较了观赏植物联合修复铅污染土壤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方式.本文展望了观赏植物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筛选与改良超富集观赏植物、研发联合修复技术并探索协同修复机制以实现可持续修复城市铅污染土壤的建议;此外,还应加大实地修复力度,打造修复成功案例,为城市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土壤重金属铅污染观赏植物植物修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4年审稿专家名单

    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