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高佳王姣王松刘红健...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生物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大田条件下,0 (CK0)、300 (T1)、600 (T2)、900 (T3)、1200 (T4) kg/hm2生物炭基肥及与之等量N、P、K化肥(分别为CK1、CK2、CK3、CK4)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马铃薯苗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CK4>T4>CK3 >T3 >CK2>T2>CK1 >T1 >CK0;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T4>CK4>T3> CK3 >T2> CK2> T1>CK1> CK0.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块茎增长期>成熟收获期>苗期.不同土层脲酶活性表现为0~10cm> 10~20cm> 20~40cm.马铃薯产量为T3>T4>CK3>T2 >CK4>T1>CK2> CK1> CK0.马铃薯产量与各土层脲酶活性均呈正相关,且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是适合浙江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生物炭基肥马铃薯土壤脲酶活性产量

    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李心昊李俊万林刘丽欣...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初步了解免耕油菜根系与产量之间关系,同时探讨秋旱季节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油菜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翻耕(CT)、免耕(NT)和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R)3个处理.结果 表明,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饱和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抑制了油菜根系生长.油菜产量表现为NT>CT>NTR,NT处理产量比CT增加17.04%,NTR处理产量比CT降低5.83%.除根颈粗外,油菜苗期根系指标总体呈现NT>NTR>CT趋势;而角果期植株根体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颈粗和干物质重呈现CT>NT>NTR趋势.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能有效降低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的损伤,保障了油菜产量;NTR处理油菜角果期单位面积分枝数和角果数及根系指标均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因此,在干旱季节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可降低植株受到的胁迫损伤,达到高产稳产.

    油菜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农艺性状根系产量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王奇李妹娟章家恩汤嘉欣...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稻鱼共作系统对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设置9000 (M1)、15000(M2)和21000尾/hm2 (M3)稻田鱼放养密度,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 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叶片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显著提高,且成熟期M1和M2处理的剑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均显著降低;抽穗期各处理SPAD值均比CK显著提高.与CK相比,各处理结实率均显著提高,实际产量均增加,田鱼产量表现为M2>M3>M1,但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Fv/Fo、Fv/Fm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qN和NPQ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稻鱼共作系统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减少了光能热耗散,改善了水稻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稳定及提高水稻产量.本试验中稻田鱼15000尾/hm2为适宜的放养密度.

    稻鱼共作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

    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郭明明王康君张广旭孙中伟...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小麦播期行距产量品质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盼盼张洪鹏郭亚宁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化学调控技术对糜子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果,以糜子品种粘丰5号和齐黍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播种前1mg/L烯效唑(S3307)和50mg/L胺鲜酯(DTA-6)浸种2个处理,以清水浸种为对照(CK),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糜子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 表明,与CK相比,S3307和DTA-6浸种均可提高糜子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S3307和DTA-6均可增加糜子茎粗,降低株高.S3307可提高灌浆盛期2个糜子品种茎干重、叶干重和穗干重,DTA-6对灌浆盛期糜子叶干重和穗干重有增加作用;S3307可提高2个糜子品种穗粒数;DTA-6增加了粘丰5号有效穗数,提高了齐黍1号穗粒数和千粒重.S3307和DTA-6处理下粘丰5号分别较CK增产11.05%和5.43%,齐黍1号分别较CK增产5.73%和16.24%.因此,S3307对粘丰5号、DTA-6对齐黍1号作用效果更好,增产率最高.

    糜子烯效唑胺鲜酯光合特性产量

    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李阳杨晓龙汪本福张枝盛...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 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再生稻留茬高度产量稻米品质光合特性

    打顶后喷施不同浓度GA3和6-BA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谷宇超杨懿德鄢敏刘勇...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打顶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嘌呤(6-BA)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打顶当天喷施GA3和6-BA可以增加烤烟叶面积,GA3浓度为100mg/L、6-BA浓度为40mg/L时,烤烟叶面积增加最多;喷施GA3和6-BA可以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且随着二者浓度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外源GA3和6-BA主要对碳氮化合物起调节作用,GA3和6-BA联用可以提高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而单施6-BA则会引起烟碱含量升高,当GA3浓度为50mg/L、6-BA浓度为40mg/L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不同浓度的GA3和6-BA主要影响烟叶香味物质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当GA3浓度为50mg/L、6-BA浓度为40mg/L时,烟叶中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等香味物质含量较高.

    烤烟打顶GA36-BA农艺性状化学成分

    钾肥对糜子茎秆形态、力学、生理特性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梁海燕李海丁超杨芳...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糜子品种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追施不同量的钾肥,成熟前测定糜子植株农艺、力学及生理性状,收获后测产.结果 表明,合理追施钾肥可增加植株的生物量、茎粗和根重,同时提高植株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抗折力和机械强度等力学指标,降低倒伏指数与倒伏系数,改变植株茎秆的生理特性,增加基2节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组分含量,改善基部节间维管束特性,最终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糜子的产量.综合考虑糜子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经济效益,追施钾(K2O) 90kg/hm2效果较好.

    糜子施钾量茎秆形态力学特性生理特性抗倒伏能力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王欣王才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播期和3个播种量,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和群体光能截获以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每推迟1个播期,干物质积累降低0.13~0.37t/hm2,花前干物质转运量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趋势,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播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光能利用率随播期推迟和播种量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月4日播种,播种量160kg/hm2时,花后干物质同化物较多,光能利用率达到最大值,2年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为8257.84kg/hm2,是适合当地的播期和播种量种植组合.

    小麦播期播种量产量

    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寒地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0%、30%、60%和100%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免耕秸秆还田具有显著的固碳效应,有助于提高土壤总有机碳(4.1%~22.3%)、土壤活性有机碳(52.5%~75.5%)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14.6%~44.7%);随秸秆覆盖还田量增加,袁层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上升趋势,60%秸秆覆盖还田量处理的亚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60%和100%处理的亚袁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高;30%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60%处理次之.在本试验寒地免耕9年条件下,60%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整体有机碳固持及大豆产量提升作用显著.

    免耕秸秆还田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大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