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陈可冀

月刊

1003-5370

cjim@cjim.cn

010-62877592;62886827

100091

北京西苑操场1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本祛湿化瘀方对小鼠银屑病复发模型皮损和脾脏水转运相关物质的影响

    张慧玲刘丽娟韦妮吴亚运...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固本祛湿化瘀方(GQHF)治疗及延缓银屑病复发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2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复发模型(M+M)组、甲氨蝶呤(MTX)组、固本祛湿化瘀方高、中、低剂量(GQHF-H、M、L)组,每组6只。除N组外,其他各给药组从第1 天开始灌胃。GQHF-H、M、L 组每天给予 22。75、11。34、5。69 g/kg;MTX 组每天给予 MTX 1 mg/kg;N、M组按10 mL/kg容积灌服饮用水,连续15天。第4天,除N、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50 mg建立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第38天,除N组外,各组给予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复发模型。对银屑病样小鼠进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三磷酸腺苷酶(ATPase)、Ⅱ相代谢酶活性(SULT1 A1、UGT1、GST、SULT1 E1)、水通道蛋白3(AQP3)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M+M组比较,GQHF-H、M、L组和MTX组均显著降低皮损评分(P<0。05,P<0。01);与N组比较,两模型组脾内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及总-三磷酸腺苷酶(T-ATPase)活性显著性下降(P<0。05);AQP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Ⅱ相代谢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M组比较,GQHF-H组及MTX组脾脏中Na+-K+-ATPase、Ca2+-Mg2+-ATPase、T-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脾脏中AQP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GQHF-H组在防复发、降低AQP3蛋白表达优于MTX组(P<0。05)。结论 GQHF可能是通过升高脾脏ATPase的活性、降低AQP3的表达改善局部内湿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及延缓银屑病复发的疗效。

    银屑病复发固本祛湿化瘀方水通道蛋白3脾脏三磷酸腺苷酶中药复方

    欢迎订阅2024年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69页

    姜黄素激活TGF-β1/Smad2通路保护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实验研究

    宋亚丽秦凯丽来晓炜宋秀珍...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关节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蛋白Smad(TGF-β1/Smad2)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对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TGF-β抑制剂组和姜黄素+抑制剂组,共5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GF-β1、Smad2、磷酸化Smad2(p-Smad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 型胶原蛋白(COL2α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 MMP-13、COL2α1 mRNA表达。结果 姜黄素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构建的骨关节炎(OA)细胞模型的最佳干预量为10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凋亡率上升(P<0。05),Bcl-2、TGF-β1、p-Smad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COL2α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Bax蛋白、MMP-13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细胞增殖能力上升(P<0。05),凋亡率下降(P<0。05),Bcl-2、TGF-β1、Smad2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COL2α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Bax蛋白、MMP-13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TGF-β抑制剂处理加重了模型组细胞的损伤。与TGF-β抑制剂组比较,姜黄素+抑制剂组数据变化呈相反结果(P<0。05)。结论 姜黄素能改善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减轻细胞凋亡,进而抑制ECM降解,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 通路有关。

    骨关节炎姜黄素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蛋白Smad通路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76页

    基于RNA-Seq技术探讨青藤碱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马阿雪寇久社鲁晓红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青藤碱对于碘乙酸钠诱导的膝骨关节炎(KOA)大鼠关节软骨的转录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CK)组、模型(M)组和治疗(T)组3组,每组10只。M、T组大鼠右下肢关节腔内单次注射碘乙酸钠(1 mg/50μL生理盐水)建立KOA模型,注射后每周测量全部大鼠右下肢膝关节直径。造模21天后T组开始注射青藤碱(60 mg/kg),每天1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8 h,对3组大鼠进行取材,麻醉后剖开大鼠右下肢关节,取下一部分关节后固定脱钙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一部分关节软骨进行总RNA提取后测序,检测3组大鼠软骨组织中转录组基因表达情况,再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本体论联合会建立的数据库(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青藤碱干预能够使大鼠膝关节直径减小(P<0。05),减轻关节软骨的损伤,降低Mankin's评分(P<0。05);3组大鼠共有24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显著富集于GO功能分类中的单核细胞趋化、C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和KEGG富集的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其中主要作用的靶点基因为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CL)4、CCL9、Prkag3等。结论 青藤碱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KOA发挥疗效,关键靶点CCL4、CCL9、Prkag3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是青藤碱干预KOA的主要作用机制。

    青藤碱膝骨关节炎转录组测序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中药单体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SCI影响因子为2.9

    83页

    温肾通络止痛方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牛园园张天驰李沐哲郭杨...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对老年性骨质疏松(SOP)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60只6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每天150 mg/kg,8周)制备SOP小鼠模型,8周后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0。105、0。210、0。420 g/10 kg温肾通络止痛方,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阿仑膦酸钠组每周灌胃1。53 mg/kg阿仑膦酸钠,共12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骨保护素(OPG)和β-骨胶原交联(β-CTX)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胫骨组织病理学变化,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TB)数、TB厚度和TB分离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股骨骨髓中p16、p53、哺乳动物ATG6同源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p-mTOR)、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OPG水平显著下降,β-CTX水平升高(P<0。05,P<0。01);小鼠TB数量减少,间隙增宽变细多断裂;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股骨组织中TB数量、TB厚度、BMD、BV/TV、TB模式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P<0。01),TB分离度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股骨中的衰老相关标记蛋白p16、p53、p-mTOR/mTOR的比值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AMPK/AMPK比值下降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中、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SOP模型小鼠血清中OPG水平增高,β-CTX水平下降(P<0。05,P<0。01);股骨中的衰老相关标记蛋白p16、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复方高剂量组及阿仑膦酸钠组TB数量、TB厚度、BMD、BV/TV、TB模式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TB分离度显著降低(P<0。05)。p-AMPK/AMPK比值明显升高,p-mTOR/mTOR的比值降低(P<0。01)。结论 温肾通络止痛方能够提高SOP小鼠的BMD,改善骨微结构,促进骨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从而提高自噬水平有关。

    老年性骨质疏松温肾通络止痛方AMPK/mTOR信号通路自噬小鼠中药复方

    丹参主要活性成分对瑞格列奈体外代谢性相互作用影响

    何文娟刘秀菊孙倩赵晓娟...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代谢机制考察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对瑞格列奈代谢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分别以0。25~50 μmol/L的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与瑞格列奈(大鼠肝微粒体中浓度44 μmol/L和人肝微粒体5。5μmol/L)于37 ℃水浴中共同孵育,并以阿托伐他汀为内标,应用UPLC法测定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剩余浓度,最后通过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减少量,考察3种成分对瑞格列奈代谢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Ⅰ在浓度为50 μmol/L时,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剩余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8。11%、96。50%;隐丹参酮浓度为50 μmol/L时,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剩余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2。37%、84。69%;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10、50 μmol/L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对瑞格列奈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17、0。33 μmol/L。结论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对瑞格列奈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而在人肝微粒体实验中隐丹参酮表现出对瑞格列奈代谢的轻度诱导作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对瑞格列奈不论在大鼠还是人肝微粒体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故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与瑞格列奈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以免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

    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磺酸钠瑞格列奈细胞色素P450酶药物相互作用超高效液相中药

    中医典籍中"平"及相关术语英译探析

    李以湉严世芸陈丽云
    96-100页

    基于膏脂理论和脂代谢重编程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

    李婧赵珊珊潘紫萌孙畅...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病因涉及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其中脂代谢重编程机制可能是PCOS病机中的中心环节。在中医古籍中阐述的相关膏脂理论表明膏脂失衡易诱发肥人不孕。故笔者基于膏脂理论和脂代谢重编程机制,探讨膏脂失衡与脂代谢重编程异常对PCOS的作用与影响,为临床诊疗PCOS提供新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膏脂理论脂代谢重编程脂质代谢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