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态靶结合构建胆石症辨治新体系

    王嘉伟张京轩梁枫荻周滔...
    385-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态靶结合辨治理论指导下构建胆石症"病-类-态-证"辨治新体系.胆石症分为实态类与虚态类两种类别,实态类可包含"郁态、热态、瘀态"3种基本态势,虚态类可包含"虚态"这一种基本态势.郁态分证为肝郁气滞证;热态分证为肝胆湿热证、热毒炽盛证;瘀态分证为瘀血阻滞证;虚态分证为肝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根据疾病临床表现,可概括胆石症的标靶为胆结石、白细胞升高、胆汁反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症靶为胁痛、发热、黄疸、口苦.西医理论中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多为郁态、瘀态、虚态;胆石症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多见热态.治疗上根据疾病的自身规律分态势进行态靶论治,使用相应的症靶药、标靶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胆石症态靶辨治仝小林

    益气逐瘀解毒颗粒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回顾性疗效观察

    董海舰李晖陶雨静赵芯...
    38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联合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65例口服抗病毒药物(ETV或TDF或TAF)和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将其定义为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根据LSM值分为3个程度:轻度纤维化(39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54例)及肝硬化(72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的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的LSM值、FIB-4、APRI、GPR及S指数,并进行疗效分析.另将165例患者分为中药联合ETV治疗组(94例)和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71例),根据LSM值分为3组:中药联合ETV治疗组(轻度肝纤维化29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27例、肝硬化38例),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轻度肝纤维化10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27例、肝硬化34例),分别组间比较上述指标.结果: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的轻度纤维化、显著/进展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LSM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仅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FIB-4、APRI、GPR、S指数四个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纤维化及显著/进展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四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的轻度纤维化、显著/进展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6.15%、74.07%、63.89%,合计总有效率为63.03%(n=165).中药联合ETV治疗组与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LSM值、FIB-4、APRI、GPR、S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SM值、FIB-4、APRI、GPR、S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对长期抗病毒治疗(≥5年)的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用药治疗3个月后均有疗效,对显著/进展纤维化患者比轻度纤维化疗效更好;益气逐瘀解毒颗粒联合不同抗病毒药物(ETV或TDF/TAF)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无明显差异.

    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HBV DNA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段超刘黎明
    394-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HBV DNA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89例HBV DNA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再依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单抗组(恩替卡韦)与双抗组(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两个亚组,比较在不同肝纤维等级下单抗组与双抗组治疗24周后病毒血清学、生化指标及LSM值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及LS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与单抗组治疗24周后相比,处于轻度肝纤维等级下,γ-G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中度肝纤维化等级下,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重度肝纤维化等级下,ALT、AST、γ-G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轻度到中度肝纤维等级下,双抗组患者疗效优于单抗组,处于重度肝纤维等级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恩替卡韦鳖甲煎丸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气血通化方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Bil、LSM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徐如龙江一平邱宽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并验证在学术传承观点指导下的气血通化方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就诊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气血通化方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TBil、LSM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肝脏硬度值(LSM)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5%(3/69),对照组7.25%(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血通化"学术观点指导下,恩替卡韦联合气血通化方治疗更有助于肝纤维化、总胆红素及症状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气血通化方名中医学术传承肝纤维化

    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刘芳郑森元冯娟
    401-404,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50.0%)和研究组48例(5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普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随访2年无消化道出血事件生存率和无自发性腹膜炎事件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以及D-乳酸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以及门静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2年无消化道出血事件生存率和无自发性腹膜炎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和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

    卡维地洛益生菌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

    7种miRNAs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邓洲刘莉何雨倩陈悦...
    405-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共131例患者的7种miRNAs的表达水平,比较7种miRNAs在3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7种miRNAs在不同病理类型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比较7种miRNAs在甲胎蛋白(AFP)阴性以及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均阴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析AFP、7种miRNA以及AFP+7种miRNAs用于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并运用ROC曲线评价三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7种miRNAs阳性率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x2=13.388,P<0.01)和肝硬化组(x2=30.827,P<0.01);在不同细胞类型的肝癌中,HCC组患者7种miRNA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胆管细胞癌(ICC)组(x2=6.805,P<0.01);AFP、PIVKA-Ⅱ 以及7 种 miRNAs 在 HCC 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 60.71%、64.28%和 75.00%;AFP 阴性以及AFP和PIVKA-Ⅱ均阴性的HCC患者中,7种miRNAs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8%和80.0%;AFP、7种miRNAs以及AFP+7种miRNAs联合检测对于HCC患者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0.71%、75.00%和89.29%,特异度分别为81.33%、85.33%和78.67%;AFP、7种miRNAs以及AFP+7种miRNAs联合用于HCC诊断的AU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839和0.864.结论:7种miRNAs在HCC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在AFP阴性的肝癌中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AFP+7种miRNAs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HCC诊断的阳性率.

    肝细胞癌微小核糖核酸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

    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金丽苏飞张焕婷苏春芝...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化浊解毒调肝方对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及Ra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化浊解毒调肝方低剂量实验组、化浊解毒调肝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AAV-HBV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以0.3 mg/kg拉米夫定灌胃,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以生药量1.5 g/ml、3 g/ml化浊解毒调肝方剂灌胃,其余建模组均以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5组大鼠均持续治疗28 d.治疗结束后,取5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FN-γ、IL-2、IL-4、HA、LN、PC Ⅲ含量,用免疫印记检测肝组织中Ras、p-Erk/Erk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PT、GOT、IL-4、HA、LN、PC Ⅲ含量均升高,IFN-γ、IL-2水平降低,肝组织中Ras、p-Er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低/高剂量实验组GPT、GOT、IFN-γ、IL-2、IL-4、HA、LN、PC Ⅲ、Ras、p-Erk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阳性对照组与低剂量实验组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建模组相比,高剂量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提高免疫功能,机制与调控Ras/ERK信号通路相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化浊解毒调肝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大鼠肉瘤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证据图

    张卓然何新郭一杜宏波...
    4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证据图的方法,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系统检索和梳理,展现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CBM、Wanfang和VIP数据库,检索时限从2012年11月至2022年11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RCTs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图表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对证据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RCTs文献63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27篇.RCTs文献发文量趋势总体较为平稳,研究疾病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主.多数RCTs研究的样本量集中于60~100例.干预措施类别包括中药复方口服、中成药口服,针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和保肝药、降脂药、降糖药等常规西医治疗方案.采用较多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超声指标和CT指标.绝大多数RCTs文献未描述随机化的分配隐藏方案和未采用盲法.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研究结果均为治疗存在潜在疗效,研究可信度分级均为极低.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疗效肯定,但存在RCTs设计不合理、偏倚风险较高、样本量较小、缺少中医药主导的干预方案体系、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不统一和系统评价质量较低的不足.今后应重视RCT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探索中医药主导的干预体系,形成统一的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为中医药治疗NAFLD领域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中医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证据图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李璐孙建光王磊
    421-423页

    肝硬化虚损生积营养不良

    《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

    郭紫薇王刚吕文良
    424-426页

    血不利则为水肝硬化腹水益气活血利水法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