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康复护理结合改良催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中毒急诊救治的效果

    孙景沛郭丽王新婷宋玲玲...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中毒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及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心理状态、精神状况、行为障碍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7 d和14 d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调查问卷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结合改良催吐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精神状况以及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毒中医康复护理改良催吐法生活质量

    共情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对帕金森病伴发焦虑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马静李丽滕迎春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对帕金森病伴发焦虑患者焦虑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300例帕金森病伴发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共情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嗜睡量表(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7d和15 d后,观察组的HAMA、HAMD-24、UPDRS、SCOPA-AUT、PSQI和ESS评分相比于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且相比于干预前均降低(P均<0。05);对照组的上述评分也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干预15 d后,在对2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共情护理结合穴位贴敷可改善帕金森病伴发焦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促进其病情和自主神经功能好转,且不良反应少。

    帕金森病共情护理穴位贴敷焦虑症状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王玲陈贞敏隋津津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2周的常规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经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经过2周的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血糖指标水平以及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更低,同时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护理血糖水平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在肺炎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王艳艳吉唯奇李爱爱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早产儿接受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7例肺炎早产儿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取的不用护理措施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对比2组患儿的血氧指标、呼吸功能以及发育情况。结果 出院时、回院时,观察组的心率均慢于同期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2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同组护理前改善,数值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时、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2组的上述指数均较同组护理前升高,数值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回院时,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参数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肺炎早产儿应用抚触结合体位变换护理,有助于改善机体血氧状态,可促进呼吸功能以及发育情况的提高。

    肺炎早产儿抚触体位变换护理血氧指标

    术前营养风险评估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刘华芳谢靓孙云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术前营养风险评估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且拟行食管癌根治术及淋巴清扫术的84例患者入组本次研究,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术前营养风险评估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术前营养风险评估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术后康复情况,表现为康复更快速、营养状况更好、并发症发生更少。

    食管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术后康复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在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姜金花潘月帅周丹王楚...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者纳入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肺功能指标。

    重症肺炎2型糖尿病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血糖控制血糖水平

    全程康复训练结合正念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林娟华吴振彬黄雪玉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康复训练结合正念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连江县医院收治的106例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全程康复训练结合正念训练,持续至出院12周。对比2组的训练依从性、疼痛程度、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比较2组的训练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的训练总依从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出院时和出院12周后,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中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均更优,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程康复训练结合正念训练能有效缓解IFF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负性情绪,提高训练依从性,从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全程康复训练正念训练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

    口腔专科护理结合精细化护理对行全冠修复术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

    吕舒雅林琳张文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专科护理结合精细化护理在行全冠修复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全冠修复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口腔专科护理,观察组加用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的牙周指标等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后,2组的牙周探诊深度深于修复前,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大于修复前(P均<0。05);但观察组的牙周探诊深度浅于对照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修复结束和随访3个月后,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较修复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随访3个月后,2组的咬合力大于修复前,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口腔专科护理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提高行全冠修复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改善其牙周指标,减轻其疼痛程度。

    全冠修复术口腔专科护理精细化护理牙周指标

    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张晓凤厉燕田顺杰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通气体位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6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各53例。侧卧位组患者采用侧卧位的通气体位,俯卧位组患者采用俯卧位的通气体位。比较2组患者变换体位前后的指标变化,以及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变换体位2 h后,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呼吸浅快指数均升高,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P均<0。05);俯卧位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高于侧卧位组(P均<0。05),但2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通气治疗期间,侧卧位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均能改善ARDS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心功能指标,且俯卧位通气在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方面的作用更显著,侧卧位通气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更显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侧卧位俯卧位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

    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应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的效果

    钱晓薇缪雯娜夏洋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均处于呼吸机撤机期间,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12 h和24 h后,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前相比均更低,呼吸频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更慢(P均<0。05),且观察组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均更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更低,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更高,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 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可改善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舒适度,降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提升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撤机舒适护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