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营养控制状况评分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周素云梁娜杨坤
    3414-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况评分(CONU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9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病人进行CONUT评分。根据CONUT评分评价营养不良程度。研究终点是复合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结果:发生复合事件的病人CONUT评分中位数显著高于未发生复合事件的病人(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严重营养不良病人的复合事件发生率较高(Log-rank检验,P=0。001 5)。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中,调整混杂因素后,CONUT评分与复合事件独立相关[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284。95%Cl(1。126。1。457),P=0。000 3]。结论:ACS病人CONUT评分越高,预后越差。通过CONUT评分评估营养不良可能为ACS病人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急性冠脉综合征营养控制状况评分长期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对随访终点事件的影响

    刘霄霄张万玲于鹤宋波...
    3419-3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对随访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95例,根据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分析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和随访终点事件情况,采用多因素法评价认知功能障碍对病人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女性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及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比例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体质指数、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比例、拥有医保比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比例、心脏器械置入史比例、心脏外科手术史比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比例均明显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访1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相关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访1年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较差,更易出现全因死亡、心血管相关死亡及MACCE。

    慢性心力衰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李会梅梁会娟杨俊
    3423-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病例序号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风病中医证候(气虚血瘀)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平均血流速度(Vm)]、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WB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S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SR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中风病中医证候(气虚血瘀)量表主症和次症评分,PI、RI,WBV、HSRV、LSRV均降低,Vm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联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可改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脑组织局部缺血状态,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病人中医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蛭蛇通络胶囊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清和肽素表达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

    冯红伟门焕丽韩利彦宋海霞...
    3427-3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脑出血的108例病人,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院内存活组(73例)和院内死亡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表达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院内死亡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白细胞计数低于院内存活组,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血糖、急性肾损伤比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基线血肿体积、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早期血肿扩大比例、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院内存活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院内存活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1。709,95%Cl(1。053,2。774)]、APACHEⅡ 评分[OR=1。619,95%Cl(1。034,2。537)]、白细胞计数[OR=1。110,95%Cl(1。010,1。219)]、急性肾损伤[OR=4。208,95%Cl(1。268,13。965)]、血清和肽素[OR=3。438,95%Cl(1。207,9。793)]是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和肽素预测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7%、68。62%。结论:重症脑出血院内死亡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较高,其水平升高是院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预测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脑出血院内死亡和肽素危险因素

    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SAH病人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马妙丽李明娟
    3431-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脑积水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防治脑积水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SAH病人,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3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脑积水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SAH病人脑积水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卡方、Wald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价值。结果:236例aSAH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14。83%(35/236)。动脉瘤位于后循环[OR=4。443,95%Cl(1。028,19。201)]、出血破入脑室[OR=5。842,95%Cl(2。212,15。428)]、蛛网膜下腔出血厚度≥5 mm[OR=3。440,95%CI(1。120,10。568)]、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3。951,95%Cl(1。213,12。869)]、颅内感染[OR=5。092,95%Cl(2。326,11。147)]、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水平[OR=5。112,95%Cl(1。283,20。368)]、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OR=6。530,95%Cl(2。302,18。521)]是aSAH病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脑脊液净化[OR=0。365,95%Cl(0。154,0。865)]是aSAH病人发生脑积水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对aSAH病人发生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92,0。961],预测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6。07%。结论: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出血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厚度≥5 mm、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TGF-β1水平、脑脊液MMP-9是aSAH病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脑脊液净化是aSAH病人发生脑积水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进一步改善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Logistic回归方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基于寒温并用法论治双心疾病

    桂艺维李睿一孙治琪刘祥...
    3436-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双心疾病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赵海滨教授提出中医双心学说,认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疾病的病机复杂,常以"瘀热虚滞"为核心,证型表现不一,临床诊疗难度较大,单一治法常难以兼顾。赵海滨教授倡导"以证统病、病证结合"的模式用于双心疾病的诊治,达到"双心同治"的治疗 目的,"寒温并用法"为其中体现。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辨治双心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寒温并用立法于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一大特色,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阐述了针对双心疾病复杂病机表现出的寒热错杂之象,寒温并用法治疗双心疾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辨治双心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双心疾病寒温并用法以证统病寒热错杂证双心学说

    基于"虚-毒-瘀"论治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心脏毒性

    刘旭杨帆张国霞邢雁伟...
    3439-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邢雁伟教授基于"虚-毒-瘀"理论论治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经验。邢雁伟教授认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发展围绕"虚-毒-瘀"展开,心气阳虚为发病之本,毒损心络为致病核心,痰瘀损心为病理结局。治疗时常分阶段论治,初期扶正助阳、健脾益气;进展期化痰祛瘀、蠲痹通脉;后期治以温补心肾、培土利水。邢雁伟教授临证时辨证清晰,用药灵活,取效良好,并举验案3则佐证。

    心脏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药毒虚-毒-瘀邢雁伟

    从"肾主水"理论探究水通道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张牧晨张艳
    3443-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统中医"肾主水"理论探讨水通道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相关机制,以水通道蛋白为靶点使用中医理论治疗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专科的重要疾病一直备受关注,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正处于持续更新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与心力衰竭水钠潴留具有相关性。

    慢性心力衰竭肾主水水通道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诱发严重血栓性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陈高李红兵
    3447-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女性病人因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经无创呼吸机支持、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好转后,病人出现血小板下降,静脉输注血小板治疗无效,血栓分子及检测提示血栓-纤溶活跃,经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迅速恢复。复习相关文献,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通过活化血小板、交叉模拟免疫等致病机制导致血小板降低及出血,早期足量的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及阻断炎症反应的进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型冠状病毒血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抑制剂

    登陆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王丹王建明
    3451-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1例登陆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登陆病综合征的认识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能力。

    登陆病综合征症状诊断鉴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