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茯苓酸通过调节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

    王飞飞陈伯艳李琼
    26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茯苓酸通过调节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rf2)/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信号通路抑制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H9c2,诱导建立细胞 OGD/R模型后以 0、1。0、2。5、5。0、10。0、20。0 μmol/L茯苓酸处理 24 h,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后筛选出合适的茯苓酸作用浓度。将 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茯苓酸组、ML385 组(Nrf2 抑制剂组)、茯苓酸+ML385 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细胞 OGD/R模型后以茯苓酸、ML385 分组处理,采用 CCK-8 法与流式细胞实验分别检测各组 H9c2 细胞活力、凋亡率;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 H9c2细胞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促炎因子[前列腺素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及细胞抗氧化因子[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铁死亡相关指标[铁含量、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 H9c2细胞凋亡及 Nrf2/SLC7A11/GPX4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量、细胞培养基上清中PGE2 及TNF-α水平、细胞铁含量、MDA水平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培养基上清中 IL-10水平、细胞 CAT及 GSH水平、Bcl-2及 Nrf2、SLC7A11、GPX4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酸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量、细胞培养基上清中PGE2 及TNF-α水平、细胞铁含量、MDA水平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细胞活力、细胞培养基上清中IL-10水平、细胞CAT及GSH水平、Bcl-2及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ML385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量、细胞培养基上清中 PGE2 及 TNF-α水平、细胞铁含量、MDA水平及 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培养基上清中IL-10水平、细胞CAT及GSH水平、Bcl-2及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茯苓酸组比较,茯苓酸+ML385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量、细胞培养基上清中 PGE2 及 TNF-α水平、细胞铁含量、MDA水平及 Bax、Caspase-3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培养基上清中 IL-10 水平、细胞 CAT及 GSH水平、Bcl-2及 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茯苓酸可通过激活 Nrf2/SLC7A11/GPX4 信号而抑制 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脂质过氧化与铁死亡,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及细胞活力,最终减轻其细胞凋亡损伤。

    氧糖剥夺/复氧心肌细胞茯苓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实验研究

    田蓟苷调节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罗聪钟崛邓敏敏肖潇...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田蓟苷(TIL)对脑出血(ICH)大鼠认知功能、神经元损伤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 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法构建 IC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ICH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TIL组(16 mg/kg)、AMPK抑制剂组(Compound C组,250 μg/kg)、TIL+AMPK抑制剂组(TIL+Compound C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 12只。采用改良的 Garcia JH法、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敞箱实验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行脑组织病理学和神经元凋亡观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AMPK/SIRT1/PGC1α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 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细胞核皱缩、排列紊乱等损伤,神经功能评分、穿越平台次数、垂直活动得分和水平活动得分、磷酸化 AMPK(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找寻平台时间、神经元凋亡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ICH组相比,TIL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减轻,神经功能评分、穿越平台次数、垂直活动得分和水平活动得分、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找寻平台时间、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 Compound C组大鼠以上指标呈现相反的趋势。且 TIL对 ICH大鼠脑组织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均被 AMPK抑制剂 Compound C减弱(P<0。05)。结论:TIL可能通过激活 AMPK/SIRT1/PGC1α通路,改善 ICH大鼠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元损伤。

    脑出血田蓟苷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沉默调节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通路认知功能神经元实验研究

    lncRNA DANCR靶向调控miR-193a-3p表达对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宋海英李红霞王逍
    279-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DANCR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 PC12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榆林市星元医院于 2019年 10月—2021年 10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40例为疾病组,以同期 30 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检测 lncRNA DANCR、miR-193a-3p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清 lncRNA DANCR与 miR-193a-3p的相关性;建立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si-NC、si-DANCR、miR-NC、miR-193a-3p mimics分别转染至PC12细胞后缺氧处理 24 h,si-DANCR+anti-miR-NC、si-DANCR+anti-miR-193a-3p分别共转染至 PC12 细胞后缺氧处理 24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lncRNA DANCR、miR-193a-3p表达量;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凋亡试剂盒检测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 lncRNA DANCR、miR-193a-3p靶向关系;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结果:血清中lncRNA DANCR与miR-193a-3p表达呈负相关。缺氧处理后,PC12细胞中 lncRNA DANCR表达量升高(P<0。05),miR-193a-3p表达量降低(P<0。05);分别与转染 si-NC或 miR-NC比较,转染 si-DANCR或 miR-193a-3p mimics后,缺氧诱导的 PC12细胞 LDH漏出率、MDA含量、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与共转染 si-DANCR+anti-miR-NC比较,共转染 si-DANCR+anti-miR-193a-3p后,缺氧诱导的 PC12细胞 LDH漏出率、MDA含量、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蛋白水平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干扰 lncRNA DANCR可通过促进 miR-193a-3p表达而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氧诱导的 PC12细胞损伤,血清中 lncRNA DANCR、miR-193a-3p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具有预测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缺氧长链非编码RNADANCRmiR-193a-3p神经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及LRRC4/SDF-1/CXCR4信号通路的影响

    钟占鹏吴艳高彪华
    28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及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C4 蛋白(LRRC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 4(CXC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 60只 Wistar大鼠构建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3 μg/kg)组、LRRC4 siRNA质粒组、空载质粒组、右美托咪定(3 μg/kg)+LRRC4 siRNA质粒组;另选 12 只大鼠只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大鼠以 3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 LRRC4 siRNA质粒分组经留置管鞘内给药干预后,检测大鼠疼痛症状,比较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其运动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前列腺素 E2(PGE2)、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脊髓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大鼠脊髓组织 LRRC4、SDF-1及 CXCR4 mRNA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 LRRC4/SDF-1/CXC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脊髓组织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 PGE2、IL-18 和 IL-6 水平、脊髓组织 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右美托咪定+LRRC4 siRNA质粒组分别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脊髓组织 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 PGE2、IL-18 和 IL-6 水平、脊髓组织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LRRC4 siRNA质粒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脊髓组织 SOD、GSH-Px、LR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 PGE2、IL-18 和 IL-6 水平、脊髓组织 MDA水平、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上调 LRRC4表达,抑制 SDF-1/CXCR4信号激活,从而增强坐骨神经阻滞,抵抗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减轻 CCI大鼠疼痛症状。

    坐骨神经阻滞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C4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右美托咪定实验研究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侯春蕾桂明泰宋雨晴周训杰...
    29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穴位敷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能够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机制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疗效,因此,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胸痹心痛具有突出的优势。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合理的腧穴配伍以及方药选用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抑郁状态等。但针对穴位敷贴疗法的机制、原理、不良反应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部分临床试验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于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有助于完善穴位敷贴作用机制理论体系,制定统一的穴位敷贴治疗研究标准,促进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穴位敷贴综述

    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贾福运高晟玮张茜徐强...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医疗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中成药上市后疗效评价方法中常以随机对照、真实世界、巢式病例-对照、病症结合及系统评价为主,同时中成药上市后的不良反应、质量及经济性评价也在推动中成药临床中的推广。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对中成药上市后评价方法学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今后合理运用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中成药评价方法综述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国贤彭瑜张钲
    302-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通路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组织作用,被认为和心血管疾病关联密切。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因具有良好的药动学、较高的安全性,被不断地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现将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的作用机制、药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药物安全性进行简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心血管病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利奥西呱环磷酸鸟苷综述

    白细胞亚型相关炎性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全宝马登峰邱金裴志强...
    306-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一个慢性免疫炎症过程。白细胞亚型衍生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性、进行疾病危险分层、提供预后信息、开发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对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主要白细胞亚型相关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综述

    双心医学的研究现状

    黄晓蓉白春林
    313-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心理问题是心血管疾病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最终结局,但其重要性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近年来学者对双心医学做了大量研究,本研究就其发病机制、诊疗手段、目前存在的争议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双心疾病的识别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双心医学心身疾病诊疗方法综述

    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的影响因素

    付蔷李忠刘用王羽嘉...
    316-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194例,统计受试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病人证候信息。结果:194例受试者中,痰瘀互结型 86例(44。3%),气虚血瘀型 52例(26。8%),气阴两虚型 29例(14。9%),气滞血瘀型 27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痰瘀互结型独立影响因素为 BMI、Hb、AST。结论:稳定型心绞痛证候分布中痰瘀互结型占比最高;BMI、Hb、AST是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独立影响因素。

    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证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