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M2.5致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董子豪李艳于永丽李虹...
    3718-3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大气污染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公共卫生的热点话题.暴露于细颗粒物(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心血管风险和相关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微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氧化应激与炎症、脂蛋白异常、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细胞自噬与凋亡、铁死亡.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因此,流行病学研究已确定空气颗粒物浓度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相关性.细颗粒物(PM2.5)作为影响心血管事件中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防治来降低 PM2.5浓度,可有效减轻 CVD负担.

    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大气污染中医药防治综述

    COVID-19相关心肌受累的机制探讨

    程佳豪李建国
    3724-3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暴发以来,已有超过 4.57亿人感染 COVID-19,并有超过 1 190万人死亡.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尽管 COVID-19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临床表现包括心脏相关症状、心电图变化等.本研究概述了 COVID-19 的结构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并总结了 COVID-19相关心肌受累的最新机制.心内膜活检的病理学依据是 COVID-19心肌炎的确诊方法.虽然 COVID-19 相关心肌受累的机制仍不明确,但是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相关:1)病毒感染直接侵袭心肌细胞;2)过度炎症和细胞因子风暴;3)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概述COVID-19的结构和功能,并总结 COVID-19相关心肌受累的机制.

    心肌细胞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发病机制综述

    可穿戴设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孙家璇杜跃曾一孟涵汭...
    3728-3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主要包括住院时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出院后的家庭心脏康复治疗,但是大多数病人只停留在药物治疗方面,家庭心脏康复治疗并未被重视.可穿戴设备包括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可穿戴智能手环、可穿戴织物胸带、可穿戴贴片等,通过与人体接触的电子设备,将病人的各项指标提供给医生,可以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在心血管疾病病人家庭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提供帮助.现从可穿戴设备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的体征监测和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紧急除颤方面进行概述,为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选择方面提供帮助.

    心血管疾病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心脏除颤综述

    炎性因子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籍丹丹刘毅
    3731-3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面积脑梗死(MCI)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严重的一种临床分型,具有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死亡率高达 53%~78%,如能尽早了解 MCI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医生确定病人病情,尽早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病人预后.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现对急性 MCI病人炎症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精准干预或评估炎症相关因子对急性 MCI预后的影响.

    大面积脑梗死炎症反应预后评估综述

    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抗体相关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郭彤彤李海婷张瑀珈张阳阳...
    3735-3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 抗体(mGluR1)是一种新发现的抗体,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脑炎,被称为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 抗体相关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伴有认知障碍、精神和行为障碍、舞蹈样动作、味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局灶性癫痫和睡眠障碍,还可能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和桥本甲状腺炎)有关.本研究旨在综述抗 mGluR1抗体相关性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脑炎小脑共济失调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抗体综述

    化瘀祛痰方对痰瘀互结证ACS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李馨雅张妮佟惊宇
    3737-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互结证病人应用化瘀祛痰方治疗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筛选 2022 年 6月—2023年 7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痰瘀互结证 ACS诊断且已经接受西医规范治疗的病人 60 例,受试者在试验期内原服用西药用法、用量不予增减,在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 4周化瘀祛痰方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病人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 60名纳入健康对照组,做安全性指标评价基准.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痰瘀互结证 ACS组血小板计数(PLT)、尿酸(UA)明显升高(P<0.01),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花生四烯酸 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全血 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痰瘀互结证 ACS病人 UA与 MARAA(P<0.001)、MARADP(P=0.016)呈正相关.结论:化瘀祛痰方能够有效降低痰瘀互结证 ACS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且安全性良好.ACS病人UA水平与MARAA、MARADP之间具有相关性,可能作为评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聚集率是否达标的参考指标.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互结证化瘀祛痰方血小板功能尿酸

    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胡科丹寇艳邢文静高明...
    3742-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年 6月就诊于泸州市人民医院的 3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管内斑块是否稳定分为斑块稳定组(120 例)和斑块不稳定组(180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各项参数和 B淋巴细胞对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两组预后不良事件与颈动脉超声参数和 B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颈总动脉硬化程度(β)、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是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动脉顺应性(CAC)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β、CAC、Ep、PWVβ和 IMT联合预测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6[95%CI(0.826,0.859)],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 AUC.基于 7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内部验证前后 AUC分别为 0.857[95%CI(0.766,0.879)]、0.838[95%CI(0.764,0.883)],敏感度分别为 88.35%、87.66%,特异度分别为 78.54%、78.03%,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MAE)均为 0.015,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PWVβ、IMT)、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CAC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CAC、PWVβ、IMT)、B淋巴细胞与斑块稳定性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可用于疾病的预测和诊疗.

    冠心病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斑块稳定性相关性

    冠心病病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张再磊姚智褚银平
    3749-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病人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年 9月—2022年 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因"胸闷、胸痛"收治住院的 200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 SYNTAX评分标准分为低危组(0~22 分)、中危组(23~32 分)、高危组(≥33 分);根据Hcy水平(0~15 μmol/L为正常,>15μmol/L为升高)、Lp(a)水平(0~300 mg/L为正常,>300 mg/L为升高)分为 Hcy与 Lp(a)均正常组、仅 Hcy升高组、仅 Lp(a)升高组、Hcy与 Lp(a)均升高组.应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 SYNTAX评分低、中、高危组 Lp(a)、Hcy水平差异,分析血 Lp(a)、Hcy水平与 SYNTAX评分、狭窄程度积分、病变特点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根据SYNTAX评分分组的各亚组间血Lp(a)、Hcy水平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与Hcy均升高组的SYNTAX 评分、狭窄程度积分、病变特点积分相比于仅Lp(a)升高组、仅 Hcy升高组、Lp(a)与 Hcy均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YNTAX 评分、狭窄程度积分、病变特点积分均与血 Lp(a)、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血 Lp(a)、Hcy水平仍与 SYNTAX评分、狭窄程度积分、病变特点积分独立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 Lp(a)、Hcy水平与 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即冠心病病人血 LP(a)、Hcy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越严重.二者均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冠心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SYNTAX评分相关性

    清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价值

    倪伟智邵紫欣袁丁
    3754-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清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为 ACAG用于该人群的危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提取符合标准的 AMI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病人 30d全因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所有病人依据 ACAG数值以三分位间距分成 3组,使用 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并使用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索ACAG与主要结局指标的关系,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 ACAG对AMI病人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 1 838例 AMI病人,构建生存曲线后发现 3组不同ACAG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无论作为定量还是分组变量,ACAG升高对生存结局的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显示,相比于阴离子间隙(AG)和清蛋白,ACAG对 30d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ACAG升高是 AMI病人 3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清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预后

    超声评估急诊ICU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苏洁高磊曹爱青马维东...
    3759-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超声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溶栓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左心室重构(LVR)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2022年 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87 例急性 STEMI病人,根据溶栓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 ICU静脉溶栓,两组溶栓药物均采用阿替普酶,术后 2周评估病人手术疗效,并采用超声检查评估病人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段 LVR指标[时间段按心电图 ST段回落程度(STR)进行划分]及治疗前后 LVR指标,检测病人治疗前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观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 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 30 min比较,观察组 60、90及 120 min时 STR人数占比增多,对照组 90 min及 120 min时 STR人数占比增多(P<0.05);与溶栓后 60 min比较,观察组 90 min及 120 min时 STR人数占比增多,对照组 120 min时 STR人数占比增多(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观察组 LESVI、LEDVI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 CK-MB、cTnI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 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6.98%(3/44),低于对照组的 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 ICU静脉溶栓可提高急性 STEMI的治疗效果、ST段回落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损伤及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 ST段回落程度及 LVR功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静脉溶栓左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