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风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董珍宇朱文浩黄英俊英振昊...
    4301-4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0只,中药组每只大鼠每次给予中风停颗粒0。51 mL/100 g,每日灌胃2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只大鼠每次给予生理盐水0。51 mL/100 g,每日灌胃2次。连续干预7 d取材。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采用Zea-longa 5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LRP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MMP-9、VEGF-A、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脑组织NLRP3表达增强(P<0。05),血浆MMP-9、VEGF-A水平升高(P<0。01),EGF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风停颗粒组大鼠脑组织NLRP3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浆VEGF-A、EGF水平升高(P<0。01),MMP-9水平降低(P<0。01)。结论:中风停颗粒可抑制ACI大鼠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MMP-9、VEGF-A、EGF表达。

    急性脑梗死中风停颗粒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实验研究

    铜稳态失调与心肌细胞损伤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赵怡宁郝春艳
    4305-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铜稳态与铜死亡对心肌细胞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讨铜稳态在心肌细胞损伤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铜死亡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可以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从多个层面揭示铜稳态与心肌细胞损伤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铜稳态在维持心脏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心肌细胞损伤心血管疾病铜稳态氧化应激铜螯合剂综述

    心力衰竭容量评估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苏树霄邢金平魏利琴
    4311-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容量超负荷是引起心力衰竭病人出现症状的一大原因,综述肾上腺髓质素、糖类抗原125、CD146、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内皮素-1在容量评估和指导容量管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心力衰竭容量负荷标志物综述

    CD47的生物学作用及在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杜铭万大海
    4315-4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CD47在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中的功能,以及在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CD47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神经系统中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对放疗和化疗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常规治疗方案疗效较差。目前免疫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脑内T细胞浸润较低、抗原呈递较低导致自适应免疫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脑内环境具有高含量的髓样细胞及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能够提升固有免疫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CD47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进程中的免疫检查点,已经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前研究和其他肿瘤临床试验中的联合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CD47综述

    真武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

    刘文任宝春
    4321-4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心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合并CHF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真武汤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力衰竭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病人的峰值摄氧量(VO2 peak)及无氧阈值(AT)]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BNP、NT-proBNP、cTn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LVEF)、6MWT、VO2 peak、A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CHF病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与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真武汤加减心功能运动耐力中医证候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程清徐艳陈国飞邓心悦...
    4326-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病人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的155例ADHF病人作为ADHF组,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或Ⅱ级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作为CHF组,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APN与TNF-α、IL-6、IL-1β、NT-proBNP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DHF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N对ADHF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DHF组血清APN、TNF-α、IL-6、IL-1β、NT-proBNP水平高于CHF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ADHF组血清APN水平与TNF-α、IL-6、IL-1β、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ADHF组短期预后不良病人血清APN水平低于短期预后良好病人,血清TNF-α、IL-6、IL-1β、NT-proBNP、血肌酐、血尿酸(UA)水平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水平升高是ADHF病人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IL-6、UA、NT-proBNP水平升高是ADHF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APN水平对ADHF病人短期预后具有预测效能。结论:ADHF病人血清APN水平升高与炎症反应程度降低相关,是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对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脂联素炎症反应短期预后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病人血清NT-proBNP、PTX-3和IL-3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青宋明闫嘉王娇...
    4330-4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病人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正五聚体蛋白-3(PTX-3)、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慢性肺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心力衰竭分为肺心病组(82例)和伴心力衰竭组(5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分析NT-proBNP、PTX-3、IL-33与心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T-proBNP、PTX-3、IL-33诊断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效能。结果:对照组、肺心病组和伴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组和伴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PTX-3、IL-33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伴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PTX-3、IL-33均高于肺心病组(P<0。05)。血清NT-proBNP、PTX-3、IL-33与LVE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PTX-3、IL-33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18,0。704,0。741,0。775。结论:血清NT-proBNP、PTX-3、IL-33水平变化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进展有关,可有效评估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正五聚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33

    艾灸夹脊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崔晨彭威姚福梅阎峰...
    4334-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灸夹脊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夹脊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心脏彩超检测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病人活动耐力,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降低,LVEF、6MWT升高,且试验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AngⅡ、ALD水平降低,且试验组血清NT-proBNP、AngⅡ、AL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夹脊穴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进一步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内分泌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相关。

    慢性心力衰竭艾灸夹脊穴体外反搏神经内分泌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ACS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伴糖尿病病人心功能及心脏重构的影响

    刘赫男翟文慧刘志鹏陶莉...
    4338-4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伴糖尿病病人心功能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收治的ACS合并HFrEF病人134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组(7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指南的药物治疗(GDMT),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至少6个月。比较病人治疗前后血液及心脏超声指标,记录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明显降低(P<0。05),非糖尿病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5)。非糖尿病组LVMI下降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22)。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合并HFrEF的病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均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并逆转心脏重构。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糖尿病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功能心脏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病人出院后服用速效救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

    邵波惠丽丽曹娜张赛...
    4343-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病人出院后服用速效救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苏州市7所医院心内科进行直接PCI的STEMI病人300例,其中出院后使用速效救心丸的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相似且出院后未服用速效救心丸的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心绞痛发作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病人在直接PCI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随访12个月,未增加消化道出血等风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速效救心丸N末端脑钠肽前体主要心脏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