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玥边云飞苏畅李亚芹...
    4534-4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试验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SMD=-2。30,95%CI(-2。77,-1。82),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MD=-0。70,95%CI(-1。13,-0。28),P=0。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MD=-0。74,95%CI(-1。04,-0。44),P=0。001]、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MLHFQ)评分[SMD=-0。29,95%CI(-0。49,-0。09),P=0。005]、心力衰竭再住院率[OR=0。38,95%CI(0。26,0。58),P<0。05]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MD=4。42,95%CI(3。44,5。40),P<0。05]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MD=54。30,95%CI(17。08,91。53),P=0。004]长于对照组。两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高钾血症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且未增高低血压、高钾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解除管控前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变化

    向江南靳春荣
    4543-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解除管控前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AMI病人122例,以2022年12月解除疫情管控为时间节点,分为管控期组(73例)与解封后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COVID-19疫情解除管控前后青年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合并症、家族史、生命体征、病变血管支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心肌标志物、颈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Killip分级、治疗措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控期相比,疫情解封后青年AMI病人首发症状为气短、左主干病变比例增加,总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分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降低,住院时间较前缩短,临床指标方面,高密度脂蛋白、钠离子、氯离子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疫情解封后,青年AMI病人更容易气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STEMI病人比例、住院费用较前降低。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STEMI病人比例更高,而疫情放开后青年病人更多以气短为临床首发症状,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总住院费用较前下降。

    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管控临床特征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评分和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

    依力哈木江·艾沙艾比布拉·阿布都热西提王黎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托乎提...
    4548-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状动脉评分和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05例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期间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67例,63。8%)和死亡组(38例,36。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TyG指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重点分析TyG指数与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性,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绘制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绘制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ACS病人TyG指数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ACS病人SYNTAX评分分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死亡组糖尿病所占比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Killip分级Ⅲ级比例、SYNTAX评分高分比例、肌酐、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以及TyG指数明显高于存活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YNTAX评分、CRP、hs-cTnT以及TyG指数为影响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基于SYNTAX评分、CRP、hs-cTnT以及TyG指数构建预测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概率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符合度良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个指标联合预测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0。843,0。978)];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S病人TyG指数与SYNTAX评分、CRP、hs-cTnT、Killip分级以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P<0。05);高分组CRP、hs-cTnT以及TyG指数明显高于中分组,中分组CRP、hs-cTnT以及TyG指数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结论:ACS病人TyG指数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基于TyG指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用于准确预测ACS病人住院期间死亡概率。

    急性冠脉综合征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冠状动脉评分相关性

    血清LTB4、GDF-15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病情及不良预后的关系

    张悦阮晓霞胡河
    4553-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三烯B4(LTB4)、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病人病情及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0例VM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轻症组(74例)与重症组(36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体检健康者1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LTB4、GDF-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LTB4、GDF-15与炎性因子TNF-α、IL-18以及CK-MB、cTnI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VMC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TB4、GDF-15水平在预测VMC病人不良预后中的价值。结果:VMC组TNF-α、IL-18、CK-MB、cTnI、LTB4、GDF-15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VMC病人血清LTB4、GDF-15水平随其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与VMC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LTB4、GDF-15、CK-MB、cTnI、TNF-α、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MC病人血清LTB4、GDF-15水平与TNF-α、IL-18、CK-MB、cTnI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LTB4、GDF-15、TNF-α均为VMC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TB4、GDF-15水平预测VMC病人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4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1,均优于两者单独预测(Z值分别为1。986,1。989,P<0。05)。结论:VMC病人血清LTB4、GDF-15水平明显升高,且与VMC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VMC病人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病毒性心肌炎白三烯B4生长分化因子-15病情不良预后

    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对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梁军陈硕周榕夏峰...
    4558-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LGE-CMR)对主动脉瓣置换术预后的评估价值,为更好地对病人预后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10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LGE-CMR扫描,记录病人延迟增强(LGE)发生情况,并分为延迟组与未延迟组;所有病人TAVR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延迟组与未延迟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分析LGE-CMR对TAVR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08例病人术前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中56例出现LGE,占51。85%;延迟组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小于未延迟组,术前血清肌酐、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未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预后不良发生率(35。71%)高于未延迟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R出现LGE、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肌酐、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是影响TAVR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术前LGE-CMR评估TAVR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LGE-CMR对主动脉瓣置换术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术前CMR出现LGE者术后预后不良风险较大。

    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预后评估

    焦虑、抑郁对女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余谦蔡炜李勇尧逢友...
    4563-4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对女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42例女性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等,并分析IMT、Hcy、hs-CRP与BPV的关系。结果:与非焦虑抑郁组相比,焦虑抑郁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水平明显更高,并且焦虑抑郁组血清Hcy、hs-CRP及IMT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人BPV各指标(24 hSCV、24 hDCV、dSCV、dDCV、nSCV、nDCV)均与Hcy、hs-CRP及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使女性高血压病人的BPV增加,造成IMT增厚、Hcy及hs-CRP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及血管内皮损伤与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RAAS抑制剂可能在高血压并焦虑、抑郁病人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焦虑抑郁高血压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型半胱氨酸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

    马跃新王巍
    4567-4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BPV)对原发性高血压(PH)病人室性心律失常(VA)易感性的预测效能,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00例PH病人,统计VA发生情况。比较发生与未发生VA病人临床资料、心电图Pd、Tp-e间期、BPV,分析PH病人并发VA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电图Pd、Tp-e间期、BPV预测VA的价值,绘制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各参数预测VA的临床效用和实际符合率。结果:发生VA病人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Pd、Tp-e间期高于未发生VA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VA病人(P<0。05);发生VA病人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高于未发生VA病人(P<0。05);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LVEF、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均为PH并发VA的影响因素(P<0。05);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联合预测PH并发V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参数单独预测(P<0。05);Pd、Tp-e间期、BPV联合预测PH并发VA临床效用良好,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较高。结论:PH病人并发VA受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LVEF、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等多种因素影响,Pd、Tp-e间期、BPV联合预测对PH病人并发VA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及临床效用。

    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血压变异性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预测效能

    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及NGAL对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李建明缪丙荣李珊珊
    4572-4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UACR)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SA-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成人心脏手术治疗的300例病人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发生组(60例)与未发生组(2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UACR、NGAL及实验室指标;分析UACR及NGAL对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性AK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发生组术后2 h、确诊前1 d及确诊当天UACR、NGAL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点二列相关显示,UACR及NGAL与CSA-AKI呈正相关(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2 h、确诊前1 d及确诊当天UACR、NGAL对CSA-AKI早期诊断的AUC均>0。7,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术后2 h UACR及NGAL诊断效能最好。结论:UACR及NGAL均可早期诊断CSA-AKI,可能成为成人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心脏手术急性肾损伤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白细胞介素-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王艺瑾阙玉梅王平
    4576-4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AICVD病人21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0~5分,85例)、中度组(6~15分,67例)、重度组(>15分,6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IL-6与NIHSS评分以及其他独立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同时采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轻度组年龄、收缩压(SBP)、糖尿病比例﹑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IL-6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UA、Scr、Hcy、IL-6是AICVD病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6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IL-6、NIHSS评分与Scr、ApoB、UA、Hcy均呈正相关(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显示:ApoB、IL-6、Scr与NIHSS评分可以直接影响,而UA、Hcy则需要中间节点间接影响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结论:IL-6是AICVD病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AICVD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的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6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分析贝叶斯网络模型

    比较视神经鞘直径及其改良方法评估颅内压升高的临床价值

    程明清惠子黎房亚兰
    4582-4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颅内高压病人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及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直径(ΔONSD)与正常颅内压人群的差异,评价三者诊断颅内压升高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88例颅内压升高病人(高颅内压组),77例颅内压正常病人(正常颅内压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ONSD、ΔONSD和ONSD/ET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三者与颅内压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以上3种方法评估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颅内压组ONSD、△ONSD和ONSD/ETD高于正常颅内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颅内压与△ONSD(r=0。823,P<0。001)、ONSD(r=0。819,P<0。001)呈强相关,与ONSD/ETD(r=0。670,P<0。001)呈中等程度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诊断颅内压升高的最佳临界值为5。5 mm[AUC=0。935,95%CI(0。895,0。976)],诊断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2。2%;ΔONSD最佳临界值为2。9 mm[AUC=0。904,95%CI(0。858,0。950)],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92。2%;ONSD/ETD最佳临界值为0。237 mm[AUC=0。875,95%CI(0。823,0。928)],诊断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77。9%。结论:超声测量ONSD、ΔONSD和ONSD/ETD均与颅内压值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颅内压升高的筛查手段,以及其他无法完善腰椎穿刺术的替代方法,其中ONSD的诊断效能最佳,但该方法不能取代有创的颅内压测量方法。

    颅内压视神经鞘直径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直径眼球横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