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腧穴"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BDNF/TrkB/CREB通路的影响

    王文瑞韩文华董爱爱王维峰...
    1416-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腧穴"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 B受体(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prague Dan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西药组(10只)、针刺组(10 只),除空白组外,其余 3 组连续28d构建CUMS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连续 14d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混悬液,每日 1次;针刺组针刺百会、太冲、神门,每日 1次,每次 20 min,连续针刺 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 BDNF、TrkB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海马BDNF、TrkB、CRE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 CRH、ACTH和 CORT含量上升(P<0。01),海马病理损伤严重,海马BDNF、TrkB 平均光密度降低(P<0。01),BDNF、TrkB、CREB蛋白及 mRNA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清 CRH、ACTH、CORT含量下降(P<0。05),海马病理损害明显减轻,BDNF、TrkB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P<0。05),BDNF、CREB、TrkB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腧穴"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 HPA轴和调控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 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

    抑郁症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腧穴"解郁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受体/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海马实验研究

    鹿茸多肽通过SDF-1α/CXCR4轴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丁爱国王雁彬李廷荃李子娟...
    1423-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鹿茸多肽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趋化因子受体(CXCR4)轴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通路促进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并离断大鼠股动脉及分支造成肢体缺血、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作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将 100只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 10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茸多肽低剂量组、鹿茸多中剂量肽组、鹿茸多肽高剂量组、抑制剂 LY294002 组、鹿茸多肽低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鹿茸多肽中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鹿茸多肽高剂量+抑制剂LY294002组。将空白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等容量蒸馏水。鹿茸多肽低、中、高剂量组+抑制剂LY294002组先行腹腔注射再灌胃,于造模完第 1天开始给药,每日 1次,28d后处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外周血、骨髓中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给药后患侧腓肠肌 SDF-1α、PI3K的阳性细胞数比例。结果: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比例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鹿茸多肽低剂量组较鹿茸多肽低剂量+抑制剂 LY294002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鹿茸多肽中剂量组较鹿茸多肽中剂量+抑制剂 LY294002 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鹿茸多肽高剂量组较鹿茸多肽高剂量+抑制剂 LY294002组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给药组 SDF-1α、PI3K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及抑制组(P<0。05),鹿茸多肽中剂量组高于鹿茸多肽低剂量组(P<0。05),鹿茸多肽高剂量组高于鹿茸多肽高剂量组+ LY294002组(P<0。05)。结论:鹿茸多肽通过 SDF-1α/CXCR4轴影响 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了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PAD血管新生。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鹿茸多肽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实验研究

    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对冠心病大鼠血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乔福斌甄胜达张娜李仕娴...
    1429-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对冠心病(CHD)大鼠血脂、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构建 CH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的 45 只大鼠随机分为 CHD组、依洛尤单抗 20 组和依洛尤单抗 40组,每组 15只;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依洛尤单抗 20组和依洛尤单抗 40 组分别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 20 mg/kg与40 mg/kg。2周后检测各组心肌组织、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CHD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内皮素(ET)-1水平显著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依洛尤单抗 20 组和依洛尤单抗 40 组一氧化氮显著高于 CHD组,其余指标均低于 CHD组(P<0。05)。依洛尤单抗 40组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依洛尤单抗 20 组,其余指标均低于依洛尤单抗 20 组(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可抑制血脂和胆固醇水平,保护 CHD大鼠心肌组织,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冠心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CSK9依洛尤单抗血脂内皮功能炎症反应

    咖啡因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曼宇范红玲翟文超
    143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咖啡因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综述咖啡因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咖啡因是咖啡、茶和能量饮料等饮品的重要成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由于咖啡因的有害作用广为流传,咖啡因多被认为对人体有害,临床多认为咖啡因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有诸多学者做了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性研究试图证实咖啡因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关系,甚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负相关。

    咖啡因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综述

    RNA结合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嘉欣杨五小
    1437-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RNA结合蛋白的生物学意义,重点介绍其在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特殊类型心脏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展望 RNA结合蛋白转导蛋白β样蛋白 2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RNA结合蛋白转导蛋白β样蛋白2心肌梗死综述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郭于琳姚巍
    1442-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高血压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已经被用来研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阐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并对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性别、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高血压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炎症免疫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综述

    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豆郗光霞
    1445-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其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 COVID-19中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很高。此外,COVID-19与多种心血管并发症有关,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肌病和血栓事件等。COVID-19和COVID-19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易感性增加可能与免疫失调和相关炎症机制有关。维生素D具有免疫、抗炎及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其在 COVID-19免疫和心血管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就维生素 D与心血管疾病、COVID-19的相关性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心血管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维生素D机制综述

    氧化三甲胺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浩吴明祥任海波
    1448-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增高,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心轴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被证明可能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TMAO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综述 TMAO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心血管疾病氧化三甲胺肠道菌群综述

    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楠薛安宁高利娜张甜...
    1452-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指由脑卒中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统一有效的标准,且疗效较为局限,而中药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系统对PSCI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不良反应少,在防治脑卒中所致的认知障碍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近年来,中药在治疗 PSCI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综述中药有效成分及提取物、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控 PSCI发生机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安全、科学、合理地运用中药治疗 PSCI提供一定依据,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卒中认知障碍中药机制研究综述

    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子桓朱旭莹
    1456-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微出血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导致血液渗漏的一种亚临床性损害。以往认为脑微出血存在相较于脑内大血管病变危害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对脑微出血深入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常常与脑白质损害并存,其发生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综述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相关的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后续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脑微出血卒中后抑郁络病郁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