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月刊

1000-419X

duxiexinkongjian@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大语文论坛》(200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作业设计评析

    杨梦竹贾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新教材也给学生推荐了名著阅读的篇目,如何对这一新的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就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本文以《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的作业设计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名著阅读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教学方法与实践策略.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作业设计

    基于文本解读与课型剖析的教学设计

    郜振琴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文本解读,是教师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剖析文本多重层面,关注社会外因与文本内部关联,从而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文本理解,由此设计合适的课堂任务来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情感脉络,挖掘文本深刻意蕴,最终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文本解读课型剖析教学设计

    散文语言的视听盛宴——以朱自清《春》为例

    陈乐金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自清的《春》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本文的解读可谓是汗牛充栋.本文另辟蹊径,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对《春》中的散文语言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鉴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及蕴含的作者情感.

    《春》散文语言视觉听觉

    解开回忆性散文的阅读密码

    赵墨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回忆性散文的占比很高,由此可见,这一独特文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要.回忆性散文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抓住回忆性散文的本质特征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笔者认为只有抓住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才能争取理解作者的原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回忆性散文双重之我情感错位

    精妙的构思剜心的悲剧——曹禺《雷雨》(节选)的艺术特色

    刘冬华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雷雨》的艺术构思精巧,多角度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语言含蓄蕴藉,矛盾冲突尖锐剧烈,结构缜密谨严,读之引人入胜,我们可以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细读《雷雨》.

    《雷雨》形象语言矛盾结构

    巧用关键词妙抒多元情——谈《将进酒》的多元情感抒发

    何林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进酒》是一篇充满李白个人风格的古体乐府诗作,诗歌思想内容丰富,情感多元,艺术手法成熟,是我国写酒诗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诗歌以黄河意象起兴,通篇描绘"酒"之美好,表面看是在描写饮酒作乐,其本质是宣扬人生豪情和对抗黑暗的态度,在"饮酒"行为的背后是诗人浪漫、飘逸、豪情的多元情感舒张,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将进酒》李白"酒"多元情感

    《天净沙·秋思》中的"反套路"艺术

    牛静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近代大儒王国维先生评价其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具有超然的地位.在众多秋思诗词中,该小令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除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营造以外,与该小令一反传统古诗词咏秋的套路有莫大的关系.马致远利用"反套路"艺术赋予了该小令独特的文学品格和美学价值,成为古诗词艺术中描写秋天的典范,获得各个时代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马致远秋思"反套路"艺术魅力

    诗意栖居适意生活——从元曲中体悟元代人的生存状态

    杨雪风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曲,其实就是元代的流行歌曲.它是一种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多在勾栏瓦肆、酒席间演唱,多有方言、俚语入曲."曲"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元曲这枝文苑奇葩,除了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外,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元代人诗意栖居、适意生存的生活态度.

    元曲诗意生存状态

    应然与实然:戏剧人物形象解构的切入口——以《窦娥冤》为例

    乔红胜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窦娥冤》是我国元曲中经典之一,有着很广泛的群众阅读基础,《窦娥冤》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反响,都是一个时代与人物之间矛盾的缩影.窦娥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女性形象,读者在感叹之余,更被作者出色的创作艺术手法所折服.本文以窦娥的人物形象矛盾为出发点,探析窦娥人物形象的创作艺术,进一步探析窦娥悲剧一生的根源.

    《窦娥冤》人物矛盾形象艺术

    论诗歌意象的解读方法

    曾令婷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作为诗歌的显性元素,它把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情聚合在一起.解读诗歌,抓住意象,理解意象的诗中之义、诗中之境、诗中之情是关键.解读诗歌,以意象的共性意义为切入点,准确把握意象的诗中意义以及独特的情感附加,才能进入诗歌的内部,从而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意象象中义象中境象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