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践行教育家精神 勇担育人新使命

    武小东
    1页

    人物介绍

    3页

    给中学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

    杨慧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师来说,给中学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文章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从哲学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三个角度,论述如何给中学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帮助中学生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真正讲深讲透,学生才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将小我融入大我,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探究

    赵笑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哲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框架。将高中思想政治哲学部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

    宋文化何以融入思政课堂

    娄鹏飞谷裕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为适应新课改,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中高考评价导向,结合中学思政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宋文化资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基本路径:坚持概念解读、注重评价引领、落实原则指导、参与社会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宋文化价值引领

    思政课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刘强曹恒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的提出进一步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道理提供了更主动的精神力量和更高标准的价值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正当其时。思政课教师要着力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夯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六要"素养,主动从政治上认识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着力把握新时代好青年的"四条标准",始终保持振作的精神状态,努力使中国青年身为中国人而成长为中国人。

    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六个必须坚持六要素养四条标准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综合化实施路径

    张永华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应让学生在知识领悟和劳动实践过程中提炼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要义,并将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运用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而深刻领会并掌握劳动教育真谛。二者有机融合,能够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与学生劳动思维和劳动能力提高。

    劳动教育思政课教学实施路径

    议题式教学提升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策略分析

    孔佳燕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以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议题情境、解构教材内容、开展正面讨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议题式教学政治认同素养教学设计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究——以福州市马尾区中小学法治教育主题展示为例

    佘荩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需要、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中小学生培养发展法治意识的有力抓手。当前,还存在法治教育内容衔接堵点、方法创新断点、评价机制难点、教师协作痛点等困境。要有效破解上述困境,应进一步明确法治教育目标内容、融合法治教育教学方法、贯通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思政教师协作教研。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

    情理思政:情理入境,以境育人

    徐书红刘宁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爱国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涵育学生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情理思政主张情理入"境",以"境"育人。教师创设适切典型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领悟道理、追求真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思政育人价值。情理思政课堂需要以课标为据明育人起点、以情境创设联育人节点、以情境探悟照育人远点、以情理相融显育人高点,在情理交融中聚焦核心素养、丰富实践体验、实现生命成长。以培育中国人民海军故乡少年家国情怀为例,立足情理思政课堂,按照不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厚植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情理思政情理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