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奋斗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阮梦君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奋斗观是新时代青年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民族复兴伟业相联结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动力。追溯青年奋斗观的逻辑理路,将核心要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探索以大课堂、大思政为导向的青年奋斗观教育实施路径,对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奋斗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实践路径

    新时代中特课讲好大党独有难题的几点思考

    周虎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特课讲好大党独有难题,须在讲准、讲全、讲深、讲透、讲实、讲活上下功夫。基于"领题—破题—解题—答题—阅题"逻辑理路,层层推进,形成整体性解释框架;沿循"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体思路,在引导性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剖析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因、表现与破解之道;聚焦"何谓大党、何谓独有、难在何处、问题从何而来、有何特征表现、破解之道在哪、破解意义为何"七个议题,构成议题问题链;立足系统观念,聚焦源头治理,从苏联解体、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典型案例中汲取历史教训,从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成功实践中总结有益经验,开展互动式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新时代中特课研究生思政课

    论纲要课情境学科话语的多重镜像与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陆斗细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纲要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元化情境学科话语具有多重镜像。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研究表明,在多学科话语支撑下,纲要课形成了唯物史观话语、政治时事话语和历史叙事话语等情境学科话语。这些情境学科话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抽象化程度、权力呈现方式等视角下表现出不同属性,呈现出多重镜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同效用。教师要在复杂的话语镜像中驾驭纲要课堂,就应注重融贯多重话语、处理多种平衡、应用多种策略。

    纲要课情境学科话语历史叙事政论话语权力呈现方式

    十年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主要成就·内在逻辑·经验启示

    刘传雷初金哲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党和国家印发了140余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召开了20余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会议,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视。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斐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信念固本培元,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日臻完善,思政育人工作队伍发生根本变化。高校思政育人成就契合党和国家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价值旨归,契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契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使命现实回应,契合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使命演进内在诉求,契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大需求,契合"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应然选择。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大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科学推进思政育人制度化、法治化。

    科教兴国战略党的领导思政育人民族复兴

    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功能及其实现

    李群山刘春花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纪念讲话、国庆阅兵、群众游行、群众性文娱活动、国庆纪念成就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引领和塑造人民的国家认知、爱国情怀、价值信仰和国民心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必须彰显国庆纪念活动爱国主题、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生动题材,创设国庆纪念活动多维情境、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创新国庆纪念活动组织形式、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强大合力,丰富国庆纪念活动实践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真切体悟。

    国庆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渠彦超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中华体育精神思政课教学价值对策

    关于新时代高校红色经典音乐育人的思考

    谢晓娟耿萍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经典音乐具有凝心聚力和精神传承的育人作用。高校运用红色经典音乐育人,要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创新载体,为增强思政课时效性提供教学资源,让红色经典音乐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同时,在新媒体新技术时代,高校红色经典文化育人要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赋能。高校与文艺工作者、社会力量要形成育人合力,传承红色基因,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经典音乐立德树人高校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生成

    李东航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着人类文明理论宝库。文明在文化中生成。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生成中,有三个基本面向:在文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魂;在文化根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以义制利""和为达道""天人合一"赋予人类文明形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根;在文化使命上,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航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路向。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生成文化逻辑

    坚持党的全面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特征和优势

    韩港李舟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核心在"人民"、重点在"全"、落实在"过程";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政治上是坚强保证、方向上是正确引领、道路上是必由之路、制度上是根本保障、方法上是根本依托。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启示

    张敏袁艺溶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梳理"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本质和重点;以《提纲》的新世界观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提纲》新世界观的融合,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路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大思政课"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