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校家庭社会办同育人的逻辑内容与现实进路

    薛俊强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命题不断演进与深化。从逻辑理路上看,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构建育人新格局的必然,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内外因素;从内容指向上看,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和社会有效支持形成了一个文化育人、品德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育 人体系;从现 实进路上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育人共同体是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基本路径。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立德树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探究

    郭道冉段文健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弘扬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新时代,面对融入过程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体系不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主题活动创新性不足、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播主体素养不均衡等问题,必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体系,切 实提高主题活动针对性;加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切实营造主题活动文化氛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体素养,切实增进主题活动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路径

    以红色集体记忆建构学生政治认同探论

    阮浩东郭洪水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集体记忆与政治认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红色集体记忆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来源,政治认同是红色集体记忆的目标。在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和建构过程中,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多元文化冲击和数字化生存影响,红色集体记忆面临虚化与消解的现实困境,给学生政治认同形成了巨大挑战。必须借助红色集体记忆以培育和建构学生政治认同,创新红色符号互动以唤醒学生集体归属,强化学生仪式操练以凝聚学生政治信仰,在回归场域中复现记忆以塑造学生政治认同。

    红色集体记忆政治认同学生

    典籍文化传播策略迭代:从数字平面到元宇宙多维

    王鑫李燕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籍文化传播是彰显新时代文化内核的重要手段。处在传播策略图景初代的典籍文化,在传播内容上存在热点缺失、传播途 径上存在印象刻板问题,固化的传播策略难 以构建清晰的、完整的 传递图谱。元宇宙的引入,使媒介可以通过技术牵引产生对人的延伸的感知升级,更迭典籍文化 传播的传递图谱。为此,通过探析典籍文化传播从数字平面到元宇宙多维的路径,探赜维度迁跃下元宇宙拟态的向度延展,对活化典籍 资源、焕发优秀文化 魅力具有推动作用。

    典籍文化数字传播传递图谱元宇宙智能服务

    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三重向度

    朱金玲林洁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需要讲清楚"为什么融""融什么""如何融"。从价值向度阐明融入的必要性,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支撑性和党史教育的持续性。从逻辑向度论证融入的可行性,地方党史资源和思政课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点。要从实践向度积极探索融入路径:挖掘地方党史教学元素,丰富教育内容;讲好地方党史红色故事,激发道德情感;依托地方党史实践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夯实地方党史知识储备,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党史资源思政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资源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四维探讨

    徐子轩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实践中铸就的精神品质,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法宝,是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思想武器。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需要理论、历史、价值和实践四重维度的有机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内核;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革命、建设和 改革事业中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价值追求是人 民至上,实现路径是依靠人民,价值旨归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晰斗争方向,锤炼过硬本领,敢于亮剑发声。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统筹治党与治边:历史自觉·伟大实践·重大成就·成功经验

    李仰飞徐成芳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边疆的安全与治理。没有边疆的安全和有效治理,就不可能有国家长期稳定与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党通过自我革命加强边疆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将党建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以此来推进边疆 治理现代化,使新时代边疆治理工作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统筹治党与治边,主要从历史自觉、伟大实践、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四个方面展开。

    中国共产党治党治边自我革命

    文化自信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三维透析

    莫晓燕张强明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文化自信。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以中国革命文化为信仰基石、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滋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传承红 色基因、涵养党内政治 文化;有利 于构筑文化话语体系、坚定正确文化价值取向;有利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要在文化教育中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塑造,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认同;要在文化竞争中凸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优势,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要在文化传播中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引领,实现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的转变。

    文化自信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维度价值维度现实维度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的逻辑、价值与路径

    戴建兵曹晓彩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赋予教育工作者崇高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应 遵循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利于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之教育基础工作,完成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教育使命。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要把与时俱进、理论自信、党的领导统一起来。

    教育家精神教师教育立德树人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于"两个结合"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探究

    胡湘永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方法支撑。当前,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为基准,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新时代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在"两个结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 建设行稳致远,必须 深入研究两者耦合的 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找准着力点,遵循"两个结合"理论背景,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从师德师风、供需平衡、评价反思和实践发展等方面不断优化、持续发力。

    "两个结合"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