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南灵秀吟"越"唱 携手共谱新华章

    邢书铖
    61页

    析语言之魅 筑素养之基

    卜玖玲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教学目标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学语言应具备"正""活""辨"三个特点,能够有效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思辨精神,构筑达成核心素养的桥梁。

    教学语言思政课教师魅力学科素养

    生涯规划课程融入高中思政教育案例探究

    王解高静静彭沙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学业水平目标确定、大学专业选择及职业目标制订有重要作用。将生涯规划课程融入高中思政教育,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可以从情境设置、问题驱动、学生主体三个角度,推动高中思政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的融合。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生涯规划

    学科大概念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评价

    林羡飞王辉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教学通过学科实践培育专家思维、推进深度学习。如何科学、有效评价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的实现程度,需要实现课堂评价转型。文章基于大概念教学的迁移性、统摄性、结构化等特征,参照"皮亚杰—比格斯"深度学习评价模型,以"中国经济为什么行"为议题,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考政治复习课课例,探索建构、修正、重构和迁移四个环节的课堂评价转型,促进教学评一致,推进深度学习。

    学科大概念深度学习评价模型教学评一致

    知材建构: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新方法

    董旺森杨红云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主观题具有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得分困难等特点。传统解题方法存在步骤多、耗时长、效果差等问题,需要提档升级。知材建构要求紧扣解题条件,利用思维可视化解题工具,使情境问题与学科知识双向建构,并生成正确答案。知材建构这一解题新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关键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知材建构政治主观题新方法

    学科任务导向型命题框架三维解读

    谭娟兰青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争当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新课标提出,融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学科内容于一体,指向关键行为表现的命题框架。基于该命题框架,教师或授人以鱼,或授人以荃,或授人以渔,可以对思想政治学科任务加以解读,助力学生准确把握基本学科任务在高考试题中的表现及考查逻辑,提高备考有效性。

    任务概念特征备考策略

    以逻辑之"矢"射核心素养之"的"

    何芬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阶段开设选择性必修课《逻辑与思维》,不仅能提升学生思维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逻辑学的归纳法、演绎法、概念法、类比法,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以逻辑之"矢"射核心素养之"的"。

    逻辑学推理论证逻辑思维核心素养

    青年教师的备课成长之路

    谢开龙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好高中思政课,备课是关键一环。青年教师作为发挥高中思政课价值的主力军,应抓住专业成长关键期,以备课为契机,夯实个人基本素养,做好稳扎稳打稳步提高;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实现多面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自身实际,避免陷入模仿的误区,在备课天地里深耕耘、勤收获。借力发力学生参与备课,重内容创形式实现高质量备课,完成蜕变与飞跃。

    青年思政教师备课专业成长

    转变·转型·转身:思政课教师应对人工智能之策

    顾红松嵇英姿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进步,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必将走进教育,并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化思路、积极应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技术含量不断增强的教育新形势。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学科教师,更要未雨绸缪,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在育人目标上求真,在师能师道上求实,在课堂教学上求新,在教学评价上求准,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思政人。相信经过大浪淘沙的洗涤,通过全体思政人的共同努力,思政课程定能实现华丽转身,迎来学科发展的灿烂春天。

    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师转变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孙华
    后插2-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