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有风景的思政课

    邵振乔
    1页

    人物介绍

    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探论

    刘强张秋辉黄子依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要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伟大思想,达到立德铸魂的教学目标,必须抓住教学要点、形成教学亮点,解决"融什么"和"怎么融"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可以循着事关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会议溯源,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领略,跟着学术理论界研究动态学习,以文物、诗歌、典故、场馆等文化载体为教学有效抓手,着力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新高度""两个结合""体用关系"等核心议题,点亮思政课堂。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课文化载体教学要点

    思政课教学应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吴春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要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真心实意讲好人民幸福故事;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理直气壮说好改革发展成果;必须 坚持守正创新,立足课堂探索多样教学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公正直视时代变迁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全面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将"六个必须坚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落实落细、学深悟透,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六个必须坚持思政课课堂教学

    思政课教学何以培育学生财经素养

    莫玉音汤逸山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经素养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21世纪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和生存发展技能,对青少年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中思政课蕴藏丰富的财经素养教育资源,是学生财经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载体。财经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应着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有效策略,切实提升高中生财经素养教育实效性,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思政课融入财经素养

    用心打造新时代的思政"金课"

    张天宝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思政"金课",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思政"金课",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的思政"金课"具有思政味、时代感、中国风、精气神、一体化、适宜性等基本特征。

    新时代思政"金课"立德树人思政味一体化

    基于一体化的高中"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构探析

    许光英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以其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长期性的本质特征丰富了 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为此,我们要在一体化视域下,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拓宽协同育人途径,以"大思政课"视野和战略眼光广泛调动全社会教育资源,深化实践 大课堂、教学大平台、教育大资源,建构集有效制度保障、各类元素融合、多元主体协同为一体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切实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促使"大思政课"在善用中启智润心,焕发蓬勃生机。

    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育人策略

    高中《读本》教学的误区与突围

    季敏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存在目标单一、缺少厚度,活动多样、缺少深度,评价同一、缺少效度等误区,影响学生学习的厚度、深度和效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要实现突围,应该坚持多维目标导向,在研读文本中增加学习厚度;合理创设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深度;丰富评价形式,在反思总结中增强学习效度。

    高中《读本》教学误区突围路径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及其教学创新

    郑昌岭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理论创新,二者一脉相承,在理论内涵、本质要求、价值立场上具有统一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构建上具有更高的发展性和高度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发展理念教学需要树立大历史观,构筑完备的知识体系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课堂教学

    以沉浸式教学理念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丁巧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解决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浸润式教学理念指引下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唤醒手段推动学生产生共情意识,在共情浸润中促使学生理解内化思政元素,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以共情促共鸣,进而在践诺、力行中外显,达到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培育相统一,收到培根铸魂之效。

    立德树人教学改革浸润式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