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理念与路径

    金敏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要求,也是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解决实践困难的必然选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大思政课"和"共同但有差序的思政课"理念,在正确处理两个理念关系的同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精准对标立德树人价值目标,扫除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阻,筑牢 青少年"拔节 孕穗期"的意识形态主阵地,为 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意义理念路径

    重大资讯

    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情感维度探析

    张志强安宝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情感的激发和引导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表达了尊重历史、推崇人民、复兴民族的情感意蕴。从情感唤起、情感话语、情感互动等维度探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能够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助力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情感维度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与进路

    董育余苏玉波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立足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行动力、提升意识形 态领域斗争能力的重要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因此,只有系统把握二者之间内容耦合、功能相似的内在契合属性,从顶层设计、核心 阵地、实践场域和有效保障四个维度整体提升伟 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实际效度,才能充分释放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伟大建党精神大思政课价值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李键江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培育青年学生真理至上、勇于追求理想的求真精神,树立不忘本来、勇担时代重任的高远志向,养成精忠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意志品质,坚定爱党爱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张燕雷火剑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不断丰富发展,引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指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凝聚力

    生活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路探寻

    韩雪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生活化教育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以生活为价值旨归。现阶段,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 限制、大学生知行转化困难、家庭德育环境不完善等因 素影响,生 活化视域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陷入困境。对此,应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多维度,探寻在生活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的路径,以提 高培育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学生

    "三力":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着力点

    刘嘉宇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要找准着力点,在提质增效课堂阵地上聚力、在配齐建强师资队伍上用力、在整合优化红色文化资源上发力,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做强做精"大思政课"。

    红色文化大思政课高校融合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

    滕进芝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逻辑上存在互构关系,表现为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正向引 航及课程思政对思政课程的延伸拓展。面对主观认识误 区 对价值共识的消解、系统设计缺失对内容供给的制约、教师素养不均对合力作用的阻滞、体制机制障碍对多方联动的束缚等现实梗阻,亟须以理念重塑为先导凝聚立德树人价值共识、以内容整合为基础构建互促共融课程体系、以师资攻坚为关键锻造明道信道教师队伍、以制度优化为保障完善群智联动工作体系,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走深走实。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与困境突围

    田小平刘森赵鑫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推进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红色资源转化发展的新路径。当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滞后、地方特色红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等问题。通过挖掘整合地方红 色资源 优化思政课课程设置,打造数字 化红色资源创 新思政课教学,提升高校 思政课教师红 色文化涵养,推动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参与 体验为特色的校外第二课堂等路径,助 力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提高红色资源运用实效,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