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伟大成就凝聚奋进力量

    陈治儒
    1页

    人物介绍

    3页

    践行教育家精神 打造高质量思政课

    李亮马文琦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生动、全面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核心内涵,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崇高使命、新的奋斗标准、新的追求目标、新的精神坐标。中学思政课教师要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锚定教育家精神坐标,打造有根有魂、有知有德、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有责有为的高质量思政课,更好地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教育家精神高质量思政课

    一体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育人实践进路

    谢剑雄王庆军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以文育人的价值引领,强调领悟文化求真、求善、求美价值取向的同时,坚持明体达用,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政课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要遵循文化思想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采用系统化思维,突出立德树人理念贯通、和而不同问题探究、潜移默化情境交融、循序渐进评价进阶,从而对学生素养提升具有引领作用。

    思政课一体化思想育人实践进路

    论新时代思政课的"精气神"

    徐孟军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思政课应具有独特的自信心、向上感、灵动性、豪迈劲,对学生的认知、思想、道德和行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思政课特别讲究"精气神",符合思政课程性质定位、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课堂提质增效要求。为此,要采取营造自信的教学场域、运用"走心"的艺术手段、实施适切的教学方法等手段,让新时代思政课充满"精气神"。

    思政课精气神一体化建设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吴奇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识的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方向、方针、方案、方式、方法、方面六个方面,自觉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有效协同,真正践行教育初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责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共进高质量发展

    思想性:打造有灵魂的思政课程

    王恒富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增强其思想性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上出有灵魂的思政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塑造,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学深悟透,筑牢信仰之基,做到真心钻研教材、真情渲染课堂、真理打动学生、真挚打磨方法;慎思明辨,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精创情境、精研辩题、精选形式、精营氛围、精分策略;知行合一,补足精神之"钙",做到凸显因势而动的思想活力、凸显因事而动的思想威力、凸显因时而动的思想魅力。

    思想性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

    巧设思政作业 培育核心素养

    邓金晶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听讲是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的学习方式,作业训练才是提高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化知成智的"加油站"。尤其是随着"大思政课"和议题式教学的推广,教学的边界感越来越弱。这就要求教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时,不仅在课堂上发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还巧设与跟进课后作业,分层分类布置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强化政治认同、提升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作业设计核心素养高中思政

    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策略——以"新质生产力"热点专题复习教学为例

    王爱琴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三"新质生产力"热点专题复习教学中,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新型举国体制,培育宏观创新思维;思辨颠覆性创新产业链,培育中观创新思维;模拟创新实践,提升微观个体创新实践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立学应世,提高基于情景的户外地理实践力、创新实践力;在宏观、中观、微观的统一中探究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思维向创新实践力转化,全面培育指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素养,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后备人才,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质生产力创新素养创新思维

    新质生产力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维路径

    金朝辉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明晰其意义;寻找新质生产力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整合思政课内容,探索讲好新质生产力的教学方法,促使新质生产力融入教学,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深化学生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

    新质生产力思政课教学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