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实践渗透力的三个策略

    金梦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随着科技进步和媒介形态多样化发展,视觉图像技术和资源的丰富,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图像实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新的生长点。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价值导向"看得见"与"看不见"同构、叙事话语"语言钉"与"视觉锤"互文、视觉修辞"厚度"与"刺点"结合三个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图像实践渗透力,赋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实践渗透力策略

    AIGC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与应对

    杨静依徐静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时代已经到来,AIGC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便捷学习资源查找、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诸多优势,同时会引发资源配置不公和高校群体差异技术鸿沟。ChatGPT自身缺陷致使信息滞后、信息混杂、个人隐私泄露,思想道德和价值认知受到不良影响,受教育者面临主体性丧失等意识形态威胁。因此,让弱势群体享受资源的技术公平建构、构造灵敏的意识形态防线以破解科林格里奇困境及以人为主体人机协同的人机身份建构,对AIGC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潜在风险进行干预,进而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AIGC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结合。

    ChatGPT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高校思政课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战略三维论析

    刘秉贤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战略,是牢牢把握"最大的政治"的必然之举,是高质量发展关键课程的必行之策,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之需。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战略应抓住教学着力点,从历史深度、世界广度、时代高度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大势、制度优势、实践要求。通过构建"必修+选修"互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融的"大思政课"格局,多维度、多主体、多场域讲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战略。

    高校思政课新质生产力大历史观"大思政课"

    思政课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的逻辑理路

    任俊霞姜长宝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展好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质量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着眼当前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思政课教学发展性评价模式,强调评价目标要体现发展性、评价主客体要体现多元性、评价指标要体现多维性、评价方法要体现多样性、评价原则要体现人本性,重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不断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思政课教学发展性评价逻辑理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乔显喆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通过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切实把维护国家安全落实到行动中。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应从概论课与国家安全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历史实践入手,阐述历史逻辑和历史实践对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奠基、借鉴和引向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对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安全信念,以实际行动参与维护国家安全事业,为形成新时代国家安全合力贡献青年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黄学锋崔文法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遵循统一性原则,旨在保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一致性;遵循协同性原则,旨在保障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贯通性;遵循共享性原则,旨在提高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有效性;遵循创新性原则,旨在确保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发展性。

    "大思政课"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融合发展

    地域精神形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特征与实践路径——基于浙江精神的解读

    沈楼王兆婷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精神是地方高校无形的教育资源,也是构筑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精神基石。浙江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精神是浙江"八八战略"的重要精神源泉,其蕴含的"创新、开放、务实"核心价值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引。将浙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需要把握浙江精神的话语特征,以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提升话语的时代性,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话语的主体性,以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提升话语的实践性。同时,在浙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践中,需要以地域精神的思想内核为中心,将有形与无形、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要借助浙江丰富的地域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深厚的红色资源底蕴,提升大学生话语自信,在生动丰富的语境中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认同。

    浙江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征话语体系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路径探寻

    韩晓剑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艰苦奋斗作风、树立实事求是态度。当前,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方式单一、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开展学习延安精神实践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延安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内涵·历史方位·实践指向

    曹广伟张神玉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从历史视角、现代化视角和文化视角三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上的新型文明。要在横向对比中认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方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超越了传统文明的框架,展现出全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积极回应时代问题,肩负文化使命,做新时代文化的守护者、宣传者、传承者。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基本特点·经验启示

    张力转秦尉富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积极开展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井冈山地区农民占人口多数的情况,特别重视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入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阶级实际情况后,中国共产党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时代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促进根据地广大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革命大潮,为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斗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特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采取的具体策略,总结其独特之处和历史经验,从而将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当今时代需求相结合,将成功经验运用到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