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李霞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切关注与高度重视,鲜明地彰显了法治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基石性、战略性地位。将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成为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让法治体现道德精神,让道德滋养法治理念,是加速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李旭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原则、首要任务,以及文化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国际视野等,具有重要的思政育人功能。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当前,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教师个体素养差异、与教材内容结合状况不佳、各门思政课程协调联动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整合教学内容,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教材相结合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各教研室间的协调联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教学改进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蒙冰峰贾珂歆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清两者之间的逻辑脉络。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因素,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要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促使习近平文化思想走进课堂、入脑入心,必须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落脚点,促使大学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清晰完整的认知,并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保障改革创新真正落地落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小学思政学科活动教学一体化实践

    王芳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丰富。实现活动教学一体化,需要立足认知哲学基础构建"螺旋上升"活动,依据具身认知理论构建"一脉相通"活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循序渐进"活动,促使活动教学有机融入,助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小学思政学科活动教学一体化实践

    "大思政课"视域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三维审视

    刘廓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大思政课",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体现。在"大思政课"视域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要从时代价值、教育内容、多维路径三个维度予以考量。从价值之维来说,"大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义,也是实现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更是助力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内容之维来说,"大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理论、人民价值及精神伟力;从实践之维来说,"大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师资大合力、汇聚多维向心力、激活学生内驱力,助力思政主课堂、赋能社会大课堂、推动师生携手共进,共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

    "大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政课价值内容路径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师范生培养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伏旭斌余甜梦黄志高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力军。教育家精神是师范生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前提,是滋养师范生成才的源头活水。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有助于引导他们牢记育人初心、树立崇高师德、担负民族复兴使命。对此,可从传承红色教育基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健全领导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推进,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教师。

    教育家精神师范生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审视

    齐松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还是一个蕴含深邃哲学思想并以此指导实践的过程。作为世界现代化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又具有厚重的历 史积淀,最终以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作为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迈进现代化的崭新路径,必将极大地丰富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论

    论效能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韩笑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效能理念,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服务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需要,能够以效能的效度标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效能的能力要求助推思想政治教育高水平发展,以效能的积极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效能的科技支撑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视角,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创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守正创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治理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应用学科意义

    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融合模式探究

    李海泳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与实践融合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故应在思政课教学各环节体现实践导向。除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元素,还要拓展社会大课堂,充分挖掘社会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完善高校思政课考核实践导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模式

    应然·实然·使然: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探论

    王玉珠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涵养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谱系。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方法实现"新"式,育人效能"强"起来。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当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红色资源与学生之间"未走近",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还存在未讲深、未讲活等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树立系统思维,从育人主体、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育人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持续深化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融合与应用。

    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应然价值实然困境使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