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解读:历史发展·内涵剖解·实践路径

    许芳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是21世纪的新发展理论。从国内层面看,人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刻;从国际层面看,西方中心主义视域下的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性存在质疑。因此,从人民主体和大历史观的视角深入剖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表达方式,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播格局,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内涵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与科学内涵

    陈永典于丽娜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须加强各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丰富内涵,只有在概念上统一认识,才能展开更为广泛的研究。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具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主要差异探赜

    陈秀丽张一帆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国家,但不独属于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现实国情不同等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远大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挑战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受资本力量高度控制而形成的普遍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的物质优先的单向度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造成的资源环境危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摒弃西方以暴力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社会制度和平发展道路差异比较

    显隐统一观照下的『四史』教育探论

    田伟林诗昊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四史"教育中,既有显性教育的理论内容,又蕴含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从内容和形式看,"四史"教育与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高度契合。文章通过研究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与"四史"教育的内在耦合性,分析工作现状,构建显性教育和隐 性教育 相统一视域下"四史"教育创 新发展的机制路径,以提高"四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质效。

    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四史"教育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思政课教学新论

    王乐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核心内容的重点融入、自觉践行的有效融入,既要系统观照、把握重点。又要化整为零、有的放矢,尤其应做到以故事感染人、以理论说服人、以精神激励人、以实践熏陶人,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与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融入思政课教学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白明晶高佩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西方民族理论的超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通过政治引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浸润、生态繁荣等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典: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学生视角

    白海燕郑小佳杨丽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用典出发,引导学生精读原文、深悟原理,是基于学生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兴趣激发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典语,既可从学生的文化底色出发,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话语转化,构建师生对话路径,引导学生价值认同;也可从学生的接受偏好出发,延展用典,着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学用典问题导向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论

    魏扬明吴含雨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情感、信仰和实践三个维度明确教育目标,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相统一、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统一、理论指导与实践养成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路径有: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氛围;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依托文化资源 助推思政教育

    李磊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在精神理念和价值导向上具有紧密联系。文化资源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全面推进思政大课堂背景下,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诗词文化,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体会诗词文化意境,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思想性、政治性和亲和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诗词文化思政教育

    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的策略

    杜秀娟江靖贤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引领既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思政课改革,必须贯穿与凸显价值引领。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引领要审视教师 自身,引导价值引领;重视教学准备,预设价值引领;优化课程教学,凸显价值引领。

    高中思政课价值引领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