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物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思考

    郭海燕李荣李莎廖鹏...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地制定矿物药标准,是完备矿物药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有中药材标准中,矿物药存在入册种类少、基原不清、品种混杂、指标混乱、专属性不强、鉴别粗糙等问题,使临床选用困难,影响药用效果,甚至出现医疗事故.该文基于矿物药存在问题,充分考虑其地质特性、安全性、有效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提出以现有矿物药标准为基础,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探索矿物药系统性、针对性的专属质量标准制定研究.

    矿物药质量标准质量评价

    环境因子对栀子西红花苷积累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刘倩黄丽莉符潮谷振军...
    516-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对栀子西红花苷积累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江西信丰、永丰、樟树、丰城、共青城5个地区栀子果实为材料,使用HPLC测定不同地区栀子果实中的西红花苷-Ⅰ含量,并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西红花苷相关基因表达量(PSY、CCD4、NCED6、GGPS2、UGT86A1、UGT85A2);利用Pearson系数结合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土壤中的有效硼、速效磷以及相对湿度与栀子果实中西红花苷-Ⅰ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栀子PSY与UGT85A2基因的表达量与大叶大果型栀子西红花苷-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土壤中的有效硼、速效磷以及相对湿度是影响栀子果实中西红花苷-Ⅰ合成的主导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栀子西红花苷-Ⅰ相关性偏最小二乘法

    不同饲喂方式对地鳖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王羿常淮阳史红专郭巧生...
    52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喂方式对地鳖生长及药材品质的影响,为地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将待采收地鳖分别以无基质禁食、有基质禁食、有基质喂食处理3天、7天.观察地鳖消化道食物残渣分布,测定其生长指标、内在品质、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禁食后地鳖在无基质条件下3天、有基质下7天排空消化道食物残渣.处理3天后各组地鳖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但处理7天后,禁食组地鳖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禁食组土鳖虫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无基质禁食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黄曲霉毒素含量最低(P<0.05),其中无基质禁食3天组浸出物含量、抗凝血酶活性和溶纤活性最高(P<0.05).结论:地鳖在无基质条件下禁食3天,在不影响产量前提下能增加浸出物含量,降低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黄曲霉毒素含量,提高抗凝血酶活性和溶纤活性.

    地鳖饲喂方式禁食黄曲霉毒素

    地黄轮纹病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鑫源董诚明杨林林高袁浩...
    530-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地检测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轮纹病病原真菌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方法: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草茎点霉的基因序列设计草茎点霉的特异性引物,并基于该引物制备重组质粒标准品,以标准品DNA优化qRT-PCR反应体系及构建qRT-PCR标准曲线.采用所设计的qRT-PCR体系及特异性引物,检测草茎点霉回接地黄叶盘后不同时间病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设计得到的特异性引物PH.F10/PH.R10及所建立的qRT-PCR方法体系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检测地黄草茎点霉DNA的最低浓度为2.04×10-4ng/μL.接种后24~48 h(Ct值<31.29)时草茎点霉开始侵染地黄,48 h后病情级别调查结果为1级,且随时间延续侵染量逐渐增加.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qRT-PCR方法能对地黄病株中草茎点霉真菌数量进行快速、动态检测,可为地黄轮纹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地黄轮纹病草茎点霉qRT-PCR动态监测

    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对桑黄药材主要成分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侯玉浩马军成李宁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的8种桑黄药材的多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比较.方法:以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粗毛纤孔菌的段木和代料品种为研究对象,参考中国药典采用硫酸-蒽酮、福林-酚和亚硝酸-硝酸铝法对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CK8法检测8种桑黄提取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活力.结果: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的桑黄药材中主要成分含量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存在差异;多糖含量在粗毛纤孔菌和桑树桑黄中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在安徽段木杨树桑黄及湖北和安徽的代料杨树桑黄中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安徽代料杨树桑黄最高,湖北代料杨树桑黄和桑树桑黄含量次之.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多糖含量较高的粗毛纤孔菌和桑树桑黄活性较差;多糖含量较低、总黄酮与总酚含量较高的安徽代料杨树桑黄活性最强.结论:桑黄主要成分含量和活性受到品种、栽培模式和代料栽培基质的影响,桑黄产生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黄酮和总酚,多糖含量高会影响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为不同基原桑黄药材质量评价、开发应用及人工栽培方式的选择和代料基质的优化提供参考.

    桑树桑黄杨树桑黄粗毛纤孔菌段木栽培代料栽培含量测定体外抗肿瘤评价

    海南益智主产区不同样地土壤及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比较

    王德立李标
    54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海南益智主产区不同样地土壤和益智果实矿物元素的含量情况,分析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和相互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益智主产区22个样地的成熟益智果实和根际土壤,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a、Ca、Mg、Zn、Mn、Fe、Ni、Sr、Se、Mo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样地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土壤Na、Fe、Ca含量较高,果实Na、Ca、Mg含量相对稳定,果实Zn、Mn、Mo含量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微量元素;土壤Na会促进果实吸收Zn,土壤Ca会促进果实吸收Mo,但果实Ca与果实Mn相互抑制;五指山和保亭样地Ca和Mg含量偏低,万宁和琼中环境更利于果实吸收Zn、Mn、Mo;益智可能具有调节土壤Zn含量水平的能力.结论:无论土壤中Na、Ca和Mg等元素含量情况如何,果实含量相对稳定;果实中Zn、Mn、Mo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微量元素,且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中及果实与土壤各元素间存在一定协同吸收和拮抗作用,生产上可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果实有益元素含量.

    益智果实土壤矿质元素富集系数

    河北省望都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崔潇轩苏春燕李新蕊王蕾...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河北省望都县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及资源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样地、样线调查方法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栽培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望都县共收集并鉴定了 258种野生药用植物,归属为65科190属,在科水平上主要由优势科和小型科组成.与第三次普查相比,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在此次调查中表现出更高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栽培药材主要有12种,种植面积较大的为辣椒、白术等.结论:望都县的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变化,但种群结构不稳定.该研究已基本掌握了当地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点,可为当地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及中药材种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河北省望都县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

    哈蟆油快速鉴定的开发与应用

    李亚茹孙淼刘琳艾金霞...
    55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哈蟆油药材真伪可视化鉴定的方法,尝试解决哈蟆油药材的鉴别难题.方法:根据改良SDS法,提取哈蟆油DNA.根据GenBank下载中国林蛙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最佳的引物;构建蛙类通用引物与特异性引物的PCR双重体系;利用荧光素及生物素标记特异性引物,评价试纸条可视化检测核酸产物的可行性.结果:成功设计并筛选出哈蟆油特异性引物,构建了双重PCR体系.利用标记成功的特异性引物成功构建了核酸产物可视化试纸条,在10 min左右可观察检测结果.通过大量实验样本验证了该种方法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论:该研究利用核酸产物试纸条进行哈蟆油药材的真伪鉴定,为哈蟆油的快速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哈蟆油改良SDS法PCR体系检测试纸条

    人为干扰对野生沙氏鹿茸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施咏滔朱再标郭巧生郭军...
    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野生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ex Maxim.群落结构特点,为该物种野生抚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3个野生沙氏鹿茸草分布点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的种群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在调查样地中共计有46科84属95种植物,其中1号地人为干扰最小,乔木层种类较其他两地丰富,主要为马尾松、栎树、黄檀、山矾等,灌木层种类丰富,以白花檵木、柃木、盐肤木、金樱子等植物为优势种;2号地人为干扰程度适中,乔木层植物主要为马尾松,灌木层以白花檵木和臭鸡矢藤为主;3号地人为砍伐最为严重,乔木层主要为马尾松和栎树,灌木层以白花檵木和栀子为主.3个调查样地土壤均以腐殖土为主,草本植物较少,草本层伴生植物主要以抗逆性强的一年蓬、沿阶草等为优势种.3个样地沙氏鹿茸草种群相对密度差别较大,1号地沙氏鹿茸草相对密度最少,仅为39.7%;2号地最多为64.1%;3号地为57.1%.2号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最低,物种丰富度随着人工干扰强度增加而增加.结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影响沙氏鹿茸草伴生群落结构,人为干扰过少,群落郁闭度高,会抑制沙氏鹿茸草种群的正常繁殖;过度的人为干扰,会造成土壤水分蒸发过快、寄主植物减少,同样也不利于沙氏鹿茸草生长发育;适当人为干扰则能创造有利生境,可促进沙氏鹿茸草种群密度增加.

    半寄生植物野生抚育人为干扰沙氏鹿茸草

    绞股蓝ERF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覃艳红胡杨李良波姚绍嫦...
    568-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和分析绞股蓝中ERF基因家族及其表达模式,为该类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绞股蓝中ERF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基于绞股蓝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到3 017个转录因子,分别属于75个转录因子家族中的135个AP2/ERF基因家族成员.通过AP2结构域和组装完整性,共筛选到19个GpERF基因家族成员,并根据系统进化树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GpERF3、GpERF4和GpERF19的蛋白序列与已报道调控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的ERF转录因子的同源性最高.蛋白保守基序分析表明,19个GpERF蛋白均具有AP2结构域的保守motif,并且部分亚家族的ERF蛋白具有特异的motif.根据绞股蓝转录表达谱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GpERF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较高.qRT-PCR表明,GpERF3、GpERF4和GpERF19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结论:该研究初步鉴定了绞股蓝ERF基因家族以及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探究Gp ERF基因功能和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提高绞股蓝皂苷的含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绞股蓝ERF转录因子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