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产地金花茶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杨一山江海都秦惠珍邹蓉...
    128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13个不同产地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叶中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产地土壤化学性质,探究其与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茶叶中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金花茶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对不同产地金花茶叶品质做出综合评价;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活性成分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3个不同产地的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在59.7~103.8 mg/g;总皂苷含量次之,在23.4~47.1 mg/g;总多糖含量在12.8~21.2 mg/g;茶多酚含量在11.3~30.2 mg/g;4种活性成分含量在13个产地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以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依据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贺州市(HZ)和北海市合浦县(HP)产地的品质较好,而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HS)和崇左市扶绥县(FS)产地的品质较差.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与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皂苷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效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土壤中的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地域因子可能不是金花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其他生境因子如土壤等对其品质形成更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适当增加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镁和有效锰的含量,以提高金花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含量.

    金花茶叶活性物质土壤因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

    庆阳市子午岭林区野生猪苓共生蜜环菌分离鉴定

    刘亚亚张秀丽段建锋秦一统...
    1296-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与庆阳市子午岭林区野生猪苓具有高亲和性的共生蜜环菌分类地位,更好地用于当地野生猪苓人工驯化及种质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与野生猪苓共生的蜜环菌菌索中分离出共生菌株,利用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3个菌株中,菌株M的ITS基因序列测序结果在GenBank登录号为ITS:OL351835,该菌株与已登录的Armillaria sp.strain M23-1(登录号:KY389173.1)、Armil-laria sp.strain M6-2(登录号:KY389152.1)的同源性为99.65%,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菌株M为庆阳市子午岭林区野生猪苓具有高亲和性的共生蜜环菌.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出与庆阳市子午岭林区野生猪苓具有高亲和性的共生蜜环菌,为进一步开展当地野生猪苓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子午岭野生猪苓共生蜜环菌分离鉴定

    羊肚菌菌丝、菌核对温度及钾盐胁迫下生理活性的响应

    张彩妮邓百万柏秋月解修超...
    1301-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温、低温、钾盐浓度是羊肚菌栽培中常遇到的条件,研究胁迫条件对羊肚菌菌丝、菌核及生理活性的影响,可为人工栽培羊肚菌提供借鉴.方法:以粗炳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菌株(编号Y-1)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钾盐浓度条件下,菌丝、菌核的生长的状况;不同温度、钾盐浓度处理下羊肚菌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当培养温度为18℃、钾盐浓度为4 g/L时,菌丝生长速度快、菌核数量较多,MD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SOD、CAT、PPO活性较高,表明该条件下羊肚菌生长状况良好,对胁迫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结论:实验结果可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胁迫条件粗炳羊肚菌菌丝菌核生理活性

    亲本密度对蚂蟥繁殖效果影响的研究

    熊良伟王帅兵徐亮张雅城...
    1307-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亲本密度对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蚂蟥人工繁殖亲本投放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了低密度、中低密度、中高密度和高密度4个密度梯度,分别投放平均体重17.00 g/尾左右亲本0.5 kg/筐(2.70 kg/m2)、1 kg/筐(5.41 kg/m2)、2 kg/筐(10.81 kg/m2)和4 kg/筐(21.68 kg/m2),每个亲本投放密度组重复3次,统计分析不同密度组亲本繁殖成活率、平均产茧量和卵茧畸形率等.结果:各实验组蚂蟥体重回收率、繁殖成活率和卵茧受精孵化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密度至高密度实验组平均产茧量分别为(3.06±0.26)枚/尾、(2.78±0.21)枚/尾、(2.49±1.26)枚/尾和(1.44±0.08)枚/尾,卵茧畸形率分别为(1.97±1.21)%、(4.98±2.07)%、(7.97±1.96)%和(16.25±2.96)%,低密度和中低密度实验组的平均产茧量与其他2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组卵茧畸形率显著低于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1),与中低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卵茧大小、茧重和茧内幼苗数量随着亲本密度增大而变小(P<0.01).结论:亲本密度过高显著降低蚂蟥繁殖效果,建议蚂蟥人工繁殖亲本投放密度5.00 kg/m2左右.

    蚂蟥人工繁殖亲本密度卵茧

    云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李林玉李庆堂高永萍王馨...
    131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云当归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为云当归的丰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云当归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0 d田间取样一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当归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干物质转移到根部;0~40 d云当归处于返青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40~120 d是植株快速生长期,100~160 d是云当归根的快速膨大期,干物质向根转移,根质量持续增长.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在12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416.58 mg/株、319.00 mg/株、1849.02 mg/株,钙、镁元素吸收量在14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425.84 mg/株、129.42 mg/株.云当归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元素吸收比例为氮:磷:钾:钙:镁=18.67:2.46:14.29:3.29:1,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当归返青期生长缓慢,养分需求较少,应少施肥;40~120 d是快速生长期,也是肥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追施氮肥、钾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磷肥以基肥施用为宜;100~160 d是根的快速膨大期,钙、镁肥吸收量最大,应增加钙、镁肥的施用,以利形成较高产量.

    云当归干物质营养元素吸收分配

    山东省莒南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王彬刘杨李佳包华音...
    1316-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对山东省莒南县中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和样线调查、栽培基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对莒南县现存野生及栽培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莒南县域内41个样地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02科284属428种和栽培药用植物7种.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科,且以草本植物居多.重点调查植物类药材126味,涉及55科98属115种基原植物,尚未发现濒危物种.结论:莒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应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当地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普查山东省莒南县中药资源现状

    基于ISSR技术的封丘不同品种忍冬遗传多样性研究

    齐大明秦梦廷刘天亮杨林林...
    132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封丘现有的5个主流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忍冬品种鉴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优化忍冬的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忍冬ISSR-PCR引物,利用Popgene32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并对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优化忍冬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20μL体系中含2×Taq Plus Master Mix(Dye)9.4μL、DNA模板1.9μL、引物2.5μL.筛选出5条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0.65%;四季花与豫金1号遗传一致性达0.8710,北花1号和羊角花的遗传一致性达0.6452,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也可看出,四季花和豫金1号聚为一类,北花1号和羊角花聚为一类,豫金2号单独为一类.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鉴定金银花的不同品种,封丘忍冬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忍冬ISSR遗传多样性品种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的阳春砂生态适宜性研究

    班梦梦张丹雁范紫颖于兵兵...
    1328-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阳春砂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为阳春砂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检索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获得176条阳春砂全国主产区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筛选出影响阳春砂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得出阳春砂潜在适生分布区域并将其划分为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低度适生区及非适生区.结果:影响阳春砂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5月平均降水量、4月平均温、最湿季平均温、10月平均温、6月平均温、8月平均温、等温性、3月平均降水量、3月平均温9个生态因子.阳春砂在我国适生分布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重庆、四川东部、湖南西部、江西中部、福建东南部、台湾西南部等.最适宜分布的区域集中在广东、广西中部及南部、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中部.结论:除了阳春砂传统产区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符外,还预测到海南中部也属于阳春砂的适宜分布区,该研究结果对于阳春砂扩大引种栽培区域和药材规范化生产具有参考和指导性意义.

    阳春砂生态适宜性生态因子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ITS2序列鉴定火把花根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王江瑞赵建权蔡蓓蕾王学政...
    1333-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市售火把花根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DNA分子鉴定,以确保其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对收集到的火把花根药材及其混伪品样品进行DNA提取,ITS2引物的PCR扩增与双向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 V 6.0.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经隐马尔夫模型的HMMer注释,并预测其二级结构;使用MEGA6.0计算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火把花根药材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长度均在210~224 bp之间,其种间K2P遗传距离为0.012~0.690,火把花根与雷公藤、东北雷公藤、苦皮藤、南蛇藤及金樱根ITS2条形码变异位点分别为5、7、27、26和88个,其差异较为明显,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的结果表明,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能准确区分火把花根药材及其混伪品.结论:DNA条形码ITS2序列可作为火把花根药材真伪鉴别的有效手段,也为后期火把花根片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品质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火把花根混伪品ITS2序列DNA分子鉴别二级结构

    铁力木花和长叶格脉树花的鉴别研究

    刘万里高薇庞克坚
    1338-1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铁力木Mesua ferrea L.和同科植物长叶格脉树Ochrocarpus longifolius Benth.&Hook.f.ex T.Anderson的花进行鉴别研究,为铁力木花及其混用品长叶格脉树花的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和描述药用部位花蕾的原植物特征和性状特征;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制片,观察和比较其粉末显微特征.结果:发现铁力木与长叶格脉树花在花蕾大小及颜色、花萼数量以及花冠表皮细胞、非腺毛等显微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作为铁力木和长叶格脉树花蕾药材真实性鉴定的依据.

    铁力木长叶格脉树花蕾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