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

    王屹
    1页

    来稿须知

    4页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的作为与担当

    6-7页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综述

    李东航张祺午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国际合作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中国—东盟30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回顾与展望

    张雪翠王忠昌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国际形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的战略选择,拥有对外开放国际化政策的全面支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回顾中国—东盟建立伙伴关系30年间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历程,双方在平台组建、政策制定、跨境教育层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持续性发展,但依然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保障性不强;吸引力不强,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充;共同体意识缺失,影响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应在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畅通渠道、提质赋能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建高质量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合作30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广西职教"出海"的成就、问题及方向

    史洪波王屹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面向东盟的职教"出海"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在擘画发展蓝图、搭建对外窗口、形成典型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政策供给牵引力、平台载体支撑力、典型模式适应力、品牌效应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之际,广西职教"出海"应加强顶层设计、描绘行动路径,借助平台整合、畅通合作机制,坚持质量为本、完善育人体系,依托科研助力、推进系统研究,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职教"出海"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技工教育演进研究

    汤铎原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变迁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新世纪时期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宏观的制度背景、相关政治变量及制度与行为互动等因素深刻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变迁;从历史观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的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和关键节点。未来,在制度推动技工教育发展的同时,应重视主体人的价值,在制度与主体双向互动的前提下,促进制度变革与创新,进而推动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技工教育历史演进制度逻辑历史制度主义

    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生成逻辑、应用价值及实现路径

    欧亚杨斌刘勇唐娟...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尝试。以"ASMI四步法"分析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识别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参与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问题,利用区块链防篡改流动、可追溯使用、多方共识维护、去中心或多中心、透明开放、状态一致、强依赖密码学特点,以精准解决这些问题。由此,构建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全评价"路径:利用区块链结合大数据,实现"全方位评价";联盟链私有链结合,实现"全员评价";以区块链账本属性,实现"全程评价"。

    区块链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评价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与演进态势

    胡德鑫刘畅符杰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合理水平的差异,且差异程度轻度提高。第二,我国31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高-高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南地区,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冷点区分布在内蒙古与新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整体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空间格局变动较为活跃。第三,全国整体、高值区、中值区与低值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保持平稳;全国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弱化;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小于低值区内部的差异,且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在逐步减弱。

    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规模区域差异空间效应核密度估计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省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省相关竞赛数据的分析

    唐春霞雷翔霄卿晶晶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分析2008年以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轨迹,剖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尚存在赛项覆盖广度不够、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不深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产赛教"融合、"岗课赛"融通等应对策略。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区域经济发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