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韧性与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范定祥何孟洁刘雨果
    26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创新韧性和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运用时空统计方法研讨2009-2021年间三大战略区域(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创新韧性与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时序变化上看,三大战略区域创新韧性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相应区域的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却存在一定波动,并且创新韧性与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高,耦合协调等级正由过渡发展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京津冀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长江经济带次之,黄河流域最低,除北京和江苏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协调发展阶段外,其余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③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2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和政府支持则不利于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创新韧性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偏好是否可以促进国际旅游消费?——基于中国旅游调查的实证研究

    杨珂魏翔胡典成王凯...
    27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统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利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全国性的国民旅游休闲调查数据,分析了旅游偏好与国际旅游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最小二乘加权回归模型(WLS)研究了旅游偏好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以及旅游需求在旅游偏好与旅游消费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对于国内旅游,旅游偏好通过旅游需求的中介作用对旅游消费产生正向作用,即消费者对特定旅游活动和目的地的偏好驱动了他们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国内旅游消费;②对于出境国际旅游,在交易效用和损失厌恶效应的影响下,旅游偏好通过国际旅游需求的中介作用对国际旅游消费产生正向影响作用,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中国西部城市无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东部城市和中部城市有正向促进作用;③男性和女性在旅游偏好和旅游消费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旅游偏好国际旅游消费旅游需求损失厌恶效应

    基于辐射效应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结构演变研究

    冼静怡秦青谢怡欣马永强...
    283-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区域旅游能够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使其拥有更强且更持续的旅游经济影响力.基于旅游辐射效应理论,运用动态因子分析评价11个城市旅游竞争潜力作为辐射效应发挥的基础,通过引力模型对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进行探讨,分析2014-2021年旅游辐射潜力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①在竞争潜力方面,广港澳深4个城市8年因子得分加总为正,其中广州和深圳基础辐射能力相对稳定,香港和澳门基础辐射能力受到发展韧性不足的影响;②在辐射潜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多中心发展趋势显著,东莞和佛山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次中心城市功能,但辐射结构的不对称性,以及竞争与辐射潜力之间的不协调性也同样突出;③对主要旅游城市辐射能力的分析表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形成"广—佛—江—肇""深—港—莞—惠""澳—珠—中—江""广—莞—惠""澳—港"5条主要的辐射纽带.

    旅游辐射效应动态因子分析引力模型旅游经济联系粤港澳大湾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模式研究——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例

    杨旭任宇婷张书凝詹雪芳...
    292-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共生理论,以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为例,探究在共生环境的影响下,政府、企业、传承团体、村民和旅游者五类非遗旅游利益相关者团体(即共生单元),通过共生介质(即非遗旅游)形成的共生关系.为进一步确定共生单元间相互作用的程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测度单元间的共生模式.结果表明:小镇非遗旅游共生单元间的共生行为模式以间歇和连续共生为主,共生行为模式以非对称互惠共生为主;未来应重点关注改善反向共生环境、支持弱势单元(即村民)参与小镇的发展、提高共生介质(即非遗旅游的品质)等,以推动共生演化.丹寨万达小镇的非遗旅游实践模式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遗旅游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方式推动非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非遗旅游共生模式利益相关者丹寨万达小镇

    健康中国语境下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文旅耦合设计策略刍议

    庄晓敏杜波
    30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是当下城乡规划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焦点,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健康中国语境,借助于CiteSpace梳理近五年乡村规划的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明确人居环境营造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康"的内涵,并阐释乡村农文旅系统的范畴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机理.以SD法和IPA法对乡村振兴实践过程农文旅三大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并将其归纳成农文旅互适耦合的九要素.从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和宜文的目标出发,探讨九要素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促进乡村可持续振兴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乡村农文旅耦合设计

    基于扎根理论的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因素探析

    刘德鹏俞雷
    31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对提升游客红色文化认知、增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理论研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厘清景区内影响游客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深度访谈获取一手资料,以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因素为受众态度、受众知觉、社会因素、解说形式、信息流、体验情境因素.其作用机制为:受众态度、知觉通过红色旅游意向与行为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社会因素调节红色旅游意向;解说形式和体验情境作为直接因素影响景区红色文化传播;信息流作为调节变量影响景区文化传播的方向与被识别度.其中,游客对红色历史图片、文字和人员解说的态度与要求具有不同的期望和评判,体现了游客对红色景区解说形式的要求.

    景区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研究:建构、演进及评价》书评

    刘霞辉
    后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