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乡融合对老工业城市资源错配的影响及机制

    朱高立圣莉
    2491-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城乡融合视角研究老工业城市资源错配问题,可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新策略,有助于推动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方法]基于2008-2020年中国95个老工业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融合对资源错配的总体作用和异质性影响,论证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机制,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城乡融合对资源错配的动态影响。[结果]①城乡融合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异质性检验发现,城乡融合对不同区域城市和不同等级城市的资源错配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存在区域间和城市等级间差异,即东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弱;二、三线城市强于四、五线城市。②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城乡融合与资源错配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低于第二门槛值,城乡融合会阻碍资源错配的改善;当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超出第二门槛值后,城乡融合对资源错配影响由阻碍变为改善。③进一步分析可知,城乡融合政策实施强度在城乡融合发展与资源错配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城乡融合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改善了老工业城市资源错配,其效应受区域差异、城市等级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门槛效应的影响,政策实施强度则进一步强化了改善效果。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城市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融合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精准实施,以全面改善老工业城市资源错配状况。

    城乡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资源错配门槛效应老工业城市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韧性及影响因素——以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刘愿理姚焱廖和平
    2506-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根基,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而脱贫韧性研究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方法]本文引入"韧性"概念,辨析"脱贫韧性"内涵,选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77个脱贫村作为研究对象,以2023年为评估时点,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①脱贫韧性强调区域系统内生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是脱贫地区发展能力的具体表现,能够准确反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状。②研究区脱贫韧性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性明显,呈现"葫芦"状分布特征,主要以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为主,抵御外界各类风险的能力较差。③产业发展是提升脱贫韧性的内生型驱动力,能人型干部和致富能手是提升脱贫韧性的外源型驱动力,数字乡村建设是提升脱贫韧性的需求型驱动力,而政策支撑是提升脱贫韧性的保障型驱动力。[结论]通过农村三产融合,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和致富能人带头作用,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和智慧乡村建设,可以提高乡村振兴重点县脱贫韧性水平,有利于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脱贫韧性影响因素乡村振兴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重庆酉阳县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1029份农户调查

    叶丽芳张潇丹张玉璐彭梓琪...
    2519-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文简称入市)是中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举措,自2015年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后,2023年中国再次启动了第二轮试点工作并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实践亟待有关理论研究的支撑。农户意愿在政策落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已有的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户认知及意愿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对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农户入市意愿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知觉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针对"农户入市意愿"的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选择入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为研究区,调研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试点与非试点地区,获取了1029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利用有序Probit模型比较分析了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农户入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表明:①试点地区愿意入市的农户比例为95。2%,非试点地区愿意入市的农户比例为90。5%。②行为态度对农户入市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政策了解程度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土地依恋情结在非试点地区有负向显著影响,在试点地区有负向影响(不显著);入市模式偏好在试点地区有负向显著影响;交易方式偏好在非试点地区有负向显著影响。③主观规范对农户入市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政策宣传情况在试点地区有正向显著影响,村内职务在非试点地区有正向显著影响。④行为控制知觉对农户入市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农用地面积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对农户入市意愿的影响方向相反。[结论]江苏省农户入市意愿整体较高。政策宣传对农户入市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认可入市带来收益,将会改善其对入市的态度和行为意愿。故本文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规范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发展多样化收益支付模式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制度改革农户意愿收益分配有序Probit模型江苏省

    中国四大茶区三产融合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郑菲菲詹慧龙雷国铨陈梅英...
    2532-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产业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探究中国四大茶区三产融合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茶产业升级、推动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产融合发展"政策背景,以2012-2021年中国四大茶区44个茶叶主产地(干毛茶年均产量1万t以上的地级行政单元,后文简称产地)为研究对象,从主体、技术、产品、业务、市场等5个维度,应用熵值法测算三产融合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钻石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其三产融合的时空分异格局,并定量识别相关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2012-2021年,四大茶区三产融合水平总体得到提高,呈现波动增长态势;②茶区三产融合存在典型的空间集聚与显著正向的收敛特征,高融合产地有所增加,不同产地间的融合差距在缩小;③茶区三产融合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华南茶区、西南茶区主要受外商投资、土地资源和教育支出影响;江北、江南茶区受土地资源影响最大。[结论]须结合各茶区的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特点,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教育投入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三产融合优化策略,以增强产业间协同发展的联动效应和跨区域联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产融合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四大茶区中国

    三峡库区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重庆市奉节县三沱村为例

    严燕杨庆媛胡宝清
    2546-2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系统论视角分析村域尺度乡村生活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厘清三峡库区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驱动机理,可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为例,依据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实地走访和农户调研数据等,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以2000-2022年为研究时段,系统剖析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①三沱村生活空间系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2000-2010年为稳步演变阶段,2011-2022年为加速演变阶段。②聚落-居住空间系统集聚化和便利化、生计-就业空间系统多样化、消费-购物空间系统扩展化、休闲-交往空间系统丰富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系统完善化是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的显著特征。③在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的驱动因素中,家庭人均收入、参与产业情况、到主要干道的距离、坡度、移民搬迁政策、家庭设施改善程度、平均耕作距离、搬迁补偿方式等是核心因素;海拔、到乡镇中心的距离、到县城中心的距离、就业主要形态、与主要亲戚住地的距离、与主要亲戚走动频率等是次要因素。[结论]20多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乡村主体意愿、三峡工程后扶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峡库区乡村生活空间系统逐步优化。在乡村可持续发展中,总结乡村生活空间系统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乡村空间乡村生活空间系统演变特征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