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溃愈灵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倪梓麟杨也瞿刚波赵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溃愈灵膏治疗糖尿病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HERB)数据库获取溃愈灵膏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在线系统(OMIM)数据库收集糖尿病足的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相映射,获得的交集靶点即为溃愈灵膏治疗糖尿病足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构建,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后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R4.2.1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99个活性成分及364个潜在作用靶点;获得槲皮素、山达海松酸、异海松酸、积雪草酸、山柰酚等核心活性成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Protein Kinases 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氦酸/苏氦酸蛋白激酶 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等核心靶点;共筛选得到信号通路170条,获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RAGE)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结论:溃愈灵膏可能通过槲皮素、山达海松酸、异海松酸等活性成分,作用于MAPK1、AKT1、EGFR、ESR1等潜在核心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治疗糖尿病足.

    溃愈灵膏糖尿病足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金明秀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郭美麟于静金明秀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机制.方法:收集金明秀教授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核心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得到有效方.通过BATMAN-TCM及ETCM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检索本草组鉴中核心药物的相关靶点.通过对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去重得到疾病靶点,运用Venny平台得到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9.0建立药物-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对得到的交集靶点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涉及处方312首,药物147味,使用频率最高的20味药物有白芍、茯苓、泽泻等.高频药物以寒性、苦味,归肝经、肺经、胃经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为五大类.对核心药物进行网络药理分析,获得核心药物靶点2 437个,干燥综合征疾病相关靶点843个,其中核心药物及干燥综合征共同靶点148个.通过对这些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及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初步预测出核心药物可能是通过白桦脂醇、马兜铃酮、葫芦巴碱、麻黄碱、八仙花酸等有效成分,调节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核受体亚家族3组C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3 Group C Member 1,NR3C1)、蛋白激酶 Cα(Protein Kinase C Alpha,PRKCA)、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B 淋巴细胞瘤-2 相关 X 蛋白(B lymphoblastoma-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 4(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4,SLC6A4)、甾醇-O-酰基转移酶 1(Sterol O-acyltransferase 1,SO AT1)、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等靶点,调控细胞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Akt)信号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Janus-activated Kinase,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多用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化湿、滋阴润燥的药物,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该疾病,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干燥综合征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技术拓扑分析人参-川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郭灿班文明孙媛媛赵莉莉...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拓扑分析人参-川芎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人参-川芎药对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查找,获得人参-川芎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血管性痴呆的疾病靶点;利用微生信在线平台将人参-川芎药对与血管性痴呆的靶点制作韦恩图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进行拓扑分析;使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人参-川芎药对与血管性痴呆的"成分-靶点"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AutoDock Vina等分子对接软件验证预测结果.结果:筛选出人参-川芎活性成分26个,经拓扑分析筛选出SRC原癌基因(SRC Proto-Oncogene,SRC)、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 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 α(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K3C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Beta,PIK3CB)、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 δ(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elta,PIK3CD)等 20 个核心靶点.KEGG 分析显示靶点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离子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等信号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与对应活性成分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人参-川芎药对化合物通过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实现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为后续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运用提供研究基础.

    人参川芎血管性痴呆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半夏-陈皮-天南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

    田澳凯孙阳龙崔浩洋赵鹏鸿...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半夏-陈皮-天南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获取药物有效成分并且预测靶点.获取2D结构图,并录入PhramMapper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使用4种数据库,包括 PharmGKb、GeneCards、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来预测疾病靶点.使用 Venny 2.1 韦恩图绘制平台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语言和CytoScape软件中CytoNCA APP获取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中BiocManager包和OrgDb包等和R Studio软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结果:获得药物核心成分8个,为β-谷甾醇、谷甾醇、黄芩苷、豆甾醇、黄芩素、贡多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和分生孢子素.核心靶点14个,主要为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前列腺素 G/H 合酶 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MAP 激酶活化蛋白激酶 3(MAP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半胱氦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CASP3)、转录因子 Jun(Transcription Factor Jun,JUN)、RAC-α 丝氦酸/苏氦酸蛋白激酶(RAC-alpha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蛋白(Albumin,AL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A)等.GO富集分析中的生物过程主要为对氧气水平降低的反应、蛋白质定位建立的调节、对异生素刺激的反应和磷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等;细胞组分主要为蛋白激酶复合物、受体复合物、谷氦酸能突触和血液微粒等;分子功能主要为激酶调节剂活性、一氧化氮合酶调节剂活性和MAP激酶活性等.KEGG富集主要包括等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肌病、血清素能突触、长寿调节途径和多巴胺能突触等前20个信号通路.结论:半夏-陈皮-天南星在治疗血管性痴呆病中具有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共同发挥作用的特点.

    血管性痴呆半夏-陈皮-天南星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川芎-当归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蔡茜卢昌均黄锦梁美霞...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川芎-当归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获得当归-川芎药对与血管性痴呆的交集靶点.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共同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川芎-当归药对活性成分13个,作用靶点155个,血管性痴呆靶点1215个,取交集后获得共同作用靶点76个.核心成分为β-谷甾醇、杨梅酮、叶酸;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MAPK10.GO富集分析显示,以上共同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节、细胞内类固醇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过程的正调控等细胞生物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交集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中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信号通路、突触相关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芎-当归药对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均结合稳定.结论:川芎-当归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清突触、TNF等信号通路相关.

    川芎当归血管性痴呆网络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黄连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作用机制

    杜姜汪美霞杨苹苹陶庄...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利湿药对大黄-黄连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对大黄-黄连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纳入肝豆状核变性疾病靶点,取二者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大黄-黄连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关键靶点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由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检索得到槲皮素、大黄酸、β-谷甾醇等19个有效成分,筛选出228个大黄-黄连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潜在作用靶点,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细胞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及IL-1B等39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到1 002个生物学过程、108个细胞组分及202个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88条信号通路.结论:大黄-黄连药对可能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大黄黄连肝豆状核变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牛膝-肉苁蓉-山茱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赵鹏鸿孙阳龙田澳凯李彦霖...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牛膝-肉苁蓉-山茱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询牛膝、肉苁蓉、山茱萸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使用TCMSP查询药物成分及成分2D结构,并导入PubChem数据库中查询成分对应Canonical SMILES,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成分对应靶点;将成分2D结构导入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将药物、成分、靶点导入CytoScape 3.10.0软件中,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使用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预测帕金森相关的疾病靶点.将牛膝-肉苁蓉-山茱萸成分作用靶点与帕金森病的疾病靶点分别导入Venny 2.1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CytoNCAAPP及R语言获取核心靶点,并获取核心靶点网络图.将上述交集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 1.1.2将牛膝、肉苁蓉、山茱萸的度值最高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药物核心成分8个,主要为槲皮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巴马汀、花生四烯酸、5-烯-3β-乙二醇.核心靶点12个,主要为RAC-α丝氦酸/苏氦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ES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y(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G)、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白蛋白(Albumin,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热休克蛋白 90α 家族 A 类成员 1(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alpha,HSP90AA1)等.GO富集结果显示主要是分子功能的负调控、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控、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水解酶活性的调节、脂质代谢过程的正调控、核被膜、电压门控钙通道复合体、轴膜、细胞顶端、谷氦酸能突触、酰胺结合、信号受体调节活性、天冬氦酸型内肽酶活性、抗氧化活性、磷脂酶激活剂活性等.KEGG富集包括20个信号通路(P<0.01),主要包括脂质-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路径信号通路、糖尿病性心肌病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信号通路、补体与凝血级联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信号通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合成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牛膝-肉苁蓉-山茱萸治疗帕金森主要是槲皮素、花生四烯酸酯、β-谷甾醇、5-烯-3β-乙二醇等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ESR1、PPARG等靶点,通过对细胞荷尔蒙、细菌、激素水平的调节以及磷代谢的正向调节等,调控脂质-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癌症路径信号通路、糖尿病性心肌病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协同发挥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

    帕金森病牛膝-肉苁蓉-山茱萸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分子对接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征稿启事

    51页

    头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留针方案探讨

    黄嘉静李裕玲刘婵娇黄秀娟...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头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留针方案.方法:以精神发育迟滞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进行头针治疗干预,以留针时间的长短(1h、2h、4h)和捻针频率(10min/次、20 min/次、30 min/次)两种参数组成的9种方案对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前后用格塞尔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比,观察不同留针方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头针治疗效果受留针时间,捻针频率的影响,对不同的效应指标,留针时间,捻针频率的影响大小不同.留针时间对于改善患儿的发育商具有重要影响,而捻针频率则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头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配合留针4h,并且捻针频率为10 min/次的留针方案可取得最佳效应.

    留针方案精神发育迟滞头针正交设计法儿童

    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

    屈宏德李应存杜振华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药辨证论治老年性痴呆已被证实具有显著优势.李应存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名中医.敦煌遗书中医方约一千余首,其内容丰富,组方精良,配伍严谨.李教授对敦煌佛医方药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佛医方药的研究价值,认为其是敦煌医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为敦煌佛医方书中的重要方剂,此方保存较为完整,条理分明,实出于深谙医理的高僧,具有较高的文献和临床实用价值.毗沙门天王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民间最为流行的佛教信仰之一,是守护和福佑敦煌的重要神将,原方具有益气养阴、补心安神之效.李教授将此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失眠、心悸等病,疗效显著.李教授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主要病机为心血亏虚无以濡养脑髓和肾精亏虚无以化生脑髓,并伴有痰瘀阻滞气机使脑脉不通.选用敦煌古医方神妙补心丸治疗此病,可养心安神、补肾填精、化痰开窍、活血祛瘀并举,临床用药灵活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老年性痴呆神妙补心丸敦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