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

    党伟龙林鸿金袁翔辉陈峰...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靶点数据库(BATMAN-TCM)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数据库(STITCH)收集龟龄集胶囊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同时从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DisGENET)、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中获取少弱精子症的基因靶点,将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找出交集基因,并建立"药物-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筛选出共同靶点,制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作图软件Cytoscape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然后将药物-疾病交集基因上传至生物数据在线分析软件DAVID,对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靶蛋白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的角色进行注释,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中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的前10项,以及与少弱精子症相关的20条KEGG通路(P<0.01),作为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主要信号通路,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筛选,发现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潜在靶点有134个,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Forkhead Box Protein O,FoxO)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结合良好.结论:龟龄集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体现了中成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性,具有多通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通过作用于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蛋白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HIF-1、FoxO等信号通路,从而改善精液质量,达到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目的.

    龟龄集胶囊少弱精子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从"风毒-咽喉-肾络"试论消渴肾病的病机

    王艺凝何泽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渴肾病即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显示,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逐渐增多.西医治疗此病短期有效,但长期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且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显现出一定优势.中医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还能在疾病早期逆转蛋白尿的排泄,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何泽主任临床经验丰富,他认为风毒、咽喉、肾络与消渴肾病发病密切相关.文章着重阐述三者的生理功能,并基于"毒损肾络"及"喉肾相关"理论研讨风毒与肾络、咽喉与肾络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探讨消渴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风毒为消渴肾病发病之启动因子,咽喉为消渴肾病发病之枢纽.在遣方用药方面,基于"毒损肾络"结论,采用解毒、通络之法;基于"喉肾相关"理论,采用"下病上治"的原则及注重风药的作用,以祛风、利咽为法.如此四法合一,使盘踞于肾络的痰、浊、瘀毒邪得以解除.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从风毒-咽喉-肾络治疗消渴肾病,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络喉肾相关

    桂定坤运用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经验

    杨柳桂定坤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酸性肾病是以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为特征,最终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一类慢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小管间质性肾炎及肾纤维化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尿酸性肾病归属"痹证""水肿""腰痛"等范畴,该病以脾肾气虚为本,水湿、痰浊、瘀血为标,同时与饮食密切相关.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相关经验.桂定坤主任认为,该病多因患者禀赋不足,肾元亏虚,加之饮食劳倦、外邪侵袭等影响,导致脾肾俱虚,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日久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易郁久化热,耗气伤阴,进而形成痰浊、瘀血,痹阻于经络、关节等处,发为尿酸性肾病.因此治疗时应抓住气阴两虚、血瘀湿滞的关键病机,注重益气活血.临床遣方用药时,在辨清缓急、分期论治的基础上,需针对疾病各阶段兼证不同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等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侧重.重用黄芪益气健脾,配伍黄精滋阴护肾,狗脊补肾强腰,当归养血活血,虎杖清热利湿.另外嘱患者注意预防调摄,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临床运用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血尿酸,延缓患者肾功能虚衰进展,改善症状.另附医案二则,以阐述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经验.

    尿酸性肾病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张创成李偲晏豆豆王耀武...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二十年来临床研究文献中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2年2月-2022年2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1 MSO软件建立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处方的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分别采用Weka 3.8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对中药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227首,中药217味.用药频次≥30次的中药有28味,其中用药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丹参、黄柏、牛膝、甘草、王不留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所用中药的性味以性寒味苦为主,多归肝经、肾经、胃经,药物功效分类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个药物组合,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是"石菖蒲→草薢""红花→桃仁""泽兰→丹参".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肾温阳、疏肝理气.挖掘得到的用药组合的组方规律契合其病机特点,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药组合和新药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慢性前列腺炎精浊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