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珍汤加减结合口服营养制剂治疗气血亏虚型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营养状态、精神状态的影响分析

    赵美蓉张梦娜逄艳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气血亏虚型晚期胃癌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采取八珍汤加减结合口服营养制剂疗法,研究观察此种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精神状态两个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1年多时间内(2020年1月-2021年2月)所治疗的气血亏虚型晚期胃癌患者(样本观察数量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口服营养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其中主要涉及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n,PA)、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这3项指标水平]与精神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Alb、PA、TP、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lb、PA、TP等指标水平更高,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气血亏虚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八珍汤加减结合口服营养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营养状态与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气血亏虚证晚期胃癌八珍汤营养制剂疗效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

    刘淑桢张坤李凤先王志荣...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结直肠癌并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中医体质与XELOX化疗方案所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内在相关性,明确其对骨髓抑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8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就诊并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80例.在化疗前,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卷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后予以XELOX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统计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的内在联系.结果:在所有中医体质类型中,气郁质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湿热质患者次之.其中,气郁质患者共16例,发生骨髓抑制者11例,占比68.75%(11/16);湿热质患者共25例,发生骨髓抑制者16例,占比64.00%(16/25).气郁质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主要为2度,共6例,占比37.5%(6/16);湿热质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主要为1度,共9例,占比36.0%(9/25).运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发现,气郁质[P=0.033,比值比(Odds Ratiio,OR)=13.2,95%置信区 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39~140.679]和湿热质(P=0.041,OR=10.667,95%CI:1.103~103.15)均为结直肠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医体质可以预测XELOX化疗所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气郁质和湿热质发生骨髓抑制的概率更高.

    结直肠癌中医体质XELOX化疗方案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永刚赵恒毅孙雯霏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52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AC → PH)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3个月使用超声监测心功能,统计心脏毒性发生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分期、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同期行放疗及右丙亚胺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52例患者中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6.31%,发生心脏毒性的患者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T波改变、窦性心率过缓/过速、ST段异常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同期行放疗、联合使用右丙亚胺是发生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置信区间(CI):2.429~5.135]、合并高血压病(95%CI:1.625~3.962)、合并高脂血症(95%CI:2.054~5.362)、同期行放疗(95%CI:1.759~4.637)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而联合使用右丙亚胺(95%CI:3.772~6.015)可显著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同期行放疗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右丙亚胺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保护因素;化疗期间应将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同期行放疗的患者列为心脏毒性的重点防治人群,联合应用右丙亚胺有助于减少心脏毒性发生.

    曲妥珠单抗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心脏毒性因素分析

    健脾温肾法治疗前列腺癌放射疗法术后尿失禁医案一则

    周渝冯麟张宁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尿失禁为前列腺癌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其发生机制较复杂,可能与局部神经、肌肉损伤相关,现代医学针对尿失禁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以保守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将尿失禁归属于"遗尿""遗溺""小便不禁"等疾病范畴,主要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脾、肾两脏为主,两脏功能失调、相互影响导致水液代谢异常,发为遗尿.近年中医药治疗尿失禁取得一定的进展,且治疗方法多样,根据个体辨证施治,临床多采用多样治疗方式联合治疗.针刺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通过针刺相应穴位达到刺激排尿神经及局部肌肉收缩以改善排尿功能的目的.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在改善尿失禁患者控制排尿及憋尿时间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本病较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笔者在门诊跟师过程中,老师以健脾温肾法为治疗原则,以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癌放射疗法术后尿失禁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该患者诊疗过程整理成临床验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诊疗思路.

    前列腺癌放射疗法术后尿失禁针刺脾肾两虚

    二仙汤结合温针灸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伊西娟韩秀庆高善霞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仙汤结合温针灸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2月31 日-2021年1月1日临沂市中心医院诊疗的120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中药组、西药组、针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采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针药组采用二仙汤结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AFC 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 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针药组患者LH、FSH明显低于中药组与西药组,E2、AFC明显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针药组LDL-C、HDL-C、TG及TC水平均明显低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二仙汤与温针灸联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二仙汤温针灸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王鹏韦珏春黄梅艳贾树山...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麻醉、手术创伤等诸多因素影响,胃肠功能障碍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对于产妇的早期康复及新生儿均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及早胃肠功能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阅读近年来有关将中医药技术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文献,发现针灸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显示出一定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针灸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既能和西医联合应用,也可与中医药技术合并应用.目前主要的针灸方法包括体穴治疗(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敷贴、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艾灸疗法等)、耳穴治疗(耳穴压豆、耳针疗法等)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各种方式均有其独特优势.同时笔者发现,足三里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及调和阴阳之功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因此在针灸治疗选取穴位时多以足三里穴为主或联合其他穴位,且针灸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本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针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针灸体穴耳穴剖宫产胃肠功能障碍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常见胃黏膜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王文秀王玉娟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芍药甘草汤是经典的中药配伍方剂,源自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所得出的经验组方,由芍药和甘草组成,药简力宏.胃黏膜由胃腔表面覆盖的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共同形成.生理情况下,胃黏膜的防御因子和侵袭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时,胃黏膜会受到损伤,从而出现胃黏膜相关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加减能促进表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等保护因子合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合成,降低丙二醛等攻击因子的损害,从而达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胃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二者为临床常见胃黏膜相关疾病.西医治疗胃黏膜相关疾病的近期疗效较好,但也有易复发等不足,故临床在常见胃黏膜相关疾病的诊疗中,可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辨证配合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文章就近年来芍药甘草汤及常见加减方如延附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等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为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黏膜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芍药甘草汤胃黏膜慢性胃炎胃溃疡

    扶阳"桂枝法"的创建及其临床应用发挥

    伍叙州胡芷涵胡跃强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扶阳学派上继黄老易道,下承医圣张机(字仲景)之学,创始人乃晚清的郑寿全先生,至今已传承近200年."阳主阴从"观是扶阳思想的理论核心,"阴阳本体结构"失调是其疾病的病因病机观,桂枝法和四逆法是本学派的两大治疗大法.疾病的治疗一般先用桂枝法宣导涤荡,恢复中上焦的气机,再用四逆法温阳固摄,以恢复人体的阴阳本体结构.扶阳学派认为三阳即为一阳,三阴即是一阴,提出以太阳病统领三阳病,以少阴病统领三阴病,其代表性传承人卢崇汉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桂枝法加减运用于治疗三阳病,其运用的法则名为宣通法,其病因病机为阳气郁滞不通,该法是在桂枝汤或姜、桂基础上进行化裁的以宣通为主要扶阳手段的一个法则(基本药物包括桂枝尖、苍术、陈皮、南山楂、炙甘草、生姜等).其加减应用心法即在桂枝法方药的基础上加以和解少阳(柴胡剂)或清降阳明(承气类方)的药物,达到层层清通的目的.故而桂枝法加减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宣通作用,其作为统领三阳病的先行法度,具有调和阴阳、宣导痰瘀秽浊、疏通阴阳道路之功能,最终达到恢复人体正常的"内阳外阴"状态的目的.这就为三阳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也无疑为我们临床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旨归.

    扶阳桂枝法三阳病临床应用

    健脾补肺法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观察

    王晓丽汪斌徐天鹏窦世琮...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以骨骼病变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形成骨基质钙化障碍,常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肌肉松弛、食欲降低、便溏、囟门迟闭、夜惊、出汗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发生骨骼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西医目前治疗该病多通过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但长期连续口服维生素D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可导致软组织钙沉着、肾功能损害.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术优势,本研究主要观察健脾补肺法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骨化三醇及葡萄糖酸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为基础的中药颗粒剂,服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及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精神、毛发情况、食量状况、出汗、面色、大便性状、患感冒次数)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32/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法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型健脾补肺法临床研究

    利湿健脾祛瘀汤在西医基础上对口腔扁平苔藓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分析

    法莉莉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在西医基础上使用利湿健脾祛瘀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3月-2021年5月青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利湿健脾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网纹-糜烂-溃疡评分)、不适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网纹-糜烂-溃疡评分、VAS评分、TNF-α、IL-6、IL-8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网纹-糜烂-溃疡评分、VAS评分、TNF-α、IL-6、IL-8等指标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在西医基础上使用利湿健脾祛瘀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病损,降低患者不适程度及炎症损伤,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相较于常规治疗措施更能促进治疗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口腔扁平苔藓利湿健脾祛瘀汤血清炎性因子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