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郭卫平

双月刊

1005-8575

010-68933635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原白石桥路)27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学术性期刊。宣传、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轼对韩国汉诗中赤壁景观书写的影响

    阮怡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壁是湖北省东南部的一处地理形胜,因赤壁之战而声名鹊起,引起历代文人吟咏,他们常以赤壁为媒介,拈出三国时期的历史来追叙咏叹.宋代苏轼贬谪黄州,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赤壁赋》,赋予了赤壁这一景观全新的意义.在朝鲜朝前期,崇苏之风盛行,《赤壁赋》流传甚广,当时的文人将自身所处环境中与赤壁地理形貌类似的景观视为"赤壁",将黄州赤壁移入自身所处的地方,赤壁成为一处流动的风景.在历代韩国文人的吟咏中,相关的文化文本构筑起了赤壁景观的想象空间,赤壁不仅仅是山水相得益彰的一处形胜之地,更是承载苏子精神的物质实体,体现了韩国文人对苏轼人格以及才华的崇拜景仰之情.韩国文人泛舟游"赤壁"亦是借此寄托自身的情感,在诗歌中他们视"赤壁"之游是游赏之至乐,"赤壁"成为韩国失意文人的世外桃源,表现出浓厚的归隐情绪.透过韩国文人的赤壁景观书写,可见苏轼这一文学典范对韩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中华文化在东亚中华文化圈中的意义.

    赤壁景观在地化文化记忆归隐

    中国式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经济表现

    丁赛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对民族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是预测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趋势并有助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式,从经济均衡出发,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收敛、发散的特征相联系,基于民族八省区和85个地市州人均经济增长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方差条件检验统计结果,分析研究了民族地区1981-2021年的经济增长的状态跃迁.主要结论有:第一,民族地区1981-2021年的经济发展系统中存在不断向上的状态跃迁;第二,民族地区1981-2021年经济发展系统的第一次明显的向上跃迁表现出与全国经济跃迁同步的特点;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引领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二次跃迁;第四,民族地区2017-2021年具有状态跃迁的特点,但因数据有限,无法真正判断是否实现了状态跃迁.

    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状态跃迁李雅普诺夫指数

    风险与韧性:规模性返贫韧性治理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

    黄锐周坤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结束后,贫困治理由扶贫转向防返贫,其中防止规模性返贫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在防止规模性返贫中面临防返贫政策有待完善、对重大风险的关注有待加强、治理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规模性返贫风险具有风险源多且变化大、重点区域规模性返贫脆弱性比较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引入韧性理论,探讨韧性视角下的规模性返贫风险问题,进而提出构建以"主体为核心、客体为辅助、过程为保障、制度为支撑"的韧性治理模式,提出识别韧性临界点、减缓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提升规模性返贫应对机制等实现路径.

    风险规模性返贫韧性治理模式临界点

    历史文本书写与边疆社会整合:元代大理总管段氏家族事迹再探

    李心宇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理民间文本对元代段氏家族历史的重构,是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的一个典型案例.明朝统治对云南大理社会土官政治和佛教传统的重新梳理,深刻影响了大理白人知识精英的历史记忆.以《白古通记》为代表的明代大理地方史志虚构大理总管段氏与元朝宗王、行省间长期敌对的政治关系以及段宝遣使赴南京归降明朝的做法,目的在于将带有"云南本位"特征的边疆社会传统与大理士人顺应明朝统治的政治立场有机结合.大理总管段氏家族的多元化历史叙事在各类文本中的互动与融合,既反映出边疆人群对于国家治理的主动接纳,同时也体现出作为"大传统"的华夏政治文化体系对边疆社会"小传统"兼容并蓄的历史特征.

    元代大理段氏《白古通记》历史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行商到坐商:清代商民路票档案中的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珠飒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商民路票档案,是汉蒙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珍贵史料.商民路票档案中的商人身份、货物种类和商队成员信息,对研究清代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然而,至今尚未发现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的论著,需要挖掘和利用.论文选取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境内商民路票档案,对商民改用蒙古名字现象进行历史性考察,分析了从行商向坐商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同形式和内容,揭示了汉蒙民族在商业贸易领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阶段性特征.商民在行商阶段改用蒙古名字,是商民在蒙古族人聚居地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该阶段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体现.在汉蒙贸易双方互相认同和接纳时,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蒙古族人开始学会经商,出现汉蒙民众合伙经营贸易的新形式.早期商民的蒙古化和蒙古族人日趋汉化的现象,都是汉蒙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交融的表现.

    商民路票档案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驻藏大臣联豫与第一份藏文官报:《西藏白话报》

    何文华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白话报》是诞生于西藏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驻藏大臣联豫筹办西藏新政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结合档案、报刊和实物等史料,考证分析了《西藏白话报》的首刊时间、发行数量与式样等基本情况,并在清末西藏新政的背景下剖析其创刊与发行情况,揭示白话报作为晚清官报构成的普遍性及其在边疆发行的特殊性.同时,从《西藏白话报》的发行"形式"与"内容"中,可以审视联豫作为清中央驻西藏最高职权代表对"民众在场"与"国家认同"的考量,洞悉清政府在西藏文教改革中始终坚持的"固我主权"思想.

    驻藏大臣联豫藏文官报《西藏白话报》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特色及其教育意义

    何星亮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第一部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该教材的特色鲜明: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专业性与通识性相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该教材的出版,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五个认同",有利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敬告读者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