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专用汽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专用汽车
专用汽车

左伏桃

月刊

1004-0226

zyqc@chinajournal.net.cn

027-84298090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大道318号

专用汽车/Journal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查看更多>>本刊编辑部设在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何春阳同志担任主编。编委会由有关骨干企业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EDR驾驶操作试验的方法探究

    周鹏陈亚依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其安全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GB 39732-2020 中要求检测的项目"驾驶操作数据实验"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为试验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有效解决了手动操作的不足,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准确率.

    事件数据记录系统驾驶操作数据实验设备方法

    营运货车操纵稳定性测试评价一致性研究探析

    范林辉李奎奎王涛袁俊刚...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营运货车操纵稳定性的测试与评价展开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以提高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通过对多种工况下货车操纵特性的测试数据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与评价方法,研究识别了影响营运货车操纵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一套包含客观测试指标与主观驾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营运货车操纵稳定性测试评价一致性研究

    汽车座舱空调热舒适性测试方法研究

    张坤李琦张佑源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汽车座舱空调的热舒适性测试开发,提升乘客在汽车中的乘坐体验,是汽车热管理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此,阐述了热舒适性相关概念和定义;介绍了汽车座舱开展热舒适性测试的价值,凸显了其重要性;分析了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特性,强调了热舒适性开发的重要性;对汽车行业传统热舒适性测试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并提出了优化升级方案.

    汽车座舱空调热舒适性测试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李敏孔丽云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筹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然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涉及学科面广,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明显,给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研分析,得到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专业发展现状及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并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三个维度给予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

    《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课程标准研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海文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标准包括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和规定学生应达到的水平表现标准,决定学生能达到的能力水平、课程内容讲授、课程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等.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采用案例情景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的知识,并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据此,从课程性质、目标定位内容、考核方法、实施要求几个方面完成一份教学指导性文件.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课程标准

    "材料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徐田恬高洪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基地,材料力学是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含义,明确制约高校材料力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体现高校材料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价值,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使材料力学课程逐步走向体系化,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开拓材料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新思路,明确高校材料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体系,培养优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材料力学线上线下金课

    汽车制造类现场工程师培养价值与实施路径——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进行实践

    王静张甲瑞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解决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赋能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汽车制造类在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提供占比大,服务企业多,但目前教学中校企合作不深入、组织机制不健全、培养过程于表面和经费支持不保障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质量不佳.通过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展开探索,主要是制定培养目标、研制培养工作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多维增值评价的路径,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落地,深化工程技术教育改革,打造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培训良好生态.

    汽车制造类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机械基础》教学实践研究

    马承诺潘鹏刘辉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基础》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制造生产技术、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通过项目教学法,分析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模块、分析学情以教学"六步法"组织实施教学任务,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阐述了教学实施过程,总结了教学实施成效.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机械基础》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