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周帆

双月刊

1009-3583

zysyxb@sina.com

0852-8920464

563002

贵州省遵义市上海路830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遵义会议前后的李德及其深刻教训述析

    赵福超
    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德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红军长征前夕成为最高"三人团"的成员,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在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李德的教条主义及"左倾"单纯防御军事路线进行了批判,撤销了"三人团",撤销了李德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其人其事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不能不考虑苏联和我国国情的差异,不能盲目地机械地运用苏联的经验。中国的国情、红军的军情以及红军的反"围剿"战争都有其自己的不同于苏联的特点,必须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李德三人团共产国际独立自主

    长征红色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整体性保护研究

    苏卉刘晓宇张炳毅陈莹...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征是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整合长征红色资源对保护长征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使用莫兰指数、核密度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征红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性保护视角探讨长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资源形成一大极核区域与五大核心高密度区,围绕黔北地区形成"局部集聚,整体分散,一超多强"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冷热点分布不均;(2)长征红色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空间格局,集中分布于高海拔、远离中心城市的近水域农村地区;(3)从整体性视角出发,长征红色资源应注重系统传承,统筹协调;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分区管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技术赋能,数字保护长征红色资源。

    长征红色资源分布特征整体性保护

    对历史转折语境下遵义会议精神的思考

    邹双红胡易庚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它形成的革命传统和孕育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历史转折遵义会议精神历史背景

    元代西南地区土司纳赋制度刍议

    党会先何娜
    14-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于进一步加强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治理的考虑,元王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的治理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创建了土司纳赋制度。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土司纳赋制度仍在初建时期,尚比较粗糙,呈现出特有的时代特点。但必须承认,这一时期关于土司纳赋的一些规定和要求,推动了土司制度的不断发展,表明元王朝国家权力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管控和治理正在逐渐趋于制度化,并对西南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元代西南地区土司纳赋制度国家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明代土司在苗疆治理中的角色扮演

    汪益民陈诗捷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治理苗疆地区,明廷借助土司代管苗疆,从实际表现来看,其扮演的招抚者、联防者、助剿者及教化者角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与地区稳定,而且还确保了对西南民族地区实施有效的国家治理,从而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代土司苗疆治理角色扮演

    旧疆新命:国家认同建构视阈下的遵义改隶贵州原因探析

    孙腾蛟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义改隶贵州在遵义乃至贵州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这一改隶背后是其作为"西南边徼"的"开化"到成为"国家藩屏"的"向化"再到"变以汉官威仪"的宣化的不断增进国家认同的历史接力,政治、经济、区位等种种因素当然是其改隶的原因,但根本上应是成为王朝"旧疆"的遵义地区承担着"教化"新辟苗疆的新使命。"厚古薄今"探讨遵义改隶贵州的历史根源,深刻认识遵义改隶贵州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筑牢国家认同极具现实意义。

    国家认同政区调整遵义贵州

    贵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王佳翠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既能够传承和展示人类的文化遗产,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有丰富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它们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的见证,也是贵州重要的工业文化和历史遗产。文章在探析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贵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促进工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线工业遗产价值旅游开发

    利用革命遗址弘扬红色文化——以遵义市为例

    严易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革命遗址的重要价值以及利用革命遗址弘扬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遵义革命遗址的丰富内涵和独特地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思考,旨在更好地发挥革命遗址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革命遗址红色文化遵义会议

    公共文化服务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启示——以遵义市凤冈县临江村乡村振兴文化集成示范点建设为例

    尹开创向海燕夏晖王萍...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发展方向。文章通过临江村乡村振兴文化集成示范点建设的"布克书屋"、"稻"文化阅读主题馆及乡村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构建公共图书馆、村民委员会、文化集成示范点"三位一体"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和乡村教育的相互促进、艺术手段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乡村空间设计和布局、数字赋能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相互融合共生的服务模式,把乡村文化集成示范点建设成为村民、学生打卡学习、游客乡村旅游文化展示的窗口,为公共文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乡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

    演进、实践与未来议题:中美两国边疆观的比较研究

    杨睿哲翟敏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观是对边疆的形态、特征、功能、治理实践的较为稳定的认知。中美两国由于历史传统、政治体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以致产生截然不同的边疆观。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边疆观,可以理解两国现代国家构建历程的差异,也可以为进一步构建我国与时俱进的边疆观提供借鉴。

    边疆观边疆形态边疆治理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