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全模式"教学改革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李亮白振军王政薛婷...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各家学说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临床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方法改革尤为重要.山西大同大学中医学专业教师团队尝试建立中医各家学说"四全模式"教学改革方法论,即全专业课教师指导、全年级学生参与、全周期目标学习、全内容翻转课堂的模式.通过对历代名医的全程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各孤立的中医类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学生的文献整理、医家学术思想凝练、经典整合、师德传承、临床思维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传承能力.本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师生均获得了成长.

    中成药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药剂科四全模式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

    虚拟教研室建设之我见

    远薇薇常学辉吕贵英康常园...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研室是我国高校主要形态的基层教学组织,虚拟教研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事物,是教育技术进步、我国教育需求增长以及长达3年疫情共同作用的结果.虚拟教研室具有组织结构分散性、虚拟性、动态性,教育资源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广,注重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特征,但也存在信息技术依赖性高、师生互动不足等缺陷,影响了虚拟教研室的有效运行.文章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革新交流手段提高互动和参与度等改进措施,旨在加强虚拟教研室建设.

    虚拟教研室教学改革建设

    职业素养融合实践技能探索——中医临床技能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张治楠杨静云吴子华郭昱...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实践技能部分增加了医师职业素养,强调以医德医风、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医师职业素养.中医临床技能学是中医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课程,可在教学中将职业素养作为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技能教学当中.通过实践故事,让学生体会医风医德,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结合SP,在课程教学、实操和考核全程,注重交流能力培养,引导共情.根据临床实际,从操作要点入手,结合人文关怀讲解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爱伤护伤、人文关怀精神.

    中医临床技能学职业素养课程思政人文关怀

    中医药助潘展乐巴黎泳池夺金

    徐婧陈彦瑾
    36页

    柳州市某街道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雪静李娟萍李柳丽张静...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管辖街道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孕期中医药知识科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4-12月上旬在柳州市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的孕妇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总分为(52.55±12.66)分,具备中医药健康素养的孕妇仅为5.4%,整体水平较低.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中,基本理念和知识维度得分为(12.02±3.52)分,得分最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维度得分为(15.08±3.32)分,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孕妇中医健康素养的因素(P<0.05).结论:辖区内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建议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孕产妇保健管理,运用孕妇学校和新媒体等平台,为孕妇进行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提高辖区内孕妇的中医药健康素养.

    孕妇中医药健康素养科普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肿瘤科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现状与问题解决措施

    周丹月周赛赛鲍伟红宋坚...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科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选择2023年1-6月医院肿瘤科的15名护理人员和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肿瘤科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肿瘤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共11项,其中前3项为耳穴埋豆、艾灸疗法、穴位贴敷;护理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情况一般,掌握较好的前3项为艾灸疗法、穴位贴敷和中药涂药,护理人员认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临床应用缺乏统一的规范化应用指南、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缺乏、中医护理收费较低;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知晓度评分为(72.43±3.71)分,知晓度一般,主要是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优势和信息获取途径缺乏了解;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接受度评分为(67.92±4.18)分,接受度偏低,影响患者接受度的因素包括中医适宜技术的安全与信任和治疗效果.结论:中医适宜技术缺乏规范化指南、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缺乏、中医护理收费较低、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知晓度与接受度偏低是肿瘤科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制定规范化指南,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培训,制定合理的中医护理收费标准,对患者加大中医适宜技术宣传力度,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科的推广应用.

    肿瘤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现状解决措施

    杭州市某地区心血管科常见口服及注射类中成药使用调查

    方昕方淑贞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杭州市某地区心血管科常见口服、注射类中成药的使用现状,探究基层中医院规范用药方法.方法:从某基层中医院处方信息系统中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的1 220心血管科含口服和注射类中成药的处方,分别统计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麝香通心滴丸是心血管科使用频率最高的口服中成药,其次为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银杏叶片;速效救心丸、安神补脑片及心脑欣片使用相对较少,用药频率均在10.00%以下.丹红注射液是心血管科最为常用的注射类中成药,其次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 220张处方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5%.其中,肠胃不适、恶心及呕吐、血压升高等为主.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04张,发生率为8.52%,原因为中医辨证不明、超适应证用药、药物副作用认知不全、重复用药等.结论:杭州市某地区心血管科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应用整体较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现象,需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辨证用药水平,促进中成药的规范使用.

    基层中医院心血管科口服中成药注射类中成药

    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中医药协同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张旭艳王凌燕吴旭东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中医药协同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ICU病房接受诊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自制问卷统计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和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需求情况,分析影响患者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开展需求的因素,提出促进中医药协同发展的对策.结果:穴位贴敷与现代科技结合协同服务开展率最高,为68.46%;其次分别为中药涂搽与现代科技结合协同服务(65.38%)、中医用药安全协同服务(61.54%)、中医康复保健协同服务(60.77%)、中西医诊疗协同服务(59.23%).有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需求的108例(83.08%).有需求和无需求的患者在年龄、中医药认知水平、文化程度、中医药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的可获得性、月收入、中医药信任度、护患关系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认知水平低、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中医药服务质量低、中医药服务的可获得性难、月收入<5 000元、中医药信任度低、护患关系紧张是影响患者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开展需求的独立因素(O R>1,P<0.05).结论: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中医药协同发展面临较多困境,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以穴位贴敷与现代科技结合协同服务为主,但整体开展率相对较低,患者对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应针对影响患者中医药协同医疗服务需求的因素,从加强患者中医药知识普及教育、建立规范的中医药临床路径和治疗标准、照顾低收入患者的经济压力及改善护患关系等方面进行管理干预,以促进中医药协同发展.

    多元社会思潮中医药协同发展困境对策

    中医内科慢病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吴洪淼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医内科慢病患者使用中药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中医内科开具的648张中药处方及650张非中药处方进行调查,对比两种处方对应患者的特征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对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使用频率及中药功效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处方和非中药处方患者的性别、病程、学历水平及疾病体系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及医保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药处方中,中成药232例,中药饮片416例;使用频率最高的10种中成药为人参健脾片、参麦注射液、蒲地蓝消炎胶囊、珍黄胶囊、芙朴感冒颗粒、麝香保心丸、强力天麻杜仲丸、芪黄通秘软胶囊、养胃颗粒(无蔗糖)和银杏叶片;使用频率最高的10种中药饮片为白术、黄芪、党参、茯苓、陈皮、桔梗、金银花、紫菀、芦根和连翘,中药饮片处方中基础方剂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方剂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银翘散、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黄连温胆汤、麻杏石甘汤、四君子汤、四逆散和止嗽散;中药饮片中补虚类、利水渗湿类、理气类、清热类及化湿类药物使用最多.中药处方和非中药处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腹泻/腹胀和嗳气/反酸,分别占5.4%和8.15%,剂量不合理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非中药处方主要为疗程不合理所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及发生的诱因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中医内科中药饮片的使用率高于中成药使用率,中药使用的安全性高于西药,今后可考虑通过规范科室中药管理体系、完善中药药学服务等进一步促进中药在中医内科的应用.

    中医内科慢病患者中药饮片中成药不良反应

    中成药在基层县医院儿科的使用现状与管理对策

    童小妹何月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基层县医院儿科中成药的使用现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筛选2023年某县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1 200张为研究对象,调查中成药使用现状.结果:儿科常用中成药包括小儿豉翘清热颗粒(82.3%)、肺力咳(73.5%)、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67.2%)、开喉剑喷雾剂(65.0%)、醒脾养儿颗粒(59.7%)、玉屏风颗粒(57.8%)、小儿肺咳颗粒(57.0%)、小儿柴桂退热颗粒(43.4%)、口腔炎喷雾剂(5.3%).剂型包括颗粒剂(86.3%)、合剂(73.5%)和喷雾剂(65.0%).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类型包括重复用药(3.2%)、用量不适宜(2.1%)、联用不当(1.8%)、超说明书用药(1.4%)、配伍禁忌(1.1%)、适应证不适宜(1.0%).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及附件反应(0.4%)、消化系统反应(0.3%)、神经系统反应(0.2%).结论:县医院儿科中成药的使用有待优化,建议从加强中成药知识培训、加强中成药监测和评估、加强中成药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宣传等方面入手,提高用药质量,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基层县医院儿科中成药使用现状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