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医文化自信探讨中医药技术在医院ICU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苏文绣李运飞朱依筠李茜茜...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医文化自信探讨中医药技术在医院ICU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1年8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诊疗期间展开常规管理,观察组诊疗期间从中医文化自信角度出发对患者应用中医药技术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在中医遵循自然文化知识、中医知常达变文化知识、中医并重防治文化知识、中医文以载道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中医遵循自然文化知识、中医知常达变文化知识、中医并重防治文化知识、中医文以载道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在胃肠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AGI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胃肠功能方面的A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意识恢复、拔管及ICU转出方面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药技术应用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中医文化自信角度出发对患者应用中医药及其技术进行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深入掌握中医文化知识,而且对其胃肠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可以带来明显促进作用,在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中医药及其技术应用配合度,这对促进临床中医药及其技术的应用推广及提高患者中医文化自信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文化自信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医学院校生涯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郑海鸿张瑛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在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质是人才引领驱动的新型生产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医学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需求.然而,当前医学院校生涯教育存在理念践行不足、教育形式与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和实践机会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路径,从就业单一导向转向终身发展视角,构建全生涯周期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解构传统教育体系,实现单一校园课堂向社会实践平台转向,升级数字化生涯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涯指导服务,完善生涯教育队伍建设,打造多元成长型师资力量.通过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医学院校生涯教育的局限性与优化路径,推动医学院校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能够满足新时代医疗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质生产力生涯教育医学教育人才培养

    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实践与展望

    疏玥张潇潇陶伟成琳...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国情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塑造中国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也为高校知华友华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具有丰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经验,在此背景下成立"远洋计划"导师团,充分发挥中医院校的专业特色,将国情教育融入知华友华教育,针对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核心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引导中医类专业的留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了解中国具体实际.文章以"远洋计划"导师团的活动开展模式为例,详细论述了国情教育的价值内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介绍了导师团开展国情教育的路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导师团未来开展活动的展望,以期为同类院校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提供借鉴.

    国情教育中医特色"远洋计划"导师团中国形象

    河南特色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讨

    李路路贾浩宇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旅游"是文旅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业态,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具备旅游特征属性.河南省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文章介绍了河南特色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探讨了其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了其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繁荣.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药专利的不足与对应策略探讨

    李燕罗君赵能武潘雯婷...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苗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在大健康背景下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立足于贵州苗药的特殊性,借鉴国内外经验,从贵州苗药专利意识薄弱、申请数量相对少且质量较低、贵州苗药专利申请时间长、维权难、贵州苗药专利转化率低等分析贵州苗药专利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完善贵州苗药专利相关规章制度、增强贵州苗药专利的保护意识、增加专利的数量与提高专利的质量、提高贵州苗药专利的转化率及加强专利激励的对应策略,为实现贵州苗药科技赋能和贵州苗药专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贵州苗药专利大健康不足对应策略

    新安医学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理分析

    罗丹王晨雪王悦郭锦晨...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截止到2022年8月前已经公布的徽州区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和分析.项目分布区域覆盖徽州区域多数区县,但9个区县中仅歙县一地项目就占总数50%,分布严重不均衡,学科分布涵盖了多数中医药主流学科,以手法技巧操作类居多,侧面反映出民间中医药传承"重操作、重应用"的特点,但对比徽州区域其他种类非遗项目数目太少,在9种非遗项目中排名第四,仅占总体数目8.28%,与极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不匹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新安地域整理

    中药药性学专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优化——基于学生问卷调研的数据分析

    杨熠文袁颖杨柏灿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药药性学专论列为中药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22-2023学年首次开设本课程,课程名称为中药学药性理论,并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今后更好开展本课程教学工作,本研究就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面向选课学生展开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课程的开设具有必要性,但课程定位,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方面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课程定位应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授课内容可结合专题讲座形式以权衡理论文献与现代研究的比例,对于药源、药用药性部分应突出保留,但可通过以点带面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呈现.这些措施具备可行性,能够一定程度解决本次调研与授课过程中所集中反映的问题,有助于实现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医药原创思维,创新性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课程目标.

    研究生教育中药学专业中药药性学专论

    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胡蝶张念志栾军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文章旨在实践与探讨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研究生党建工作新路径,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介绍了医学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现状背后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部分建议.

    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研究生党建实践

    新媒体视域下中医针灸文化的科普探讨与思考

    王浩然程凯郭现辉车志英...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领域的繁荣发展为中医文化传播生态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进一步诠释表达中医文化,促进中医科普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其多元化的平台渠道,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从多层次提升中医文化的传播效应,扩大中医文化传播受众面.将中医文化与新媒体领域融合,发挥其文化载体与桥梁作用,开启人们认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新视角.

    新媒体中医文化针灸科普

    从中药现代化探讨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

    朱军岚赵新快谢婳頔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中药现代化探讨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及干预策略.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医药治疗期间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并且以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中医药知识获取途径及中医药知识普及需求情况,分析当下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观察组患者中医药治疗期间采取中药现代化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药知识掌握程度变化、中医药临床应用质量变化,并且统计两组中医药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医药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互联网资源,其次为护理人员、药剂科药师、医生、线下专题讲座,且中医药知识普及需求程度整体较高.管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药药理知识、中医药毒副作用知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中医药辨证应用知识等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药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辨证施治、配伍合理、药效控制、用药指导等各项应用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应用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药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前患者中医药知识获取途径相对单一,中医药知识普及需求较高,药剂科药师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重视患者的中医药知识普及,对患者采取中药现代化管理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的中医药知识普及需求,提高其中医药知识掌程度及中医药临床应用质量,减少中医药应用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中药现代化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