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科医院门诊抗肿瘤中药处方分析与改进对策

    陈璐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肿瘤中药处方的用药数据,探讨抗肿瘤治疗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抗肿瘤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医院HIS信息系统2023年诊断为恶性肿瘤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别、处方药味数、抗肿瘤中药饮片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分析。结果:调取的1 392例处方中,女患者多于男,年龄50~69岁范围的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9。05%。恶性肿瘤类别分布前3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每张处方的药味数以16~21味为主,占总数的67。39%。抗肿瘤常用中药饮片频次前20味是以补虚药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为苦、甘、辛,归经主要归肺、肝、脾和胃经,姜半夏、苦杏仁、仙茅、艾叶、蒺藜、牵牛子、川楝子、干蟾、水蛭等饮片存在超药典用量情况。结论:门诊抗肿瘤中药处方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师应提高辨证能力,中药师应加强药学服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门诊中药抗肿瘤用药规律合理用药

    前置审方联合处方点评促进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效果与分析

    吴亚萍叶爱菊章小敏祁国笠...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并完善中成药处方审核的通用规则,提高县域医共体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2023年5月在西药处方前置审核的模式基础上,遵循中医药理论、临床试验和人用经验"三结合"的特点,形成中成药适应证审核规则、用法用量审核规则、重复用药审核规则和相互作用审核规则等通用规则,然后统计门急诊2023年1-3月(实施前)和2023年10-12月(实施后)的中成药的处方审核和干预情况,比较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基于中成药处方审核规则进行处方点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中成药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适应证、用法用量、重复用药等类型的不适宜处方评分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前置审方可以有效降低门急诊的中成药临床使用的不合理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合理性。

    中成药前置审方通用规则合理用药

    医联体视域下药剂科药物调剂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

    刘佳敏尤婷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联体模式下,药剂科的药物调剂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药品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医联体视域下药剂科的定位与职责进行了阐述,对药物调剂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信息系统不互通、监管与指导不足、人员专业能力不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改进对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完善监管与政策支持,提高医联体内药剂科的服务效能和药物调剂的质量。

    医联体药剂科药物调剂问题分析对策

    综合医院中药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评价指标

    方梅花陈峥世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综合医院中药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模式及评价指标的构建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的118例肛肠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肛肠外科患者给予常规门诊管理干预。观察组肛肠外科患者给予中药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模式。根据分组方法分别给予对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干预,实施干预后研究人员使用对应的评价量表及调查问卷对肛肠外科患者的中医知识掌握程度、管理效果分数情况及就医满意度分数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对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探讨该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肛肠外科患者中医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肠外科患者管理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肠外科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构建综合医院中药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模式及评价指标,实施该模式的管理后肛肠外科患者的中医知识掌握程度及管理效果提升明显,并且该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管理人员应该利用该模式不断提高门诊服务效果。

    综合医院中药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服务模式评价指标

    中药免煎颗粒在我院全科门诊的用药特征和规律分析

    范稷才赵思江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全科门诊中药免煎颗粒用药特征和规律。方法:随机抽取医院全科门诊2022-2023年376张中药免煎颗粒剂处方,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全科门诊中药处方临床诊断以感冒、慢性胃炎、肺炎多见,分别占31。65%、16。76%、14。63%,其次是泄泻病、痛风、糖尿病、高血压,分别占9。84%、6。91%、5。85%、3。72%;全科门诊常用的中药成分主要有甘草、连翘、麻黄、半夏、厚朴、桔梗、陈皮、白术、防风、百部、桑叶、香附、苍术、射干、茯苓、当归、北沙参、黄芩、羌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12/376),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眩晕、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06%、0。80%、0。53%、0。53%、0。27%;不良反应原因中,中药毒性、患者个体差异、用药疗程过长、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8。33%。结论:医院全科门诊中药免煎颗粒剂主治疾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中药成分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化湿药多见,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仍需加强用药管理。

    全科门诊中药免煎颗粒不良反应用药管理

    2024中医药非遗保护年会召开

    李娜申力
    90页

    中药饮片在肛肠科的应用现状与用药特征分析

    叶小琴周乐毛永兵范婷婷...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在肛肠科的应用现状和用药特征,并提出使用管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肛肠科490张中药饮片处方,调查处方疾病构成、用药剂型、用药种类、用药数目,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味中药饮片。结果:医院肛肠科2022年中药饮片主治疾病以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最常见,占23。88%、19。39%、16。73%,其次是肛裂、肛窦炎、结直肠癌、肠炎;用药形式以外用制剂多见,占87。35%,内服制剂仅占12。65%;在外用制剂中,洗剂、栓剂、膏剂分别占47。76%、16。94%、14。49%;在单张处方用药数目统计中,3~5种占比最高,为43。67%,其次是≤2种、6~8种,分别占21。43%、23。06%,≥9种占比最少,仅11。84%;按照使用频率高低,肛肠科2022年最常使用的前20位中药饮片分别为黄芩、黄柏、五倍子、玄参、金银花、栀子、当归、牡丹皮、白芷、牛膝、仙鹤草、苦参、大黄、冰片、丹参、甘草、乳香、延胡索、地榆炭、槐花。结论:医院肛肠科中药饮片以外用制剂多见,单张处方用药数目较少,用药类型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多见。

    肛肠科中药饮片用药特征用药管理

    不同专业背景下中医特色化管理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戴克苗郑情怡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专业背景下中医特色化管理路径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方法:对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40例妇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妇科患者临床管理路径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管理路径。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化管理路径。管理前后观察两组妇科临床管理质量、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疼痛及心理变化。结果:管理前组间妇科临床管理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人员配置、诊疗环境、医疗操作、预后结局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组间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中西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调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组间疼痛及心理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VAS、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专业背景下中医特色化管理路径的实施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管理质量,帮助患者深入掌握中西医结合知识,对患者疼痛及心理等方面带来良好的改善作用。

    不同专业背景中医特色化管理路径管理质量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疼痛心理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西医院推广模式的实践

    李德琴方倩王君詹静...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西医院推广模式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2023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10例内分泌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干预中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变化、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变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能力变化、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血糖水平各指标组间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控制,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及应用能力组间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评分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组间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其口干舌燥、倦怠乏力、情志抑郁及胸闷气短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院临床常规管理干预中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能力,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药适宜技术西医院血糖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能力中医症状积分

    从中医神志病学临证思维探讨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身心共病现象

    袁育萍邓文霞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神志病学临证思维在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身心共病现象中的应用,并评估中医药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症状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共有16例自愿参与研究的精神疾病患者入组。患者均来自医院精神科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科规范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学服务,包括中医神志病学临证思维的构建、从身心共病机制分析疾病病因病机以及适当应用中医药干预模式。使用HAMD和HAMA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身体症状问卷(PHQ-15)和健康行为问卷(HBQ)评估个体的身体症状和健康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PHQ-15和HBQ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HAMA、PHQ-15和HB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神志病学临证思维在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身心共病现象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效果。中医药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症状,并促进身体症状的缓解和健康行为的改善。结果表明中医药在精神疾病管理中的潜力,为综合治疗精神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中医神志病学临证思维精神疾病身心共病心理健康身体症状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