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妇产科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

    高思敏卢晓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3-8月在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3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195例,占61.90%;患者对推拿、灸疗、耳穴压豆3种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较高,分别占27.94%、24.76%和22.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报销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中医护理技术收费情况的看法、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人员的信任情况、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的认可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报销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中医护理技术收费情况的看法、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人员的信任情况及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效果的认可是影响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医保情况、经济情况、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信任情况均对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技术的经济性,提高患者对相关护理技术的了解度和信任度.

    妇产科中医护理技术调查影响因素

    我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管理对策

    樊晶晶王敏薛庆何敏娟...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22年医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骨科开具的含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使用量较大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分布、用药指征、联合用药、溶剂选择、剂量及疗程等情况.结果:2022年骨科就诊患者2 246例,其中1 231张处方含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54.81%),男699例(56.78%),女532例(43.22%);以50~5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共155例(12.59%).使用量较大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接骨七厘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等,以七叶皂苷钠钠使用量最大(79.94%).其中,有指征用药的构成比为71.44%~92.68%.1 012例患者为单独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82.21%).使用量较大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中,溶剂选择正确率在82.83%~95.52%.使用中存在两人超剂量用药、6人剂量不足、1人出现超疗程用药情况.结论:2022年医院骨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以中老年男性占比较高,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根据指征用药,并合理选择溶剂,但联合用药比例较大,也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医院需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促进其合理、安全使用.

    骨科活血化瘀成药注射剂用药指征

    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在提升中医骨伤科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的作用

    康永华李长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骨伤科住培医师规范化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医院中医骨伤科于2022年6月起开展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2021年6月-2022年5月接受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的医师为研究对象,设为开展前.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受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的医师为研究对象,设为开展后.比较开展前后住培医师入科和出科时的考核成绩以及自身评价水平、住培医师对住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导师对住培医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差异.结果:开展后住培医师的得分均明显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住培医师的培训效果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住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中医骨伤科住培的教学质量,对提升住培医师的综合素养水平尤其是临床辨证思维有积极意义,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其学习主动性以及对培训的满意度,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应用效果理想.

    中医骨伤科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PBL教学法培训质量

    基于KCS模型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技术培训效果与使用偏好分析

    姚鑫玉马淑霞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知识-临床-分享(KCS)模型分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技术培训效果及使用偏好.方法:以医院儿科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职的30名卫生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对照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常规中医药技术培训.观察组卫生技术人员基于KCS模型进行中医药技术培训.观察两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前后中医综合指导能力变化和中医药技术掌握情况变化,比较其中医药技术培训满意度.结果:两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前的中药给药指导能力、中医饮食调护指导能力、中医起居指导能力、中医情志调适指导能力、中医疾病预防指导能力、中医病后调护指导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卫生技术人员上述中医综合指导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前的中医拔罐疗法、中医气功疗法、中医针刺疗法、中医按摩疗法、中医熏蒸疗法、中医贴敷疗法技术掌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卫生技术人员上述中医药技术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培训沟通、培训反馈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CS模型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技术培训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中医综合指导能力和中医药技术掌握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中医药技术培训满意度,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技术培训使用偏好较高.

    KCS模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技术培训培训效果使用偏好

    药师药学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与监测管理的影响

    王雅芸孙霞燕金晶薛灵杰...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药师药学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与监测管理的影响.方法:提取2020-2022年药物警戒系统上报的全部ADR,统计医生、临床药师参与各类ADR上报情况,分析通过临床药师ADR监测管理后医生和临床药师的参与情况.结果:2020-2022年ADR总数逐年增加,严重ADR百分比由31.45%增至41.96%,新的ADR百分比由8.13%增至11.78%.医生及临床药师主动上报的各项ADR例数逐年增加,3年间严重ADR比例增加了 2.5倍,新的ADR比例增加了 2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建立相关医院ADR工作模式,增强医护监测意识,提高医生在医院严重的和新的ADR的参与度,使医院ADR上报总数逐年增加,从而促进医院和地区ADR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模式

    县级中医院重症患者中药应用现状与使用盲点探讨

    汪永菲周海月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县级中医院重症患者中药应用现状及使用盲点.方法: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5月-2023年8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中药应用情况、中药认知水平、中药使用盲点.结果:11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中药涂搽方面以紫归油涂搽应用构成比最高为70.91%,其次为蒲公英油涂搽(57.27%)和艾叶油涂搽(50.91%);中药熏洗方面以当归熏洗应用构成比最高为68.18%,其次为桑叶熏洗(60.00%)和红花熏洗(45.45%);中药贴敷方面以乳香贴敷应用构成比最高为64.55%,其次为薄荷贴敷(54.55%)和赤芍药贴敷(49.09%).11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中药涂搽方面以紫归油涂搽认知优良率最高为72.73%,而蒲公英油涂搽和艾叶油涂搽的认知优良率分别为64.55%和68.18%;中药熏洗方面以当归熏洗认知优良率最高为70.00%,而桑叶熏洗和红花熏洗的认知优良率分别为67.27%和69.09%;中药贴敷方面以乳香贴敷认知优良率最高为71.82%,而薄荷贴敷和赤芍药贴敷的认知优良率分别为67.27%和63.64%.11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中药使用盲点较高,各项中药应用项目使用一级盲点整体构成比在50.00%以上,二级盲点整体构成比在20.00%以上,三级盲点整体构成比在15.00%以上.结论:县级中医院重症患者中药涂搽方面以紫归油涂搽为主,中药熏洗方面以当归熏洗为主,中药贴敷方面以乳香贴敷为主,各中药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存在较高的中药使用盲点,为进一步确保患者中药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有必要加强患者中药认知干预,以减少患者中药使用盲点.

    县级中医院重症患者中药应用现状中药认知水平中药使用盲点

    我院抗肿瘤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与管理建议

    陈莹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抗肿瘤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浙江金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住院病区处方1 200份,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治理规范(试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对处方中抗肿瘤中药的种类、用量、功效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处方分析可知,收治的患者中肿瘤前3位为肺癌(17.5%)、结直肠癌(12.3%)、胃癌(10.5%).处方用药味数平均为16味,其中,含16~20味中药的处方最多(37.8%),20味以上处方最少(11.0%).处方的功效类型包括清热解毒(45.5%)、扶正祛邪(39.7%)、活血化瘀(38.0%)、软坚散结(33.5%)、理气(26.8%)、益气补血(16.7%)和健脾和胃(10.3%).常见中药为前20名为半枝莲、山慈菇、全蝎、白花蛇舌草、蜈蚣、土鳖虫、三棱、莪术、黄芪、三七、甘草、党参、人参、三叶青、白术、蟾酥、败酱草、龙葵、冬虫夏草、鳖甲.抗肿瘤中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常见为超剂量使用、缺少中医诊断特殊用法未注明和配伍禁忌.结论: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类型基本与我国肿瘤的发生情况相一致,中药处方用药情况较为合理,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类中药,处方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和药师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中药饮片肿瘤处方分析管理建议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的帕累托图分析与解决措施

    郑建娟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依托帕累托图等手段分析2022年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的情况,提出部分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药物处方管理水平,降低退药事件的出现比例.方法:选择医院门诊药房2022年发生退药记录的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描述2022年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的数量及金额情况、退药处方对应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退药处方对应的科室分布情况、退药处方的原因分析(帕累托图分析方法).结果:在2022年,医院门诊药房共接收药物处方338 857张,出现退药处方391张,占0.12%.全部退药处方的金额为84 670.41元,平均每张退药处方的金额为(216.55±66.37)元.在2022年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对应患者的人群中,男219例(56.01%),女172例(43.99%),全部退药处方对应的患者年龄分布在3~83岁.在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对应的科室分布中,以内科的处方占比最高,共106张(27.11%).在2022年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的原因分布中,以药物不良反应的数量最多,共130张,占33.25%.其中可以归类为主要因素的为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主观原因.可以归类为次要因素的为人院或者院外治疗,检查的项目取消.可以归类为一般因素的为收费环节出现问题,患者不依从,药物的质量问题,医患纠纷,药房缺少药物,其他.结论:被研究的医院门诊药房仍然需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手段降低日常工作中退药的事件出现概率,可以从制度建设,患者人群教育等多个角度着手实施操作,并对数据进行监控,保证医院内的用药规范合理及安全.

    门诊药房退药帕累托图管理对策

    我院口腔科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与管理措施

    应玉艳陈如周素丹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口腔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及不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方法:抽取浙江省台州医院口腔科2020年1月-2023年3月开具的1 200张中成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应用中成药治疗患者疾病类型、常用中成药剂型、名称、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疾病类型以口腔溃疡(28.00%)、牙周炎(22.25%)、牙髓炎(21.25%)占据前3位,其余疾病占比由多而少为牙龈肿痛、龋齿、牙本质过敏症、口腔单纯疱疹、口腔肿瘤等.1 200张中成药处方中,中成药剂型以胶囊、口服液和颗粒性占据前3位,其次为片剂、散剂、丸剂等.1 200张中成药处方中,中成药使用量前3位药物为康复新液(21.14%)、口炎清颗粒(17.34%)、黄连上清胶囊(16.23%),其余的药物有外用溃疡散、双黄连口服液、加味逍遥丸、银黄颗粒、口腔炎喷雾剂、白芍总苷胶囊等.1 200张处方中,单一中成药使用677张,两种中成药联用245张,3种中成药及以上24张,此外中成药与西药联用459张.1 200张处方中,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6张,占1.3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与附件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1 2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56张,占4.67%,不合理处方的占比相对较少,主要的类型有不符合适应证、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药物选择不适宜、未辨证用药、处方书写错误、医生未签字或写错姓名、配伍禁忌等.结论:口腔科中成药使用较多,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口腔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比例较小,应加强口腔科中成药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干预,减少乃至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

    口腔科中成药中药处方合理用药

    肿瘤医院药师参与的中成药处方优化与合理应用研究

    陈康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医院中优化处方和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效果,通过引入临床药师参与的优化药学服务,评估其对处方药品使用和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21-2022年医院临床医生开具的53 520例药品处方(包含中成药)来源患者设为研究对象.2021年其中26 000例接受常规药学管理,设为管理前.2022年27 520例在管理前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参与的优化药学服务,设为管理后.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管理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管理前后患者对药师服务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管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患者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在用药指导、用药监护、药物信息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及整体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引入临床药师参与的优化药学服务在肿瘤医院中成药处方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肿瘤医院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模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学服务质量.

    肿瘤医院中成药处方优化临床药师患者满意度药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