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对VAS评分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李振华张勤生李明彦闫赵斌...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对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评定患者腹痛症状改善、炎症指标改善、手术费用等方面内容.结果: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治疗与目前首选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炎症指标改善方面,均能获效;相比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治疗在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改善方面,均有差异(P<0.05),优势明显;且手术费用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中药冲洗治疗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减少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具有保留阑尾生理功能、微创、操作简单、手术花费少等优点.

    急性阑尾炎内镜下治疗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大黄安阑汤中药治疗视觉模拟评分

    便秘膏保留灌肠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疗效及对SF-36、FIM评分的影响

    杜萌萌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便秘膏保留灌肠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便秘膏(生白术、黄芪、莱菔子、炒杏仁、槟榔、枳实、厚朴、小茴香、玄参、麦冬、生地黄、白芍、牛膝、当归、桃仁、肉苁蓉、火麻仁、黑芝麻、蜂蜜、槐花、蒲公英、柴胡、郁金、乌药)保留灌肠治疗,20 g/袋.将1袋膏药与1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灌肠,灌肠停留1 h,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91%(47/48);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50%(42/4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质干燥、便次减少、腹胀满和神疲懒言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排便频率和排便所需时间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排便频率更高,排便所需时间更短(P<0.01);两组患者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SF-36、FIM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便秘膏保留灌肠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效果较高,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脊髓损伤便秘膏保留灌肠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

    活络骨康丸联合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椎体功能的影响

    吕成国孙超龙陈爽杨勇...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收治的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绝对卧床,入院后即口服碳酸钙D3片,0.5 g/次,1次/d.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术后卧床至第2天,患者佩戴腰围起床,继续服用碳酸钙D3片(服法同术前),连续服药3个月,间歇1个月,再继续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络骨康丸,6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于术后1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6.09%(35/4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胸腰椎新发骨折情况及不良反应分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椎体增强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椎体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维持较好的远期效果,安全性较好.

    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脾肾亏虚血瘀证活络骨康丸经皮椎体增强术碳酸钙D3片疼痛程度椎体功能疗效观察

    "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疼痛、功能的影响

    刘丰艳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密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肩三针"(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温针灸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本经"子母补泻法"穴位(中渚穴、二间穴、小海穴、后溪穴、曲池穴、天井穴),针具选用长度为25 mm和40 mm、直径为0.3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中渚穴、二间穴、小海穴、后溪穴用长度为25 mm的针灸针,曲池穴、天井穴用长度为40 mm的针灸针,根据病情虚实辨证取穴,1次/d.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0%(23/2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4.00%(16/2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改善患者肩周活动度、降低局部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对于肩周炎初起患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肩周炎子母补泻法肩三针温针灸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功能

    2015—2018年郑州市175例HI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

    丁瑞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据此提出防控建议.方法:对2015—2018年郑州市登记入册的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段分布、地区、年份、经济状况、职业、临床表现、高危行为、感染途径、重叠感染情况;对比重叠感染与无重叠感染者体液免疫和T细胞免疫指标.结果:175例感染者中,男性占比(54.86%)稍高于女性(45.14%);26~50岁占比最高(62.86%),其次为16~25岁(25.71%);地区分布占比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上街区、中牟县、新郑市、巩义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随着时间的延长,每年HIV感染者的占比均逐渐增加;月收入<3000元者占比最高,为67.43%;性工作者、务工者占比较高,分别为50.86%、20.57%.发热、疲劳乏力、腹泻、淋巴结肿大、免疫力下降、眼部疼痛、恶心等均是常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贫血、皮疹等症状,少部分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占比均较高,分别为59.43%、48.00%、29.14%.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者占比分别为72.57%、24.00%、3.43%;重叠感染者占比为17.71%;重叠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无重叠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8年郑州市HIV感染者中男性、26~50岁、郑州市区、低收入、性工作者占比均偏高,且占比也逐年升高,常见的高危行为有多个性伴侣等,多经性传播,可伴有重叠感染,且重叠感染者机体T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低于无重叠感染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郑州市调查防控

    中药特色技术在临方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应用研究

    代震王治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特色技术在临方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临方汤剂、膏方、散剂、水丸、炮制品处方各100张,其中第1季度推行临方处方专项点评反馈方法前的500张作为对照组,第三季度推行临方处方专项点评反馈方法后的500张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不合格处方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合格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特色技术在临方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应用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临方中的作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中药特色技术临方处方专项点评

    穿心莲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徐辉焦响乐郑玉宽杨静...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穿心莲内酯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穿心莲内酯质量分数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HepG2肝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与0 mg/L穿心莲内酯对比,各穿心莲内酯组的吸光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心莲内酯质量分数0~25 mg/L范围内,随着质量分数增加,HepG2肝癌细胞凋亡率(Q2+Q3)不断增加;在穿心莲内酯质量分数为25 mg/L时,凋亡率达到(12.70±1.78)%.经过穿心莲内酯作用48 h,0 mg/L穿心莲内酯组的HepG2肝癌细胞穿过半透膜进入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各给药组;与低剂量组对比,高剂量组HepG2肝癌细胞穿过半透膜进入下室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可促进其凋亡.

    人肝癌HepG2细胞穿心莲内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

    柴胡皂苷A通过LKB1-AMPK通路干预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杜昊炎张敏李闪闪张明昊...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LKB1-AMPK通路探讨柴胡皂苷A对高脂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饲喂高脂饲料4周以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辛伐他汀组大鼠按9μg/g给药,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0、20μg/g给药,灌胃体积均为10μL/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肝激酶B1(LKB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AMPK、LKB1、HMGCR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T-CHO、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出现脂肪性病变;肝脏组织中AMPK、p-AMPK、LKB1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HMGCR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G、T-CHO、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肝脏脂肪性病变改善;肝脏组织中AMPK、p-AMPK、LKB1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P<0.05),HMGCR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皂苷A通过激活LKB1-AMPK通路及抑制HMGCR水平来实现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高脂血症柴胡皂苷A肝激酶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大鼠动物模型

    基于"既病防变"理论研究消溃汤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作用机制

    王芳增卢玉阳杨会举刘佃温...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既病防变"理论研究消溃汤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6/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癌变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溃汤组、美沙拉嗪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UC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开始给药.消溃汤组给予消溃汤煎剂18.3 g/kg体质量,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7 g/kg体质量,模型组及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容积2 mL,1次/d,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L-6、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消溃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CMDI评分、TD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溃汤组与美沙拉嗪组的CMDI评分、T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消溃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的DAI评分,血清中IL-6、IL-10含量,结肠组织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改善(P<0.05);消溃汤组与美沙拉嗪组之间以上诸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溃汤能够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受损黏膜,抑制UC癌变;调控结肠组织IL-6/STAT3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消溃汤既病防变白细胞介素-6/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机制动物模型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魏瑞贤米登海杨丽霞崔阳阳...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进展到后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微血管并发症,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其发病占糖尿病并发症的40%以上,是终末期肾病肾衰竭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治疗DN的部分药物效果不佳,甚至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而中医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有效干预DN,在防治DN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大潜力.虽然中医药干预DN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但其系统性综述却相对缺乏,故回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进行归纳整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DN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主要病机为阴虚导致燥热,阴虚为疾病之根本原因,燥热为具体表现.中医疗法包括中药内治法和外治法.中药内治法有中药单体(雷公藤、银杏叶、白芍、丹参)和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丹蛭降糖胶囊、济生肾气丸、真武汤、通络地归汤),中药外治法有灌肠和足浴.希望综合分析能对未来中医药干预DN的研究提供思路;同时希望能够在探索中明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临床推广、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