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胆汁酸-肠道菌群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病机的相关性探讨

    申炫梓王宇亮孙晓娜罗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郁脾虚是中医病机.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符合肝郁脾虚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逐渐增多.近年来,诸多研究将 CAG 的病因与胆汁酸代谢失常和肠道菌群紊乱联系起来.既往研究证实胆汁酸-肠道菌群的平衡符合肝脾协调的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可将胆汁酸-肠道菌群视作肝郁脾虚的微生物学基础.对胆汁酸-肠道菌群与CAG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CAG诊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胆汁酸-肠道菌群生物学内涵

    基于"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理论探讨脊柱结核的治疗

    李中锋陈博邓强李军杰...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禀赋缺陷或后天失养引起身体抵抗力低下,痨虫趁机侵袭,风、寒、痰浊凝聚于骨骼、肌肉间隙生成脊柱结核.梳理"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理论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历史沿革,基于脊柱结核"阴虚火旺,气血亏虚"的发病特点阐述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认识及治疗,分析甘肃省名中医邓强主任医师滋阴清骨方及其临床运用,为中医药治疗脊柱结核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脊柱结核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病因治疗方药运用

    于红娟教授运用"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治疗肝经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析

    许颖于红娟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于红娟教授是南京市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30 余年.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标准.探讨于红娟教授运用"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治疗肝经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发现其治疗该病常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辅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方选泽兰方,经前期酌情辅以活血通经、清泻肝火之品如黄芩、焦山栀等,经间期采用补阳助阴之品如桑葚、桑螵蛸、菟丝子等,妊娠期辅以和胃止呕之品如姜竹茹、苎麻根等,脾虚湿盛佐以代代花、陈皮、佩兰之品.

    多囊卵巢综合征肝经湿热型"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于红娟中医师验案

    基于"阳主阴从"论胸痹

    赵振霞赵志尧张孟孟刘振洲...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主阴从"思想出自《黄帝内经》,认为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胸痹是临床常见病,病情较重,且易并发心力衰竭.结合"阳主阴从"理论,陈述古今医者关于胸痹的观点,对阳气在胸痹及心脏康复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阐述基于阳主阴从论治胸痹的现状及治疗胸痹的经验和经典名方,再次确认该理论的科学性.此对胸痹的治疗及养生有指导作用.

    阳主阴从胸痹发病机制治疗中医康复理念验案

    "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治疗体系的运用

    徐娇娇王贇王菲侯留法...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侯留法主任医师提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概念,阐明其发病机制,根据病机立法并总结处方和药物,形成"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的治疗体系,制定出五部曲治疗方案.①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重在补肝肾而解瘟毒.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宜疏肝健脾.③代偿期肝硬化:宜柔肝健脾,活血软坚,防止癌变.④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健脾,护正气,兼顾通络活血利水.⑤肝癌:分清时期,补益正气,软坚散结,抗癌解毒.探讨该治疗体系的运用,为临床提供指导.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病机治法方证

    温经通络除痹汤合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侯宏理马琳琳靳东亮闫佳恒...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经通络除痹汤合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对促炎细胞因子、临床应答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含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酪氨酸免疫抑制受体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domains,TIGIT)的影响.方法:将 8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5 mg/次,2 次/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 mg/次,3 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络除痹汤(药物组成:桂枝、鸡血藤、炙甘草、白芥子、白术、吴茱萸、川芎、制附子)和温针灸(取穴:外关、阳溪、肩髃、肩髎、犊鼻、曲泉)治疗:温经通络除痹汤每日 1 剂,煎取 200 mL药液装袋,100 mL/袋,早晚各服用 1 袋;温针灸行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进行艾灸,艾灸结束出针,隔日治疗 1 次.两组连续治疗 3 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28 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es 28 joint counts,DAS28)、六点行为评分法(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评分、血清缓激肽(bradykinin,BK)、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BMC 中自然杀伤细胞上TIGIT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显效 15 例,进步 17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5.00%(38/40);对照组显效7 例,进步 10 例,有效 13 例,无效 10 例,有效率为 75.00%(30/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DAS28、BRS-6 评分,RF、CRP、M-CSF 水平,PGE2、ROS、BK 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临床应答 37 例,临床应答率为 92.50%(37/40);对照组临床应答 28 例,临床应答率 70.00%(28/40).两组临床应答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自然杀伤细胞上 TIGIT荧光强度、β-EP 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温经通络除痹汤合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提高 PBMC 中自然杀伤细胞上 TIGIT 表达,减少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疼痛介质指标以缓解疼痛,提高临床应答及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温经通络除痹汤温针灸促炎细胞因子临床应答

    养元益肾散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透析中低血压气阴两虚证的研究

    李智全张靖芳任永朋李星锐...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养元益肾散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透析中低血压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82 例透析中低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1 例.治疗组脱落 1 例,剩余 40 例.对照组采用可调钠透析治疗,并于透析前后分别口服盐酸米多君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元益肾散(药物组成:黄芪、茯苓、丹参、淫羊藿、人参、五味子、当归、大枣),1 剂/d,水煎服.两组均治疗 2 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症状(五心烦热、倦怠乏力、精神不佳、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评分、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以及肾脏和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idney disease-targeted areas,KDTA)评分、不良反应、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 24 例,显效 8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5.00%(38/40);对照组痊愈 14 例,显效 11 例,有效 8 例,无效 8 例,有效率为 80.49%(33/4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及 CRP 低于对照组(P<0.01),SBP、DBP、MAP、KDTA 评分、ALB、Hb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元益肾散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透析中低血压气阴两虚证有较好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提升血压,调节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透析顺利进行,且安全可靠,患者治疗满意率高.

    透析中低血压气阴两虚证养元益肾散可调钠透析治疗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

    补肾活血方联合六步手法推拿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彭晓东刘源孙彦鹏裴冬阳...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六步手法推拿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将148 例原发性 KOA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 74 例.对照组采用六步手法(通脉、疏络、理筋、压膝、关节整理、疏通)推拿治疗,1 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药物组成:补骨脂、伸筋草、骨碎补、北黄芪、地龙、红花、川木瓜),1 剂/d,水煎服.两组均治疗 8 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1 例,显效 40 例,有效 16 例,无效 7 例,有效率为 90.54%(67/74);对照组临床控制 6 例,显效 30 例,有效 16 例,无效 22 例,有效率为 70.27%(52/7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一氧化氮、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六步手法推拿治疗原发性KOA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补肾活血方六步手法推拿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

    活血通络方足浴联合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研究

    许志刚刘润青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足浴联合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40 例 DP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活血通络方(药物组成:艾叶、炮姜、制乳香、没药、丹参、吴茱萸、桂枝、宣木瓜、炒桑枝、羌活)足浴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片口服,50 mg/次,1 次/d.两组均连续 8 周判定疗效.观察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 14 例,有效 4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0.00%(18/20);对照组显效1 例,有效 12 例,无效 7 例,有效率为 65.00%(13/2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检查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麻木、针刺觉、震动觉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两组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活血通络方足浴联合推拿治疗 DPN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糖尿病神经病变活血通络方中药足浴推拿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炎症因子安全性

    小儿积滞中医证型、体质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薛俊美张静厉亚杰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积滞的中医证型、体质及相关因素.方法:对 160 例积滞患儿进行一般情况、发病因素、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类等细致化调查,填写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自测表(6 个月~6 岁或 7~14 岁)和小儿积滞相关情况调查表,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采用SPSS 24.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规范化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体质及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 例患儿中,食积化热证 84 例,脾虚夹积证 53 例,乳食内积证 23 例;32 例为平和质,29 例为基本质(包括湿热质、特禀质),99 例为偏颇质(包括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乳食内积证中基本质与偏颇质对比,食积化热证中基本质与平和质、偏颇质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质、偏颇质中乳食内积证与食积化热证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以食积化热证居多,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以脾虚夹积证居多,特禀质以脾虚夹积证居多.乳食内积证、脾虚夹积证以平和质居多,食积化热证以阴虚质居多.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因素种类、食量、食用零食情况、情绪、厌食、感冒、便秘具有相关性(P<0.05 或P<0.01).结论:小儿积滞的中医证型与年龄、因素种类、食量、食用零食情况、情绪、厌食、感冒、便秘有关.临床可据此判定积滞患儿的中医证型及体质,并围绕影响因素制定防治干预方案.

    积滞小儿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