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研究

    张方李文杰董永书张权...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 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然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升清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芩、白芍、川芎、天麻、制半夏、夜交藤、炒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生姜),1 剂/d,水煎服.两组治疗 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血清 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 25 例,有效 13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5.00%(38/40);对照组治愈17 例,有效 14 例,无效 9 例,有效率为 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血清 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 BPPV风痰上扰证有较好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 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低.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上扰证固本升清汤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复发率

    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研究

    陈曦光张慧永李林乔艳丽...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0 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5 例.两组均给予稳定斑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和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方(药物组成:南沙参、当归、黄芪、远志、人参、桂枝、党参、地龙、丹参、川芎、石菖蒲、炙甘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分,侧支循环分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特性阻抗、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growth factor,BDNF)、应激诱导蛋白 Sestrin2(SESN2)水平.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 25 例,进步19 例,无变化 1 例,有效率为 97.78%(44/45);对照组显著进步 14 例,进步 23 例,无变化 8 例,有效率为 82.22%(37/4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半身不遂、感觉消失或减退、语言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面色 白、自汗出、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LOT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侧支循环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总动脉特性阻抗、脉搏波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 SICAM-1、SESN2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β1-42、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可缓解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损伤,提高认知功能,改善侧支循环和脑部血液循环.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益气通脉方阿加曲班阿司匹林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侧支循环

    养血益智汤联合针刺四神聪穴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朱广威朱让丽李新梦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养血益智汤联合针刺四神聪穴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 85 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 43 例和对照组 42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四神聪穴,得气后连接 6805-A 型电针仪连续波治疗,30 min/次,2 d 1 次,30 d为 1 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益智汤(药物组成:珍珠母、熟地黄、何首乌、杜仲、龟甲、桃仁、丹参、白芍、钩藤、石菖蒲、红花),1 d 1 剂,水煎,取药汁 300 mL,分别于早晚饭后 30 min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 2 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阻力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快(P<0.01).结论:养血益智汤联合针刺四神聪穴可减轻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脑梗死认知障碍养血益智汤针刺四神聪穴

    浮针干预踝关节扭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运用

    王丹凤彭斯慧吴锦泽万明杰...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踝关节扭伤内因为先天不足、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年老体弱致筋脉失于濡养,筋骨软弱无力;外因为跌扑闪挫、五劳等引起踝关节周围筋脉损伤.浮针疗法是由中医针灸学与西医学理论融合、创新发展而来,对踝关节扭伤后软组织修复和功能康复有较好疗效.从神经体液调节、炎症反应和血液循环层面探讨浮针疗法干预踝关节扭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急性踝扭伤和陈旧性踝扭伤中的临床运用,从而合理运用浮针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提高临床疗效.

    浮针疗法踝关节扭伤作用机制临床运用

    三联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52例

    李继磊严定丰李卫林张忠顺...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三联针刺法(包括灵龟八法、巨刺法、肩三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三联针刺法治疗.诸法操作完毕后采用 YSHT型红外线热辐射理疗灯照射患侧肩关节局部,以温热舒适为度,治疗 30 min.治疗期间患者保持全身放松,每日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d,共治疗 2 个疗程.结果:治愈 22 例,显效 20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6.15%(50/52).与治疗前对比,治疗 1 个疗程和2 个疗程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和 IL-6、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CMS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 2 个疗程肩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P<0.01).结论:三联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能改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肩周炎气滞血瘀型灵龟八法巨刺法肩三针肩关节功能炎症因子

    傍针刺法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周玲玲张蕾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傍针刺法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 82 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且在术后 24 h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傍针刺法(取穴:上巨虚、足三里、手三里、天枢、合谷及上述穴位内侧 0.5 寸)治疗,1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 7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肠道屏障功能检测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 18 例,显效 14 例,有效7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5.12%(39/41);对照组临床痊愈 10 例,显效 16 例,有效 6 例,无效 9 例,有效率为78.05%(32/4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舌脉及中医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二胺氧化酶、D-乳酸、丙二醛、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胃动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傍针刺法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可减轻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症状,缩短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胃肠功能障碍傍针刺法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医症状评分胃肠激素肠道屏障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因子

    温针灸和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

    首丽华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和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将 106 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3 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取穴:命门、大椎、患侧脾俞、患侧肾俞、阿是穴)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P 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neurokinin,NK)-1、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 27 例,显效 16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6.23%(51/53);对照组痊愈 18 例,显效 14 例,有效 12 例,无效 9 例,有效率为 83.02%(44/5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血清 IL-6、CRP、SP、NK-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和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 PHN疗效较好,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神经递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温针灸血府逐瘀汤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症因子神经递质

    温阳通络针刺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的影响

    陈振辉张仁培刘萌宋文桐...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阳通络针刺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 150 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 75 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按摩治疗、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针刺(取穴:天泉、人中、内关、百会、极泉、曲池、风池、三阴交、尺泽、极泉、足三里、颈夹脊)治疗,1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 3 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发育商、脑血流动力学、脑电图β波和θ波、步态参数、脑损伤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 30 例,有效 42 例,无效 3 例,有效率为 96.00%(72/75);对照组显效 25 例,有效 36 例,无效 14 例,有效率为 81.33%(61/7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 1 个月、3 个月,治疗组发育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度快于同期对照组(P<0.01),脑电图 θ波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脑电图 β波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步长、步速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 或 P<0.01),步频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络针刺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患儿发育商,改善脑血流动力、脑电生物反馈功能,纠正步态,安全可靠.

    脑瘫小儿温阳通络针刺综合康复治疗发育商脑血流动力步态参数不良反应

    基于相火理论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作用机制

    张景乐张慧兰博雅原晓风...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相火理论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知母、黄柏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进行交集靶点基因本体论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槲皮素、山柰酚等对 ICPP 的治疗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治疗的核心靶点为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IL-1β等.根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该药对主要通过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ed end-products,AGEs)-AGEs 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 ICPP 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与核心靶点 Akt1、IL-6 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知母、黄柏配伍治疗 ICPP 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并且与 Akt1、IL-6、ESR1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Akt1、IL-6、ESR1 可能是知母-黄柏药对治疗 ICPP 的重要作用靶点.

    相火理论知母黄柏性早熟网络药理学

    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王彩红辛学知庞雪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而致患者被确诊时已至中晚期.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作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和化学疗法为常用方法.随着中医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日益取得成效,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在 CRC 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中医治疗将 CRC 辨证分为瘀毒内阻型、湿热蕴结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采用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等方法论治.其中中药的运用主要取其抗肿瘤活性及调节免疫功能、缓解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针灸治疗主要取其减轻疼痛、缓解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副作用、免疫调节、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治疗 CRC的更佳方法,可通过手术联合中医药治疗、中药辅助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等方法发挥缓解术后症状、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副作用、提高疗效的作用.对中医治疗CRC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西医学有关CRC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CRC治疗过程中的中西医结合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手术放射治疗化学疗法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