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与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与健康
职业与健康

半月刊

1004-1257

zgzyyjk@yahoo.com.cn

022-24333471、24333472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职业与健康/Journal Occupation and HealthCSTPCD
查看更多>>《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拔2 500米以上发电运行值班工人听力情况调查

    程月张传宏王艳杨华...
    1009-1012,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海拔2 500 m以上发电运行值班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一2022年12月31日在四川电力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发电运行值班工人为调查对象,根据工作地海拔分为A组(高海拔组,海拔>2 500 m)和B组(低海拔组,海拔<1 000 m),进行纯音听阈检查,分析高海拔地区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噪声接触工人342例(684耳),听力损失检出率68.1%,其中双耳听力损失检出率47.4%.高海拔组在0.5、3.0、6.0 kHz及高频平均听阈值高于低海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0.5、6.0 kHz、语频及高频高海拔组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低海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海拔组男性受检者在3.0、4.0、6.0 kHz及高频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女性(均P<0.01);x2趋势检验显示,在0.5、1.0、2.0、6.0 kHz、语频及高频接噪工龄与听力损失检出率之间存在线性趋势(均P<0.05);在0.5、6.0 kHz、语频及高频高海拔组发生听力损失风险分别是低海拔组的1.966、1.432、1.964、2.102倍.结论 高海拔为听力损失的促进因素,男性平均听阈高于女性,接噪工龄与听力损失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而耳别对听力损失影响较小.

    噪声听力损失海拔

    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在铝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贺小玉向长鑫王茹刘洋...
    1013-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海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在铝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铝剂量组[14、28和56 μmol/kg Al(mal)3],染毒3个月.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结构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海马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海马 PGC-1α、核呼吸因子 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 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 mRNA 含量和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 检测海马 PGC-1α、TFAM和NRF-1等的蛋白表达.结果 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铝剂量的增加,各组小鼠偏好指数、辨别指数逐渐下降(F=5.857、1 3.849,均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线粒体结构完整、外膜和嵴清晰可见,染铝组线粒体呈现空泡样改变,正常的线粒体结构消失.随着染铝剂量的增加,小鼠海马mtDNA含量、ATP含量逐渐降低(F=313.923、89.887,均P<0.05).与对照组(1.00±0.00)相比,染铝组海马PGC-1α、NRF-1和TFAM mRNA的表达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56 μmol/kg Al(mal)3 组 PGC-1α、NRF-1、TFAM mRNA 水平显著降低为 0.53±0.08、0.21±0.08、0.42±0.06(P<0.05).与对照组(1.00±0.00)相比,染铝组海马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56 μmol/kg Al(mal)3组海马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至0.66±0.15、0.50±0.22、0.60±0.77(P<0.05),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铝可致小鼠海马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信号通路PGC-1α-NRF-1-TFAM抑制,使神经元mtDNA数量下降而抑制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发生,小鼠海马ATP含量减少、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线粒体生物发生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核呼吸因子1线粒体转录因子A学习记忆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病例呼吸道病原谱分析

    王彦博张宾张慧张小梅...
    1020-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鼻咽分泌物的呼吸道病原谱,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11月-2021年5月409例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ILI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多重PCR技术(TaqMan呼吸道病原微流体芯片)检测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耶氏肺孢子虫等38种/型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9份标本中,未检出本研究所使用的TaqMan呼吸道病原微流体芯片所涵盖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真菌,病毒的总检出率为60.64%(245/409),其中副流感病毒13.45%(55/40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7%(51/409)、鼻病毒 9.29%(38/409)、肠道病毒 8.80%(36/409)、人偏肺病毒 6.60%(27/409)、腺病毒 5.62%(23/409)、冠状病毒 2.20%(9/409)、博卡病毒2.20%(9/409);患儿病毒总感染率为50.61%,其中单一病毒感染率为41.81%、病毒混合感染率为8.80%,鼻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感染最多占38.89%.结论 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核酸阴性的1LI鼻咽分泌物中检出多种呼吸道病毒,病原谱较为复杂,且不同年龄组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患儿存在≥2种病毒混合感染,应加强儿童ILI的鉴别诊断和监测,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流感病毒核酸阴性流感样病例呼吸道病原谱混合感染

    上海某铸造企业粉尘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分析

    施丽华燕楠
    1024-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上海某铸造企业生产车间可能产生的粉尘职业病危害及采取的防护措施,以期为铸造企业防治粉尘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对该铸造企业接触粉尘作业过程进行调查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分级方法对其可能接触的粉尘职业病危害进行作业等级分级,同时对该铸造企业配置的工程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进行防护水平分析.结果 本次对该铸造企业生产车间选取了 17个接触粉尘岗位开展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粉尘总体合格率为59%,其中1个造型工作位、3个制芯机工作位、2个清砂工作位、1个模具吹扫清理工作位的粉尘检测结果全部超标.其作业分级为,造型工作位(矽尘,50%<游离SiO2含量≤80%)、模具吹扫清理工作位(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的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制芯机工作位、清砂工作位[矽尘,5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的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其余岗位的粉尘检测结果均合格,其作业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通过对各超标岗位的危害因数计算,其岗位危害因数均<10,作业人员正确佩戴3M9042自吸过滤式防尘半面罩后,各超标岗位对粉尘的预期暴露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铸造企业造型、制芯、清砂、模具吹扫清理的矽尘危害较大,应加强通风除尘等工程防护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保养,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同时应做好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

    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粉尘危害作业分级防护措施

    2022年枣庄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分析

    郭童褚福见庞英
    1029-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枣庄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托2022年1月1日一 12月31日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上报数据,建立数据库,对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岗劳动者矽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11%,煤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4%,噪声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03%,矽尘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70%,噪声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07%,苯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08%.矽尘作业人员尘肺样改变异常率为0.08%,均为男性,均来自建筑用石加工行业.煤尘作业人员胸片异常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其中2例尘肺样改变均出自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业,其他异常783例,异常率11.74%,男性异常率(12.11%)高于女性(4.62%).接触粉尘劳动者肺功能检查指标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异常(17.44%)、1 秒用力呼出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异常(5.98%)、FEV1.0/FVC%异常(0.78%).苯接触工人专项指标其中以白细胞(5.91%)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异常居多(5.58%).女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异常率均高于男性.男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率(7.32%)高于女性(1.61%),不同年龄段、工龄段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率有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2022年枣庄市职业健康风险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其次为粉尘,枣庄市的职业病治理应以尘肺的防治为主,结合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及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对超标的石英石板材加工企业进行定点帮扶.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

    中部某省重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

    马效东秦文彦张文珍赵霞...
    1034-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22年中部某省重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第二产业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第三产业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2022年3-12月共调查208家用人单位12 410名一线从业人员.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职业紧张、抑郁和焦虑状况,实时上传监测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部某省重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发生率为28.4%,抑郁发生率为74.6%,焦虑发生率为38.2%,且职业紧张、抑郁和焦虑两两间均呈中度正相关(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行业、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周工作时间及夜班的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40岁、不识字/识字很少、非农业户口、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国有企业、企业规模≥1 000人、周工作时长>55 h及夜班的重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大学本科、30~<40岁、非农业户口、教育行业、企业规模≥1 000人、周工作时长>55 h及夜班的重点职业人群抑郁和焦虑程度均较严重,而国有企业劳动者抑郁较严重,事业单位劳动者焦虑较严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增加、职业紧张、夜班、单位规模大及周工作时间长增加了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异常的风险;农业户口、年龄增加、未婚及月收入增加降低了职业人群心理异常的风险;与煤炭开采洗选业比较,其他行业类型的职业人群均出现了心理异常风险的增加,尤其是教育业增加明显;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和其他类型企业职业人群心理异常风险降低.结论 中部某省重点职业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应明确责任和义务改善职业人数的心理状态.

    重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焦虑抑郁

    枸杞多糖对睡眠剥夺大鼠行为能力及激活PI3K/AKT通路的影响

    王艳伟单铁强王琮民姜柳...
    1041-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枸杞多糖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区自噬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丝苏氨酸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以及大鼠行为能力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改善大鼠睡眠剥夺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多平台水环境"建立实验性剥夺睡眠大鼠18只将其分为睡眠剥夺组、枸杞多糖组和艾司唑仑3个组,选择健康大鼠为正常组.枸杞多糖组和艾司唑仑组每日分别灌胃枸杞多糖和艾司唑仑,睡眠剥夺组和正常组每日灌胃相同体积的三蒸水,4个组均持续灌胃28 d.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能力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免疫印迹技术评估大鼠海马区自噬蛋白:Bcl-2 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cl-2 homologous domain protein antibody,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Ⅰ,LC3Ⅰ)的含量;PI3K及磷酸化磷酸肌醇 3 激酶(phosphorylated inositol 3 kinase,p-PI3K)、AKT 及磷酸化丝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 threonine kinase,p-AKT)的含量.结果 睡眠剥夺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41.98±5.27)s]、延长穿台次数[(9.56±1.46)次]减少(均 P<0.05);海马组织中 MDA[(3.55±0.46)mmol/L]含量升高、SOD[(7.62±1.20)U/L]含量降低(均P<0.01);海马区自噬蛋白 Beclin 1(1.60±0.17)、LC3Ⅱ/LC3Ⅰ(1.18±0.14)的含量均升高(均 P<0.05),p-PI3K/PI3K(0.28±0.05)及p-AKT/AKT(0.40±0.07)含量均降低(均P<0.05).枸杞多糖组与睡眠剥夺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29.79±4.01)s]缩短、穿台次数[(16.01±2.29)次]增多(均 P<0.05);海马组织中 MDA[(2.31±0.38)mmol/L]含量降低、SOD[(14.25±1.89)U/L]含量升高(均 P<0.01);海马区自噬蛋白 Beclin 1(1.02±0.16)、LC3Ⅱ/LC3Ⅰ(0.80±0.12)的含量均降低(均 P<0.05),p-PI3K/PI3K(0.52± 0.08)及p-AKT/AKT(0.64±0.09)含量均升高(均P<0.05).枸杞多糖组和艾司唑仑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海马的过度自噬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行为能力.

    枸杞多糖睡眠剥夺自噬蛋白PI3K/AKT通路行为能力

    基于抗体标记的新型碳点在呕吐毒素检测中的研究

    杜郁刘智勇张毅张明月...
    1046-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免疫荧光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技术,本研究期望利用该技术制备1种低毒、经济、高效的碳点作为免疫荧光的标记物,并将其标记于呕吐毒素抗体上,利用这种免疫探针去检测识别样品中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方法 利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作为表面修饰剂,以柠檬酸为碳源通过微波辅助法制备了 1种可以标记于抗体上的碳点,并使用氨基/羧基偶联的方法将这种碳点与DON的抗体相结合,制成免疫荧光探针并镜下观察探针与DON结合的情况.结果 这种碳点在激发光为334 nm时能够发出445 nm的强烈蓝光,经过红外表征确定该碳点表面含有羧基,以及PEI所修饰的氨基,因此能够与表面含氨基的抗体结合,并能够发出荧光信号,作为免疫荧光探针去检测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信号.结论 将制备的荧光碳点通过氨基/羧基偶联的方法与抗体结合制备了呕吐毒素的免疫荧光探针,并成功将这种免疫探针用于检测DON.

    碳点抗体免疫学方法免疫荧光探针

    2016-2021年南通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谭维维焦曼孙华闽安娜...
    1050-1054,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通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情况,为针对性开展食品安全防控工作积累数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每年依据《江苏省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及测定.结果 2016-2021年南通市共采集18类1 364份食品样品,监测8类223项指标,检出超标样品60份,涉及9类食品21项指标,超标率为4.40%.超标项:焙烤食品、酒类中的食品添加剂,茶及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中的农药,蛋及蛋制品、肉与肉制品、蜂蜜中的兽药及禁用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的有害元素.不同污染物类别、不同监测点、不同流通环节间食品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年份的样品化学污染物与有害因素超标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均P<0.05).结论 南通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相对较低,但部分食品仍存在超标现象.建议相关部门针对重点食品、污染物、流通环节等加大精准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食品监测食品安全

    安徽省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欢欢丁萍徐明星张雯珍...
    1055-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徽省8所传染病医院402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隐性缺勤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得分为(15.19±4.95)分,高隐性缺勤发生率为55.97%.护理工作环境各维度与隐性缺勤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工作年限、身体健康状况、每周加班次数、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高质量服务基础和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为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9.2%.结论 安徽省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短、健康状况差、每周加班多、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更容易发生隐性缺勤,同时管理者可通过提供高质量服务基础、充足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水平.

    传染病医院护士隐性缺勤工作环境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