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国家抗感染传统药物数据库构建

    张方博唐璇唐仕欢杨洪军...
    18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抗感染传统药物信息数据库,为传统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范围,以《世界药用植物速查辞典》为基础,结合文献报道,搜集相关的药用植物记载,整理基本信息;以抗感染药物筛选为范例,建立药物入选原则,构建药物信息数据库;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分析筛选出的代表性药物抗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384个药物,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抗感染传统药物信息数据库.对有明确药理作用的65个药物进行化学成分的收集,获得化学成分数量超过30个的药物有24个.选取兰桑山檨子、牛蒡凤毛菊及锡兰鸭嘴花3个代表性药物进行抗流感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分别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阐明其抗流感分子靶点.结论:成功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抗感染传统药物数据库,包括中英文名、拉丁名、产地、药用部位、功效、临床主治、毒性、化学成分等多种基本信息,还可以分别统计分析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传统药物;选取代表性药物,收集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作用机制,为传统药物研发提供线索和依据.

    "一带一路"国家抗感染传统药物抗病毒

    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需求分析

    曾燕焦连魁李进瞳尚兴朴...
    19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材种业相对于农业和林业领域,在其技术、市场和法规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中药材种业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种业,尽快纳入到现代种业的发展轨道中,就需要以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中药材种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新品种、制种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加工仓储条件和配套的相关政策等要求,以及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技术、良种繁育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种子加工和仓储技术等需求,为现代中药材种业发展和种业公司建设提供借鉴.

    中药材种业产业需求技术需求企业培育

    2013—2021年药品抽检中药质量分析及抽检模式探讨

    王莹刘丽娜许玮仪左甜甜...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评价性抽检工作是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为标准完善及药品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对2013—2021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天然药物室完成的国家评价性抽检工作进行总结,近9年完成抽检样品3300批,其中饮片2639批、配方颗粒226批、成方制剂435批,通过部分项目标准测定总合格率为82.3%,总体市场状况良好.结合抽检工作的探索性研究初步认为,完善标准检测项目、科学建立限度值及加强质控体系建设对中药监管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抽检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应加强对风险产品质量的跟踪、推进相关科研项目及加强部门协作,最大限度发挥药品抽检的作用.

    抽检中药质量情况存在问题监管建议

    山东葫芦科新记录属种——马?儿属马?儿

    王苏寅高志朋辛晓伟赵宏...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在山东省发现的葫芦科(Cucurbitaceae)马㼎儿属(Zehneria)药用植物马㼎儿Zehneria japonica(Thunb.)H.Y.Liu,该属、种均为山东省新记录.此次新发现将该类群的自然分布扩展至长江干流以北省份.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原有描述基础上,补充了世界马㼎儿属的最新修订资料;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增加了马㼎儿形态特征变异信息,讨论了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马㼎儿马㼎儿属新记录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

    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及其药用价值入侵性分析

    孟静庄怡雪黄泽豪刘建福...
    22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4种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为短柄吊球草Hyptis brevipes Poit.、皱子白花菜Cleome rutidosperma DC.Prodr.、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Jacquin)Cassini,F.Cuvier(ed.)、团花菊芹Erechtites glomeratus(Desf.ex Poir.)DC..其中,团花菊芹为中国归化植物新记录.描述4种归化植物形态特征,介绍其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和繁殖特性等,评估其生态入侵风险,对其功效主治及潜在药用价值进行分析,为福建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及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药用价值入侵

    基于环境因子与化学成分关联的辽产道地药材龙胆分布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

    陈吉祥尹海波王丹贾丁丁...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多种方法开展龙胆适宜性分析和品质区划研究,综合确定其适宜产区及环境因子范围.方法: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进行分布适宜性分析,将SPSS软件分析主成分得分作为衡量龙胆综合质量的指标之一,结合冗余分析法(RDA)深入分析有效成分、样地和环境因子三者或两两之间的关系.结果:龙胆在辽宁省的分布概率以辽东最高,面积占整个辽宁省分布的90%以上.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响应曲线发现,辽宁省龙胆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气候较湿润、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最适土壤质地为粉沙壤土、壤土;最适土壤类型为黑土、石灰性黑土铁质淋溶土.RDA分析可知,獐牙菜苷与经度呈正相关,獐牙菜苦苷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苦苷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碱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龙胆多糖与日照时数、年均温呈正相关.主成分得分与经度、坡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最大.结论:基于RDA得出有效成分、环境因子、样地之间的关系,可规划最优产区,引导农户合理选址种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的资源浪费,对龙胆总体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依据.

    辽宁省龙胆ArcGIS软件最大熵模型冗余分析法环境因子品质区划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甘草产地鉴别研究

    郑司浩尚兴朴邓庭伟曾燕...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技术鉴别甘草产地.方法:参考甘草全基因组序列,对不同产地甘草的重测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可鉴别不同产地甘草的SNP位点信息.结果:不同产地甘草的重测序数据存在差异,找到可鉴别新疆、内蒙古及甘肃产甘草的SNP位点信息及方法.结论:基于甘草基因组的SNP分子标记技术可鉴别不同产地甘草,为甘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甘草产地鉴别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当归抽薹相关基因分析

    王振恒王引权雒军荔淑楠...
    24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取抽薹和未抽薹当归植株,剪取倒数第三片功能叶中部小叶片,利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当归叶片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非冗余蛋白(NR)、核酸序列(NT)、Swiss-Prot、InterPr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蛋白相邻类的聚簇(KOG)、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抽薹当归与未抽薹当归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公共数据库比对得到867个DEGs,其中505个基因有明确功能,这些功能基因中有182个上调基因.在DEGs中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其中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有CDC48C、CSLA2、CYCA1-1、AUG8、CER26、At1g65390、BTAF1;调节开花的基因有TPS1、ALA6、AP2、SOCI;调节叶片光合作用的基因主要有CAB37、CAP10A.结论:细胞形态建成相关的基因在抽薹当归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抽薹和未抽薹当归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丰富了当归基因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当归抽薹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中草药中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尚随锦高宇王凤雪许利嘉...
    249-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药效团及文献挖掘技术,筛选中草药中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XOI),并研究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和数据挖掘技术,在23033个中药天然产物中筛选潜在的XOI.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及药效团初步筛选具有潜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XOI并选取打分较高的化合物,分析作用机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潜在XOI化合物在中草药中的分布规律.结果:通过HypoGen方法构建了XOI药效团模型,筛选得到165个潜在活性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得到化合物102个,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类,分布在见霜黄、慈竹、佩兰等中草药中,这些中草药以菊科药用植物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多寒、温,多归于肝、肺经.选取排名前5的化合物进行作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受体XO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有进一步实验验证的价值.结论:在菊科植物及其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药用植物当中,可能发现潜在的天然XOI化合物,为探索新型XOI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黄嘌呤氧化酶药效团虚拟筛选高尿酸血症药用植物亲缘学

    基于电子舌和多成分定量技术的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研究

    荆文光赵小亮张权程显隆...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电子舌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子舌对20批厚朴药材的味觉进行定量化;采用多成分含量测定对20批厚朴中的紫丁香酚苷、木兰花碱、木兰箭毒碱、木兰苷A、木兰苷B、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测定药材电子舌测试液中除辣薄荷基厚朴酚外的7个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化学成分与味觉传感器响应值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性结果筛选出6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味觉进行测定.结果:厚朴药材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与电子舌苦味、苦味回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厚朴酚、和厚朴酚虽然为脂溶性化学成分,在电子舌测试液中的含量较低,但仍与苦味、苦味回味有显著正相关(P<0.05);单体化合物的味觉测试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苦味和苦味回味的响应值均为最高.结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

    厚朴电子舌多成分含量测定苦味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