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邓文龙

双月刊

1001-859X

zyyl707@163.com

028-8523470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中药药理与临床/Journ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6开48页,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唯一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探讨、学术争鸣、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有关中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仅是国内外中药药理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因其突出的导向、示范性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的代表性权威刊物,在促进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监管科学"专栏按语

    2页

    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与发展前瞻

    赵军宁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管科学(Regulatory science,RS)从最初公共管理为应对所面临的客观风险而提出监管的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模式,到现今世界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共同推动成为21世纪战略性前沿学科,有力促进了全球创新药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我国药品监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导下理念萌芽,到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TCMRS)融合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科学内涵。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构建"科学、高效、权威"药品监管体系的重要科技支撑。尤其是中药监管科学,作为新近发展起来的、具有中西医融合科学特征的新兴学科,业已成为加快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药特点、全球领先的中药卓越监管体系(TCM excellent regulatory system,TCMERS)的新工具和新方法。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印发《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我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对于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药品监管实践,实现药品高水平安全监管和高质量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药品监管药品监管科学高水平安全监管高质量产业发展中药监管科学中药卓越监管体系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监管科学

    曾瑾陈平刘阳张璐...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量质传递,即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可量化或质量可控的药用植物从饮片或提取物、中间体到制剂的传递过程,以全链条质量控制为目的确保中药安全与疗效。本文基于中药质量控制、评价研究现状及监管挑战,探讨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监管新方法,并以古代经典名方新药转化实践案例,提出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复方制剂质量评价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进中药监管科学在中药质量可控性和安全监管,解决中药质量监管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提供参考。

    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药监管科学中药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升降散加减调控PKC信号通路截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张霞孙建慧王斌王雅倩...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kg组、升降散加减0。75、1。5、3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连续给药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生物活性因子(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的表达;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借助MetaboAnalyst网站富集代谢通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整合素(Integrin-β3)、蛋白激酶C-α(PKC-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DAI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肠黏膜上皮缺损,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大鼠血清IL-6、IL-17、SP、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大鼠结肠组织MU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XCL5、CXCR4、Integrin-β3、PKC-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升降散加减各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升降散加减1。5、3 g/kg组和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kg组大鼠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升降散加减1。5、3 g/kg组大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结构、数量及结肠黏膜得到不同程度修复,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IL-17、SP、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肠组织MUC2和CXCL5、CXCR4、Integrin-β3、PKC-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升降散加减给药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代谢物水平发生改变,鉴定出18个差异代谢物和1条与炎症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升降散加减可能通过阻断PKC信号通路激活,改善UC大鼠炎症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升降散加减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炎症因子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分子机制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灯盏花素片对腺嘌呤所致肾纤维化大鼠的改善作用

    史晶晶王灿贺嘉张思森...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灯盏花素片对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0。45 mg/kg组、灯盏花素片5。5、11、22 mg/kg组。造模大鼠采用灌胃给药腺嘌呤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模型成功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1次/d,连续30d。末次给药2 h后,深度麻醉大鼠,取血,用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取出肾脏,检测肾脏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肾脏中Notch 1、Jagged1、Hes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脏指数、血清BUN和Scr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BUN/Scr比值明显降低(P<0。05);肾脏组织HE染色见肾小管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呈现蓝色阳性染色面积增加,肾脏中Notch 1、Jagged 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片各组均能明显降低肾脏指数及血清中BUN、Scr含量(P<0。05),显著增加BUN/Scr值(P<0。01),改善肾脏病理形态中纤维化病变,下调肾脏中的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灯盏花素片能够减轻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功能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灯盏花素片腺嘌呤肾纤维化Notch信号通路

    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ULK1的影响

    申宇航顾悦丁鑫王逸凡...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损伤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N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治疗DN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 w后造模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7。7、15。3、30。6 g/kg组、厄贝沙坦0。017 g/kg组。给药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蛋白(24h-UTP)、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LC3 Ⅱ)、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 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MPK、p-AMPK、mTOR、p-mTOR、ULK1、p-ULK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mpk、Mtor、Ulk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Scr、BUN、24 h-UT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增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足突融合,LC3Ⅱ、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MPK、p-AMPK、ULK1、p-ULK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p-mTOR、mTO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Ampk、Ulk1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Mtor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30。6 g/kg组大鼠FBG、Scr、BUN、24 h-UTP含量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增大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改善,同时可见明显的自噬溶酶体,LC3Ⅱ、Beclin 1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MPK、p-AMPK、ULK1、p-ULK1 表达显著上调(P<0。01),mTOR、p-mTOR 表达显著下调(P<0。01);Ampk、Ulk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Mto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能够缓解DN大鼠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肾组织自噬有关。

    益气活血养阴清热方糖尿病肾病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WGCNA分析挖掘黄芪三七合剂治疗IRI急性肾损伤的关键基因

    李玉清王洪连胡琼丹樊均明...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以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WGCNA)分析挖掘黄芪三七合剂治疗肾缺血再灌注(IRI)急性肾损伤的关键靶基因。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三七合剂3。9 g/kg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处肾动静脉血管45 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术后给予黄芪三七合剂连续灌胃3 d后检测肾功能、肾脏病理、炎症因子含量等综合评估黄芪三七合剂对IRI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此外,每组各随机选取3个肾皮质样本,提取总RNA后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对测序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使用R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分析,WGCNA包执行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确定与黄芪三七合剂治疗IRI急性肾损伤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及关键基因。对挖掘出的关键核心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同时,还对共表达模块中的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系统(KOBAS)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描述关键核心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揭示黄芪三七合剂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黄芪三七合剂3。9 g/kg显著降低了 IRI急性肾损伤小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和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b)、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的mRNA表达(P<0。01),改善肾小管损伤评分。转录组测序差异分析显示,黄芪三七合剂3。9 g/kg组较模型对照组有259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WGCNA分析共获得23个共表达模块,其中黑色共表达模块基因与黄芪三七合剂干预治疗IRI急性肾损伤(IRI。AP)呈显著负相关(r=-0。78,P=7×10-4)。84个黑色共表达模块中的核心基因与黄芪三七合剂3。9 g/kg组较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基因取交集得到关键核心基因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5(B4galt5)。对黑色共表达模块核心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得到关键核心蛋白26S蛋白酶体泛素受体(Adrm1)、泛素1(Ubqln1)、蛋白酶体26S亚基泛素受体(Psmd4)、26S蛋白酶体(Psmc2)。两种方法获得的5个关键核心基因的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对黑色共表达模块的核心基因进行GO分析和KOBAS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关键核心靶点主要与蛋白糖基化修饰和蛋白酶体介导的代谢过程相关。结论:黄芪三七合剂可能通过靶向B4galt5、Adrm1、Ubqln1、Psmd4、Psmc2等关键核心靶点,参与糖基化修饰或蛋白酶体相关代谢途径治疗IRI急性肾损伤。

    黄芪三七合剂急性肾损伤肾缺血再灌注转录组测序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从肠道菌群多样性探讨半夏泻心汤对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赵粉琴冶晓芳那丽华胡雁云...
    47-5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来曲唑连续灌胃制备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 IR)模型,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0。135 g/kg组、半夏泻心汤5。31 g/kg组以及半夏泻心汤+二甲双胍(5。31+0。135)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28 d后称大鼠体质量、卵巢,计算子宫指数,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指数(HOMA-IR);用16s rDNA扩增子焦磷酸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子宫指数明显升高,大鼠动情期紊乱,血清睾酮(T)含量、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明显升高,HOMH-IR指数明显升高,血糖升高(P<0。05),大鼠肠道Chao、ACE指数明显降低,拟杆菌门/后壁菌门比值明显升高,普氏菌属丰度明显升高,苏黎世杆菌属、乳酸杆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半夏泻心汤明显降低PCOS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子宫指数,降低血清LH、T含量、胰岛素指数(HOMA-IR)(P<0。05);增加肠道菌群数量、多样性以及菌群均匀度,尤其是增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以及拟杆菌属、颤螺菌属、粪球菌属、罗斯氏菌属、乳酸菌属、萨特氏菌属、双歧杆菌和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P<0。05);降低拟杆菌门和蓝藻菌门、普氏菌属和厌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PCOS IR的调控作用可能与调整肠道菌群,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相对丰度,降低血清雄激素和胰岛素水平有关。

    半夏泻心汤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

    基于GnRH探讨升浮药麻黄、沉降药葶苈子干预肺水肿作用差异

    傅阳袁培培李潘营阮元...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探究升浮药麻黄、沉降药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作用差异,为研究升降浮沉药性的本质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56只雄性SD大鼠,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胸腔渗出液量、肺湿质量/干质量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检测GnRH相关指标(GnRH、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含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评价麻黄和葶苈子的升降浮沉药性干预肺水肿的作用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胸腔积液量、肺含水量以及肺通透指数显著升高,气道黏膜出现充血和水肿,喘息潜伏时间减少,喘息次数增加(P<0。01),肺组织中凋亡细胞以及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泡灌洗液中IL-4、IgE的含量显著升高,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排汗量和尿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胃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睡眠时间显著降低(P<0。01),每搏输出量、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显著降低(P<0。01),血压显著升高(P<0。01);麻黄和葶苈子均显著抑制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抑制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葶苈子显著降低胸腔积液量、肺含水量以及肺通透指数(LPI)(P<0。01),麻黄能够降低LPI(P<0。01);麻黄能够显著增加肺水肿大鼠GnRH和睾酮的含量(P<0。01),葶苈子对GnRH相关指标没有影响;对于呼吸系统,葶苈子的止咳平喘作用优于麻黄,麻黄和葶苈子均可减少大鼠咳嗽次数,增加大鼠咳嗽潜伏时间,降低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P<0。01),降低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和IgE的含量(P<0。01),而葶苈子的沉降药性还能降低肺组织原代细胞活性氧(ROS)水平(P<0。01),升高IFN-γ的含量(P<0。01);对于泌尿系统,麻黄的升浮之性可显著增加大鼠汗点数而宣发肺气(P<0。01),对大鼠尿量没有显著影响,而葶苈子可以显著增加大鼠尿量而肃降泻肺(P<0。01),对于大鼠发汗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消化系统,葶苈子能增加小肠推进率,抑制胃残留率(P<0。05),促进胃排空,但麻黄一定程度抑制小肠推进率;对于中枢系统,葶苈子能显著减少大鼠活动次数,增加大鼠睡眠时间(P<0。01),麻黄一定程度增加活动次数,降低睡眠时间;对于循环系统,葶苈子对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升高每搏输出量、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以及心输出量(P<0。05或P<0。01),降低肺水肿大鼠血压(P<0。01),麻黄能够显著升高大鼠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P<0。01),升高肾脏血流量(P<0。01)。合并GnRH拮抗剂西曲瑞克后,麻黄的改善效果消失(P<0。01),葶苈子的作用不受影响。结论:葶苈子通过泻水逐饮,促肺肃降而改善肺水肿,是其沉降药性的体现,且不受GnRH拮抗剂影响,说明葶苈子的沉降药性与GnRH无关;麻黄能改善肺水肿咳喘症状,可能与其宣肺平喘相关,是其升浮药性的体现,且作用被GnRH拮抗剂所拮抗,说明麻黄的升浮药性与GnRH有关。

    麻黄葶苈子升浮药沉降药升降浮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肺水肿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刺芒柄花素对LPS诱导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季晓黎杨成成黄利张永青...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刺芒柄花素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LPS诱导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损伤,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RT-qPCR法检测TLR4过表达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增加,p-P65/P65、p-Iκbα/Iκbα、MyD88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刺芒柄花素12 µmol/L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P65/P65、p-IκBα/IκBα、MyD88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TLR4过表达对刺芒柄花素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刺芒柄花素+Ov-NC组相比,刺芒柄花素+Ov-TLR4组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加,p-P65/P65、p-IκBα/IκBα、MyD88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刺芒柄花素能够抑制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减轻LPS诱导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损伤。

    刺芒柄花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脂多糖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