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李文华

季刊

1674-764X

jorae@igsnrr.ac.cn

010-64889816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立代表中国资源与生态研究领域全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反映中国在资源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重要进展和先进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旅游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客体验质量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研究

    李创新叶丽清李蓉
    1653-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以乡村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构建恢复性环境感知、恢复体验、积极情绪和体验质量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探索其中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乡村游客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恢复体验、积极情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恢复性环境感知是乡村游客体验质量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2)恢复体验与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显著,恢复性环境感知通过乡村游客的恢复体验和产生的积极情绪来促进总体体验质量的发展.(3)在恢复性环境感知与体验质量之间,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不仅存在独立的中介作用,而且还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由此,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恢复性功能,加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求提高游客的恢复体验与积极情绪,并最终达到游客体验质量不断提升的目标.本研究对于切实增进乡村游客的旅游体验、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乡村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恢复性环境感知体验质量恢复体验积极情绪乡村旅游

    生态银行模式下乡村旅游地治理研究——以福建省巨口乡为例

    赵雪崔莉张雅婷
    1666-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将乡村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在其开发过程中呈现出利益分配不公平、分配机制不明晰、利益补偿不规范等系列深层次问题,致使乡村旅游地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重视和把握的时代命题.研究以福建省巨口乡为案例地,通过构建生态银行模式与乡村旅游地治理间的逻辑框架,揭示生态银行模式下乡村旅游地治理的实践性、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生态银行模式作为一种在多元主体参与下实现资源价值转化的创新机制,通过整合分散化资源经营权,对利益相关主体建立产权约束与监督机制及利益协调机制,实现乡村内外资源联动发展路径解决乡村旅游地发展困境.(2)巨口乡以古厝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搭建"古厝生态银行"资源运营平台,构建"村集体+新乡贤+村民+高端艺术运营单位+院校治理"多元主体协同的乡村治理机制,盘活闲置古居及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为资产、资金,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巨口乡文化旅游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生态银行模式乡村旅游地治理案例研究乡村振兴

    旅游地生态风险研究进展与启示

    傅为周彬虞虎
    1679-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规避旅游地生态风险,是实现旅游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旅游地生态风险研究进展基础上,梳理了旅游地生态风险研究的内在逻辑即"旅游地生态风险的问题形成与分析—暴露表征—效应探究—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并具体总结了旅游地生态风险源、受体和终点分析,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感知,生态风险预测和管理 4 个方面研究成果;未来应以旅游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完善多学科理论的基础,研究应该集中在:旅游地生态风险的形成机制,生态风险源、受体与终点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多风险源的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典型旅游目的地和关键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完善基于多数据源的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旅游地生态风险预警模拟研究,旅游地生态风险时空尺度耦合关系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地生态风险认知和态度,旅游地生态风险适应与防范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等领域.

    旅游地生态风险人地关系评价感知预测管理

    数字经济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吗?——基于分位数回归与门槛模型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刘蕾粟娟薛璇璇
    1692-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并采用分位数回归、面板门槛等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有效;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影响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效应特征且在90%分位数水平下最显著;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存在以数字经济与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单门槛值以及旅游业技术进步指数为双门槛值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并且第二门槛区间影响作用最大为 0.613;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且旅游业技术进步指数占比最高为 12.15%;区域异性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为中部>东部>西部>东北部且高数字经济水平区与高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区的赋能效应更显著.

    数字经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分位数回归面板门槛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联动、体系构建及数字治理

    韩志超邹青海吁莉梁法泽...
    1707-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为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联动与体系,提出数字治理路径.结果得出:(1)构建了多要素联动的基本结构集成化,中枢系统耦合;战略目标多向度,三重效益协同;运行逻辑智能化,供需精准匹配的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联动.(2)基于要素协同构建数字人才要素、技术创新要素、产品创新要素、数据资源要素、渠道创新要素的五大要素协同发展体系.(3)要素协同为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治理路径指引,数字治理制度:政策法规精准供给,强化软硬约束共促;数字治理结构:构建立体监管机制,推进治理过程靶向施策;数字治理主体:驱动治理主体双向触达,强化多元主体共治;数字治理能力:精准配置治理资源,驱动要素禀赋转型升级.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完善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

    基于SWOT-AHP模型的合肥城市园林建设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沈志强高旭阳倪明安然...
    1722-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合肥作为中国新一线城市,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景点发展不平衡和园林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合肥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和促进旅游发展,本文基于SWOT-AHP模型对合肥城市园林建设和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构建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1)合肥城市园林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机遇(0.4966)>优势(0.3281)>劣势(0.1115)>挑战(0.0638).其中,最主要的机遇是国家宏观政策带来发展机遇;最主要的优势是交通区位优势;而最主要劣势是生态问题尚未解决;最主要的挑战是附近开发较早的景区优势明显.(2)通过四象限坐标法分析,确定其战略重心坐标P(x,y)=(0.1457,0.2191),战略强度系数ρ=0.9368,得出未来合肥城市园林建设和旅游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增长型发展战略.在这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合肥城市园林建设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旅游SWOT-AHP模型合肥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