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iRNA21-5p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苓桂气化方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董国菊石玉姣刘春秋杨晨光...
    1-6,后插1-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 miRNA21-5p 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Smads 信号通路探讨苓桂气化方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40只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平均分为HFpEF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LCZ696,0。018 g·kg-1)、苓桂气化方低剂量组(LGQH-L,3。87 g·kg-1)和苓桂气化方高剂量组(LGQH-H,7。74 g·kg-1),给予高脂、高盐及高糖饮食16周及腹腔注射链脲霉素溶液8周建立HFpEF大鼠模型。10只威斯塔京都(Wistar Kyoto,WKY)大鼠和10只SHR大鼠作为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造模成功后,WKY、SHR和HFpEF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他3组按照预先规定的干预措施,每天灌胃1次,持续6周。干预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前壁厚度(LV end-diastolic anterior wall thickness,LVAWd)、LV 后壁厚度(LV end-diastolic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d)、LV 舒张末内径(LV end-diastolic internal diameter,LVIDd)、LV 射血分数(LV ejection fraction,LVEF)、LV舒张早期二尖瓣流入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流入峰值速度(A)和LV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并计算E/A和E/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B型利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及马松染色观察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并计算LV室壁厚度(LV wall thickness,LVWT)、胶原体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及血管周围纤维化比率(perivascular fibrosis ratio,PF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V心肌miRNA21-5p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LV心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的LVAWd、LVPWd、LVIDd、E/A、E/e'、ANP、BNP、Gal-3、LVWT、CVF 和 PFR 显著升高(P<0。05 或P<0。01);LV 心肌 miR-NA21-5,α-SMA、Coll Ⅰ、Coll Ⅲ、TGF-β1、Smad2、Smad3 mRNA 表达和 α-SMA、Coll Ⅰ、Coll Ⅲ、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与HFpEF组比较,苓桂气化方呈剂量依赖性减少 LVAWd、LVPWd、LVIDd、E/A、E/e'、ANP、BNP、Gal-3、LVWT、CVF 和 PFR(P<0。05 或P<0。01);下调 miRNA21-5p,α-SMA、Coll Ⅰ、Coll Ⅲ、TGF-β1、Smad2、Smad3 mRNA 表达和 α-SMA、Coll Ⅰ、GF-β1、P-Smad2/3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上调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苓桂气化方可能通过靶向miRNA21-5p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减轻HFpEF大鼠LV重塑和舒张功能障碍,是治疗HFpEF的有效中药复方。

    miRNA21-5pTGF-β1/Smads信号通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苓桂气化方心肌纤维化

    上海市某方舱医院289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梁元钰吕晓东袁佺庞立健...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上海市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宝山泾灿路(罗泾京东)方舱医院收治的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探究不同特征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住院时间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14 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1±4。6)d,不同年龄段、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以及伴有咳嗽、咳痰、咽痛、发热、流涕、鼻塞、口干咽燥、头痛、乏力、肌痛、腹泻、恶寒、恶心呕吐、头晕症状的感染者住院时间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患有糖尿病史以及咽痛、发热、流涕、肌痛症状会增加住院天数,而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长则会减少住院天数。住院时间≥14 d者,高龄、糖尿病史以及出现咽痛、发热、口干咽燥、肌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占比更高,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相对更短,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占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糖尿病史以及发热和口干咽燥症状可能是导致住院时间超过14 d的危险因素,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可能是保护因素。结论 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约为9d,高龄、疫苗接种2针及以上、患有糖尿病史、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以及咽痛、发热、流涕、口干咽燥、肌痛等正气虚衰、病邪入里、化热伤阴表现对于住院时间可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尽早识别核酸转阴慢、住院时间长的高危患者,以期为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指导重点人群精准防控提供指导方向。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奥密克戎住院时间方舱医院中医药

    一篇被反复错引的重要针灸文献及60年代初的穴位解剖研究

    李永明陈波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篇重要的针灸解剖研究文献被反复错引了 60余年。此文发表于1960年的《上海中医学院学报》首期,6位作者用人体解剖学方法研究发现经络和穴位与神经和血管系统关系密切,其结论清晰,影响广泛。但此文在当代文献库中被以多种方式错引,目前尚无原文可查。错引埋没了部分原作者的贡献,对文章题目和页数表达有误,建议尽快纠正。同时简述了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多所医学院发表的穴位解剖学研究报道及文章索引。

    针灸解剖针灸文献错引穴位解剖

    基于大语言预训练模型的中医个性化处方推荐研究

    王欣宇杨涛胡孔法
    15-18,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中医个性化处方推荐问题,研究自动化处方推荐任务,为中医临床辅助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大语言预训练文本生成模型设计一种中医个性化处方推荐算法。将中医处方推荐任务转化为端到端(seq2seq)的文本生成任务,即将临床症状描述文本通过模型转化为处方文本,以实现处方推荐任务的需求,并利用基于大语言预训练的BART(Bidirectional and 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模型的预训练参数来提升模型对通用语义信息的理解,通过对训练集处方内中药排序提升模型的处方推荐性能。结果 实验证明通过大语言预训练模型以及端到端的文本生成架构可有效提升模型的生成性能,同时对处方内中药依次排序可以获取更高准确率,并且通过中药的排列获取更多值得参考的有价值信息。中医个性化处方推荐模型在处方排序后分别在前5、10、15味生成的处方分别取得了 58。60、53。79和49。67的准确率。结论 中医个性化处方推荐模型取得了更优的处方推荐效果,表明其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进行参考,达到辅助临床决策支持的效果。

    处方推荐大语言模型中医文本生成

    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探讨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和芳娟杨文媛于小刚苏华...
    19-22,后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纳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100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TC)组58例,胆固醇水平正常(NC)组42例。两组均接受研究人员使用"MyEyeD-10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系统"[又称目诊仪(械注准20182160164)]进行对白睛眼象特征的高清采集、特征提取和综合分析,进行数据统计TC组和NC组的中医证型、目络特征形态、目络血脉颜色、目络病变分布区域。结果 TC组的中医证型是痰浊内阻(46。55%,27/58)显著高于NC组(23。81%,10/42)(P<0。05);TC组的主要目络形态特征"斑"特征分值(4。24±2。63)显著高于NC组(2。92±1。43)(P<0。05);TC组的"血脉"特征分值(12。88±7。33)显著高于NC组(6。54±3。92)(P<0。05);TC组目络血脉颜色"黯红色",特征分值(11。21±5。46)显著高于NC组(7。29±7。13)(P<0。05);TC组目络区域特征为"A"区(黑睛下方,对应脏腑区域"脾与胃"),特征分值(12。14±6。87)显著高于NC组(6。86±4。93)(P<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目络疾病的机制是可能与机体伤于脾胃,脾失运化,久则痰湿浊瘀内生,浮现于目络而出现"斑""血脉黯红"相关病变有关联,为中医望目辨证的客观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高胆固醇血症望目辨证目络特征发病机制数字现代化

    北柴胡及常见伪品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研究

    张军戴衍朋王世丽卢琪...
    23-25,后插8-后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 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纹,藏柴胡横切面较平整,外部有较厚的黑色外环纹。薄层色谱显示藏柴胡的荧光斑点强度最强,北柴胡与藏柴胡相似,荧光强度较藏柴胡弱,锥叶柴胡在Rf值约为0。90处具有独特的绿色荧光斑点。HPLC指纹图谱显示,藏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50~0。80,锥叶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20~0。45,北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在0。90以上,可以相似度数值范围区分北柴胡、藏柴胡与锥叶柴胡。结论 3种鉴别方法均可用于对上述3种柴胡的鉴别,且各有利弊,因此内外在质控方法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鉴别柴胡品种,保障临床用药质量。

    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外观性状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清热利湿化浊方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作用及对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影响

    戎蓉连博范兴刚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热利湿化浊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乙肝)(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定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基础上结合清热利湿化浊方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24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载量,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 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Messenger RNA,JNK)mRNA 表达。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 Ⅲ)和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 Ⅳ)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C Ⅲ和C 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4和JNK mRNA表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4和JNK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利湿化浊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乙肝病毒载量,减轻炎症反应,及下调TLR4/JNK信号传导通路。

    清热利湿方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基于miR-135a/FOXO1/PINK1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

    张文富吴姗姗戴铭吕建林...
    30-34,后插11-后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iR-135a/FOXO1/PINK1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HSC-T6分为空白组、H2O2组、miR-135a-NC组、miR-135a-mimic组、miR-135a-in-hibitor-NC+H2O2组、miR-135a-inhibitor+H2O2组、柔肝化纤颗粒含药血清对照组、H2O2+含药血清对照组、H2O2+含药血清组、H2O2+含药血清+miR-135a-NC组及H2O2+含药血清+miR-135a-mimic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 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miR-135a、FOXO1、PINK1、Parkin、LC3 Ⅱ、Smad2、p-Smad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NF-κB p65、p-NF-κB p65、α-SMA、Ⅰ 型胶原、Ⅲ型胶原、TNF-α表达及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结果 给予H2O2及过表达miR-135a可显著上调HSC-T6 miR-135a、α-SMA、Ⅰ 型胶原、Ⅲ 型胶原、p-Smad2、TGF-β1、p-NF-κB p65、TNF-α 表达及 ROS 生成(P<0。01);下调FOXO1、PINK1、Parkin、LC3 Ⅱ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P<0。01)。给予柔肝化纤颗粒及抑制miR-135a表达可显著下调 HSC-T6 miR-135a、α-SMA、Ⅰ 型胶原、Ⅲ 型胶原、p-Smad2、TGF-β1、p-NF-κB p65、TNF-α 表达及ROS生成(P<0。01);上调FOXO1、PINK1、Parkin、LC3 Ⅱ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P<0。01)。给予柔肝化纤颗粒同时过表达miR-135a可抑制柔肝化纤颗粒对HSC-T6的影响(P<0。01)。结论 线粒体自噬可抑制HSC-T6活化,其机制与线粒体自噬抑制ROS生成,进而抑制TGF-β1/Smad2通路及炎症反应有关;柔肝化纤颗粒亦可抑制HSC-T6活化,其机制与柔肝化纤颗粒抑制miR-135a表达,活化FOXO1/PINK1通路,从而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线粒体自噬HSC-T6柔肝化纤颗粒miR-135aFOXO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玄参对大鼠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张宁李自辉叶涛赵洪伟...
    35-39,后插15-后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玄参干预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玄参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玄参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玄参组大鼠给予玄参提取物1350 mg· kg-1灌胃,空白组灌胃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均为1次/d,连续15 d。分别于灌胃15 d后,检测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通过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筛选具有趋势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 玄参组筛选76个DEGs,其中28个上调,48个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整合位点(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Wnt)、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核因子激活的 B 细胞的 κ-轻链增强(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催产 素(Oxyto-cin)、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NFRSF16)相关蛋白 1[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TNFRSF16)associatedprotein 1,Ngfrap1]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neurotrophin receptor associated death domain,Neurotrophin)这9条信号通路,包含Mecom、Amhr2、Pias2、Ticam2、Cyp7a1、Ngfrap1和Nfatc4这7个靶基因。经查阅文献,Mecom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保护作用的靶基因,而另外6种则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毒性作用的靶基因。结论 玄参作用的两重性,既可对机体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也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

    玄参转录组学大鼠保护作用毒性作用

    佩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舒朋华李亚敏何林烨刘文格...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等多种功效,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等病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PubMed、SciFind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经发表的佩兰相关文献,对近30年佩兰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发现目前已从佩兰中共分离出超过90种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百里酚类、生物碱类、萜类、酚类等,其中百里酚类、生物碱类和萜类为主要成分。生物活性研究显示佩兰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糖尿病、抑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或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或相关蛋白表达等有关。为佩兰资源后续深入系统地研究和临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佩兰百里酚萜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