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物实验和蛋白组学技术探讨猫须草降尿酸的作用机制

    吴梦娟朱青春贾丽阳朱春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和动物实验探讨猫须草降尿酸(UA)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PF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苯溴马隆组和猫须草高、低剂量组.正常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大鼠给予10%果糖水建立高尿酸血症(HUA)模型,造模同时,阳性药苯澳马隆组大鼠灌胃苯溴马隆片10 mg(kg·d),猫须草高、低剂量组大鼠灌胃10.5 g/(kg·d)猫须草,均给药4周.检测各组大鼠给药第1、2、3、4周血清UA、尿素氮(BUN)、肌酐(CRE);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肾脏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和尿酸盐转运体(URAT1)基因的表达;蛋白组学检测肾脏差异蛋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第1、2、3、4周,阳性药苯溴马隆组和猫须草高剂量组大鼠血清U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给药第3周和第4周,猫须草低剂量组血清U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其他给药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血清BNU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比较,实验第3周和第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CRE显著升高(P<0.05).与MOD组比较,实验第4周,猫须草高剂量组大鼠血清CRE显著降低(P<0.05),而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P>0.05).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肾小管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淡染,肾小管明显扩张,部分细胞核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苯溴马隆组肾小管扩张明显改善,猫须草高、低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形态结构均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中的GLUT9和URAT1显著升高,ABCG2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猫须草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肾脏组织内的URAT1基因的表达,升高ABCG2基因的表达(P<0.01,P<0.05),猫须草高剂量组GLUT9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蛋白组学结果显示,猫须草高剂量组和模型组共有1 936个蛋白发生变化,其中1 082个蛋白表达上调,854个蛋白表达下调,涉及调控p53信号通路、自噬和mTOR信号通路等.结论:猫须草发挥降U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调节ABCG2、GLUT9和URAT1的基因表达,抑制p53 信号通路、自噬和mTOR信号通路有关.

    猫须草高尿酸血症尿酸转运体蛋白组mTOR信号通路

    基于DNA条形码及ITS2二级结构鉴定白头翁及其易混伪品

    张治东郭春云郭阿林汤星辰...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及ITS2二级结构鉴定白头翁及其易混伪品(秋牡丹、火绒草、委陵菜),从而提高白头翁材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方法:提取白头翁及易混伪品植物(秋牡丹、火绒草、委陵菜)的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特定的分子标记,提取DNA条形码和ITS2(内转录间隔区2)区域的二级结构,使用MEGA11.0软件对白头翁及易混伪品植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Neighbor-Joining(NJ)树显示白头翁、秋牡丹、火绒草、委陵菜分别独立聚为一支,且白头翁、秋牡丹、火绒草、委陵菜的二级结构在整体骨架上有明显不同,因此根据ITS2碱基序列能够对白头翁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结论:利用DNA条形码及ITS2二级结构能够准确对白头翁及易混伪品(秋牡丹、火绒草、委陵菜)进行鉴定.

    白头翁ITS2NJ树二级结构鉴定

    基于络病学说"气络""血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张慧张玉福任秋月韩景辉...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易引发微血管病变,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能出现坏疽,甚至截肢,也是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DPN属"痹证""不仁""痿证""血痹"等范畴,因其病情缠绵难愈,常有瘀血阻络、络脉不通的病理改变,与络病"久、瘀、顽、杂"的病机特点基本相似.针对这一病机,笔者从"气络""血络"理论出发,发现瘀血阻络贯穿于DPN整个病程,并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症状严重程度亦存在差异,因此应将通络治疗作为DPN治疗的核心,采用"补兼通"的治法,即一方面补气阴,养经络,另一方面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络以通为用,运用"通补为宜"的治疗法则,益气养阴荣养其络、活血化瘀疏通其络.

    气络血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补肾健脾活血方基于自噬-凋亡双通路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机制研究

    马江涛涂潇雅叶茂林柴爽...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自噬-凋亡双通路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补肾健脾活血方组(OVX+BSF组,2.979 g/kg)和雌二醇组(OVX+E2 组,0.104 mg/kg).OVX组、OVX+BSF组和OVX+E2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周按时测量大鼠体质量和前爪抓力;灌胃3个月后,采用骨密度仪检测大鼠体成分、全身和局部骨密度;micro CT检测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股骨和腓肠肌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股骨LC3B的荧光强度;透射电镜检测股骨自噬小体数量变化;TUNEL荧光染色检测股骨凋亡水平;qRT-PCR检测股骨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和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前爪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全身及局部骨密度明显下降,股骨远端松质骨结构破坏严重;与OVX组比较,OVX+BSF组去势大鼠的前爪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全身及局部BMD升高,股骨远端骨微结构改善,股骨自噬蛋白LC3B表达降低,自噬小体数量减少,凋亡细胞减少,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Bad表达降低.结论:去势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和肌萎缩,BSF明显改善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和肌萎缩,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股骨自噬-凋亡水平有关.

    补肾健脾活血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自噬凋亡

    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EC细胞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周小琴王婧雯许金森郑淑霞...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EC细胞、5-HT、TPH1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12只,造模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干预,电针组进行足三里穴的电针刺激,每日1次,留针20 min,持续进行7 d.观察大鼠体质量增长值、结直肠扩张(CRD)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腹泻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检测EC细胞数量的变化,ELISA检测5-HT表达水平,PCR检测TPH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TP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值明显降低,腹泻指数显著升高,CRD容量阈值降低,AWR评分升高,EC细胞数量、5-HT浓度、TPH1 mRNA增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泻指数降低,CRD容量阈值升高,AWR评分降低,EC细胞数量、5-HT浓度、TPH1 mRNA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有效减轻腹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EC细胞、TPH1的表达,促使5-HT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调控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足三里EC细胞五羟色胺色氨酸羟化酶1

    朱莹教授从三焦理论辨治功能性便秘经验撷菁

    周滔龙丹林瑛朱莹...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焦是周身气机运行的通道,气机升降正常,水谷运化循常道,气血津液布散而濡养周身.三焦气机不利,上、中、下焦通道闭塞,故大便难行.朱莹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主张从三焦分而治之,总以调畅三焦气机为法,提出上焦宜宣、中焦宜健、下焦宜补的原则,分别予以宣肺降气、疏肝健脾、益肾温阳之法,三法并进,随证加减,以达疏利三焦之效.同时重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功能性便秘三焦理论名医经验朱莹

    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

    白雪王思琦李坤钰齐超...
    39-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系统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Portmann积分以及SAS焦虑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Sunnybrook评分(P<0.01)、Portmann评分(P<0.01)、FDI指数升高(P<0.01),SAS焦虑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透刺法联合揿针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贝尔面瘫多针透刺揿针负面情绪面神经表情肌

    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

    张茹佳段婧李艳芬杨洁洁...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13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和颈部保健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铜砭刮痧干预,均干预4周.比较干预3、7、14 d患者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变化情况,并在干预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3、7、14 d,研究组NPQ评分、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01).NPQ评分、VAS评分、NDI评分主体内效应(F时点、F交互)、主体间效应(F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后比较,两组PSQI入睡速度、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助眠药物、日间活动和总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睡眠效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30 d后PSQI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助眠药物、日间活动、总分更低(P<0.05).结论:铜砭刮痧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铜砭刮痧颈部保健运动康复疼痛睡眠质量

    不同波形参数电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分析

    李响于川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波形参数的电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疏密波组(2/100 Hz)和疏波组(2 Hz),每组各30例.参照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选择廉泉、夹廉泉、风池、供血、翳风、列缺、照海、通里和内关穴,分别给予不同波形参数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的吞咽功能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疏密波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疏波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分、SSA评分均降低(P>0.05);与疏波组患者治疗4周后比较,疏密波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分、SSA评分降低(P<0.05).结论:2/100 Hz疏密波与2 Hz疏波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疏密波远期疗效优于疏波.

    中风电针疏波疏密波吞咽困难吞咽功能

    温针灸治疗痰热扰心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宋如意王磊杨自生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痰热扰心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痰热扰心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选取神门、太溪、内关、照海、申脉、四神聪、交感穴,两组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头晕、乏力、晨起思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22%(35/36)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30/3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AI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相同时间点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AIS 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升高,SSS评分降低(P<0.001).结论:温针灸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痰热扰心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脑卒中睡眠障碍针灸舒肝解郁胶囊痰热扰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