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医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李春鸣

双月刊

1000-2715

zmcxb@ZMC.edu.cn

0852-8609795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201号

遵义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传播本院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医学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学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TF5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帅煜冯光勇吴明娜何国平...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发鼻咽癌组织ATF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蛋白表达变化情况,探讨ATF5表达水平与复发鼻咽癌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6例同一初发和复发鼻咽癌组织及鼻咽正常组织中ATF5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的X线对鼻咽癌HONE-1细胞ATF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ATF5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鼻咽正常组织(P均<0.05),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ATF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P<0.05),且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核;X线(30Gy、40Gy、50Gy)能促进鼻咽癌HONE-1细胞ATF5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亚细胞也定位于细胞核.结论 鼻咽癌组织ATF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鼻咽正常组织表达水平;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ATF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提示鼻咽癌的复发可能源于ATF5蛋白的高表达;X线能促进鼻咽癌细胞ATF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且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提示ATF5可能参与鼻咽癌放疗抵抗.

    鼻咽癌复发免疫组织化学ATF5蛋白放疗抵抗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朱红兰刘代顺龚玲
    182-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否可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方法 衣霉素单独作用于A549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和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分别与衣霉素共同作用于A549细胞.RT-PCR检测GRP7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RP78、HDAC2和HDAC6的蛋白水平.结果 衣霉素作用于A549细胞后,上调GRP78 mRNA的表达而诱导内质网应激效应(P<0.0l);但4-PBA处理A549细胞后,GRP78蛋白的表达受抑制(P=0.000).同时衣霉素处理A549细胞后引起HDAC2、HDAC6蛋白表达增加(P=0.000,P=0.005),加入SAHA后,HDAC2、HDAC6蛋白的表达受抑制(P =0.000),GRP78蛋白的表达也降低(P=0.000),内质网应激受抑制.结论 在肺泡上皮细胞中,HDAC2、HDAC6可诱导发生内质网应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

    MMP-7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堂江向敏吕欣王凯...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增生期、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rn/HRP检测法检测MMP-7、Ki67在增生期血管瘤(20例)、消退期血管瘤(20例)及正常皮肤(20例)表达情况;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增生期血管瘤患者血清(36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血清中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中高表达,在消退期弱阳性表达,在正常皮肤中不表达.增生期与消退期、增生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增生期高表达,消退期低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增生期与消退期、增生期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在血管瘤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在血管瘤中有阳性表达,其不同表达水平可能和血管瘤发生发展消退有关.

    基质金属蛋白酶-7Ki67婴幼儿血管瘤

    成人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手术时机及方案的选择

    王振宇刘泠胡晓殷成...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手术时机及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2例烟雾病合并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脑室出血17例,双侧脑室出血15例,双侧脑室出血伴有意识障碍及高颅压症状10例脑室外引流.7例患者合并动脉瘤(21.9%),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末梢动脉瘤1例.开颅动脉瘤夹闭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3例,3例未处理.32例患者12例(37.5%)进行双侧直接间接联合血运重建手术,1 1例在亚急性期完成血管重建手术,21例3周后(慢性期)完成.结果 全部患者32例术后未并发脑积水.血管重建手术时机亚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术后改良Rinkin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 96个月,2例再出血(6.3%),1例为对侧再出血,1例(合并动脉瘤未处理)出院1个月死亡.7例动脉瘤中6例动脉瘤消失,1例再破裂出血.术中桥血管通畅率100%,术后3个月桥血管通畅率95%.结论 烟雾病脑室出血不需要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可选择亚急性期进行血运重建手术,脑室外引流后脑脊液循环障碍解除,尽早血运重建手术,动脉瘤的处理应根据情况设计个体化方案.

    烟雾病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血运重建搭桥

    医护+责任制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绿色通道探讨

    段海真张小军宋仁杰杨辉军...
    196-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责任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每批次5人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纳入传统治疗组,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纳入医护+责任制优化治疗组.所有患者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医护+责任制优化治疗组在传统救治基础上成立医护+救治单元,负责患者的所有诊疗活动.采用SPSS18.0对两组的基线资料、急诊滞留时间、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医护+责任制优化治疗组为(2.38 +0.56)h,传统治疗组为(4.54±1.0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医护+责任制优化治疗组为(1.58 ±0.33)h,传统治疗组为(4.11±1.08)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去向滞留时间比较除收治ICU外医护+责任制优化治疗组均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率人院病房、留观优化治疗组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责任制优化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处理更有序高效,值得推广.

    急诊科责任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绿色通道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无反应性分析

    周佩玲刘西平王冬梅王正龙...
    199-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评价,并对有无应答进行相关因素的探讨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CRT组24例;非CRT组28例)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CRT组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大于15%或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改善Ⅰ级以上,则为有反应,一年内因心衰再次人院及死亡者均为无应答;其中有应答18例,无应答6例(死亡2例),应答率为1/3,两组NYHA、B型脑钠肽、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CRT组组内比较上述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答者在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且QRS波长>0.13s、基础肾功能良好(肌酐≤133 μmol/L)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与肾功能不全、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或其余非左束支阻滞表现者、肺动脉高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RT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无应答与C-LBBB、QRS宽度、有无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是否合并房颤、肺动脉高压等可能相关.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终末期心衰应答率无应答

    ICU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的构建与分析

    肖旋黄瑞瑜权明桃傅小云...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ICU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量化评估与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为进一步应对和控制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 以风险矩阵理论为指导,运用头脑风暴法、Delphi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ICU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图,进一步采用Borda序值法对风险矩阵图中高危风险项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 ICU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图显示:23项护理风险中,7项属于Ⅰ级高危风险(红色区域),16项属于Ⅱ级中危风险(黄色区域).7项高危风险的Borda序值结果显示:“未根据患者病情评估是否需要液体复苏”居高危风险首位,“3h内液体复苏未达到30 mL/kg”和“1h内未使用抗菌药”并列第2位;“未遵医嘱采取药物或机械性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居第3位;“平均动脉压低于65 mmHg未及时报告医生”和“未每小时监测患者尿量”并列第4位;“血红蛋白低于7.0 g/dL未遵医嘱及时补充红细胞”居高危风险末位.结论 ICU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直观、科学地反映了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防范重点,有助于提高ICU护士对此类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以便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护理风险矩阵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肌腱外露改善肌腱愈合25例的临床观察

    罗昭和唐修俊邓呈亮魏在荣...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亚急诊修复伴有肌腱外露和肌腱变性足外伤的整复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急诊及骨科足后开放性外伤伴肌腱外露病例25例,男21例,女4例,人院后经急诊清创后保留仍有弹性的肌腱,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保护创面,亚急诊二期手术再次扩创后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成活后出院并长期随访肌腱恢复程度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通过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患者外露肌腱均得以保留,术后肌腱粘连6例,其余病例无肌腱粘连,皮瓣均成活.结论 应用亚急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对受损变性的跟腱肌腱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恢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足外伤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肌腱外露变性肌腱创面修复

    宫腔检查镜配合微型长舌勺钳终止早早孕40例临床观察

    陈丽刚赵芳蒋成素段洁...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镇痛下宫腔检查镜配合微型长舌钳终止宫内早早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宫内早早孕的40例孕妇,经静脉镇痛后行宫腔镜检查,找到胚胎着床位置,在直视下用微型长舌定点夹取胚并取出,并对术中疼痛、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月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中镇痛效果显著达97.5%,术后1例盆腔感染;39例患者月经恢复如术前,仅1例发生术后宫腔轻度粘连.结论 静脉镇痛下宫腔检查镜配合微型长舌钳终止宫内早早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静脉镇痛宫腔检查镜直视夹取胚术早早孕并发症

    遵义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近10年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张小军段海真姜栩恒张吉...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7~ 2016年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7~2016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1 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分析性研究方法,分析该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54.10%,女性45.90%,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在年龄分布上,≥59岁者为死亡集中人群,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x2=6.145,P<0.05);在病因分布上,心脑血管疾病和创伤为主要死亡原因,比例高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溺水等原因(x2=7.173,P<0.05);在年份分布上,自2010年始至2016年止,各年份死亡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月份分布上,1、11、12月份死亡病例比例高于与其它月份(x2=6.352,P<0.05);在职业分布上,工人、农民死亡病例数居多,其比例高于其它职业死亡病例(x2=6.643,P<0.05).结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59岁者为死亡集中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和创伤为主要死亡原因,1、11、12月份死亡病例数分布较多,工人、农民为死亡集中职业.该地区应从居民健康意识、健康管理、环境和交通建设等方面着手降低创伤、疾病发生率;同时,医院应通过规范救治流程与路径、人员培训、救治预警等措施完善急救体系,全面提高医院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急诊科抢救室成人死亡流行病学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