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和臀中肌状态对股骨头坏死塌陷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陆舜林天烨何敏聪林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the medial space ratio,MSR)和臀中肌状态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的影响。方法:基于3名健康志愿者的髋部CT数据,建立7种不同MSR(14。35、16。35、18。35、20。35、22。35、24。35、26。35)的左侧ONFH有限元模型。基于其中1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构建7种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75%、80%、85%、90%、95%、100%、105%),其中100%臀中肌状态对应臀中肌肌力为700 N。所有模型均基于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分型C1型建模,并将股骨头前侧保留角和外侧保留角均设置为70°,同时将坏死区体积定义为股骨头体积的30%。模拟双下肢静立状态下模型的受力情况,测定不同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及坏死区最大位移,测定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及股骨头向外侧位移。结果:①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的ONFH有限元模型的主要负重区为股骨头前、外侧区域,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坏死区上方与受力区重叠部位,股骨头最大应力为(5。050±0。377)MPa,与既往研究报道的坏死股骨头应力传导特征基本一致。②不同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应力和位移测定结果。当MSR≤20。35时(即MSR为14。35、16。35、18。35、20。35),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位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MSR>20。35时(即MSR为22。35、24。35、26。35),模型的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位移均高于MSR≤20。35的模型。③不同臀中肌状态的ONFH有限元模型应力和股骨头向外侧位移测定结果。在正常MSR的ONFH有限元模型中,随着臀中肌状态好转,股骨头最大应力、坏死区最大应力、股骨头向外侧位移随之不断减小。结论:MSR>20。35时,股骨头和坏死区应力明显增大,塌陷风险增高;良好的臀中肌状态不仅能降低股骨头和坏死区应力,而且能对抗股骨头外移,降低股骨头塌陷风险。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内侧间隙比值臀中肌限定因素分析生物力学现象

    术前血清趋化因子配体3和P-选择素水平预测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刘中怀李嘉平王伟李云伟...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趋化因子配体3和P-选择素水平预测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拟采用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从病历系统中提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信息。于手术前1 d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趋化因子配体3及P-选择素水平,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于手术后1 d、7 d、14 d分别检测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下肢DVT组和无下肢DVT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其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骨盆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196例骨盆骨折患者,下肢DVT组38例,无下肢DVT组15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趋化因子配体3、P-选择素水平,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0。22)mmol·L-1,(1。21±0。35)mmol·L-1,t=2。858,P=0。005;(36。18±3。72)mg·L-1,(23。48±2。69)mg·L-1,t=24。116,P=0。000;(98。43±9。65)g·L-1,(91。28±9。21)g·L-1,t=4。257,P=0。000;(15。65±2。13)pg·mL-1,(12。57±1。76)pg·mL-1,t=9。283,P=0。000;(45。43±5。11)ng·mL-1,(38。57±4。06)ng·mL-1,t=8。871,P=0。000;(4。57±0。53)g·L-1,(3。72±0。41)g·L-1,t=10。804,P=0。000;(978。64±98。73)μg·L-1,(467。45±48。26)μg·L-1,t=46。23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趋化因子配体3和P-选择素水平是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β=0。921,P=0。008,OR=2。513;β=0。730,P=0。001,OR=2。07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趋化因子配体3水平联合血清P-选择素水平预测骨盆骨折术后下肢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P=0。000)。结论:术前血清趋化因子配体3和P-选择素水平是骨盆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骨盆骨折术后下肢DV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骨盆骨折静脉血栓形成趋化因子类配体P-选择素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ROC曲线

    2012-2023年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变化情况及防范对策

    王逸松詹红生王辉昊
    15-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2-2023年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变化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统计分析不良事件的种类、等级、结局及引起不良事件的手法类型等信息,并将统计分析结果与前期文献(1979-2011年)研究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共检索到997篇相关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42篇文献,涉及219例患者和224件不良事件(如果1例患者同时出现头晕、上肢麻木、恶心呕吐,则计为3件不良事件)。②2012-2023年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种类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头晕(22。32%)、局部疼痛(20。54%)、恶心呕吐(15。63%);引起不良事件的手法类型为旋转复位法(83例)、按揉穴位法(77例)和拔伸手法(12例),47例未描述引起不良事件的手法类型;轻度不良事件217件,中度不良事件3件,严重不良事件4件;35例描述了不良事件的结局且均为恢复或基本恢复,184例未描述不良事件的结局。③2012-2023年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变化情况分析结果。与12年前(1979-2011年)相比,近12年颈椎病手法治疗不良事件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中度、严重不良事件的数量明显下降,头晕仍为占比最高的不良事件;旋转复位类手法引起的不良事件仍最多,其次为按揉穴位类手法,拔伸类手法引起的不良事件明显增多;不良事件主要以轻度不良事件为主,中度和严重不良事件占比明显减小;未描述不良事件结局的病例数大幅增多,且未筛选到死亡病例。结论:与12年前相比,2012-2023年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仍多由旋转复位类手法和按揉穴位类手法引起,以轻度不良事件为主且均能恢复,中度、严重不良事件的数量明显减少,但不良事件的种类更加多样化,拔伸类手法引起的不良事件明显增多。通过完善病例资料、规范操作手法、厘清手法机制、严格规范从业人员准入资格、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以及加强医患之间的积极沟通,可有效防范和减少手法治疗颈椎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颈椎病肌肉骨骼手法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

    包伟东胡静李焕香王涵玉...
    21-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肿胀的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医药治疗TKA后下肢肿胀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2月。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数据,以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涉及的中医证型名称、方剂名称、方剂功能分类、中药名称及中药功能分类规范化处理后进行频次统计,对筛选出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①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共检索到2131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7篇文献。②中医证型分析结果。纳入的57篇文献共涉及7种中医证型,出现频次较高的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瘀水互结、气虚血瘀。③方剂分析结果。纳入的57篇文献共涉及57首方剂。按照功能分类,理血剂43首、补血剂8首、祛湿剂5首、温里剂1首。出现频次较高的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身痛逐瘀汤和复元活血汤。④药物分析结果。57首方剂共涉及115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5的中药(高频药物)共32味,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当归、川芎、红花、甘草;按照中药功能分类,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出现频次较高。32味高频药物可聚为3类,第1类5味中药,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适用于气滞血瘀证;第2类6味中药,功效以补气养血健脾为主,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第3类21味中药,功效以利水渗湿祛痰、滋补肝肾为主,适用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对32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90%,得到6味核心药物(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甘草、赤芍),共涉及19条关联规则,其中当归-桃仁-红花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初次TKA后下肢肿胀的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瘀水互结、气虚血瘀,临床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为主,核心药物为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甘草、赤芍,核心药物组合为当归-桃仁-红花。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肿胀下肢证候方剂分析,计算机辅助数据挖掘

    炎症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及血液代谢物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戎义发姜凯贾海峰李翰政...
    2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及血液代谢物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血液代谢物指标(代谢物水平或代谢物比率)的GWAS数据,从FinnGen数据库中获取AS的GWAS数据。基于工具变量筛选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将筛选出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AS为结局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确定的与AS具有可靠因果关系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血液代谢物指标为结局进行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AS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CD24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It3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表达水平与AS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其中CD244、FIt3L表达水平与AS呈负相关,FGF-23、IL-7表达水平与AS呈正相关。②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血液代谢物指标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CD244、FGF-23、FIt3L、IL-7表达水平分别与61项、62项、37项、68项血液代谢物指标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结论:FGF-23、IL-7、CD244、FIt3L表达水平与AS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这4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分别与多项血液代谢物指标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这为探索AS的发生机制和治疗AS的药物靶点提供了参考。

    脊柱炎,强直性炎症介导素类代谢物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免疫细胞特征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王振宇张洪美荆琳何名江...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特征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IEU OpenGWAS project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中筛选并获得731个免疫细胞特征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 AS)数据集和OP的GW AS数据集。基于工具变量筛选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免疫细胞特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OP的SNP位点。将筛选的免疫细胞特征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等进行正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评估免疫细胞特征与OP的因果关系。采用MR-presso检验进行水平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IVW法和MR Egger法分析结果的异质性,采用留一法评估MR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将筛选的OP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正向MR分析获得的与OP具有可靠因果关系的免疫细胞特征为结局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32个免疫细胞特征与OP存在可靠的因果关系,其中包含7个绝对细胞计数(absolute cell counts,AC)特征、13 个中位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特征、12 个相对细胞计数(relative cell counts,RC)特征。在 7 个 AC 特征中,Sw mem AC、IgD-CD38dim AC、HLA DR+NK AC 与 OP 呈负向因果关系,CD62L-myeloid DC AC、CD33br HLA DR+AC、DN(CD4-CD8-)AC、CD25++CD8br AC 与 OP 呈正向因果关系;在 13 个 MFI 特征中,BAFF-Ron IgD-CD38br、CD3 on CD8br、CD3 on CD39+CD4+、CD16-CD56 on NK、CD28 on CD4 Treg、CD16 on CD14-CD16+monocyte、CD8 on TD CD8br 与 OP 呈负向因果关系,CD19 on IgD-CD38br、CD86 on myeloid DC、HLA DR on CD14+CD16-monocyte、HLA DR on CD14+monocyte、CD45 on CD33br HLA DR+CD14-、HLA DR on CD33br HLA DR+CD14dim 与 OP 呈正向因果关系;在 12 个 RC 特征中,IgD+CD38dim%lymphocyte、CD11c+CD62L-monocyte%monocyte、TD CD8br%CD8br、CD39+CD8br%T cell 与 OP 呈负向因果关系,IgD-CD38dim%B cell、CD62L-DC%DC、CD8br%leukocyte、CD8br and CD8dim%leukocyte、NKT%T cell、NKT%lymphocyte、HLA DR+CD8br%lymphocyte、CD3-lymphocyte%leukocyte与OP呈正向因果关系。结论:部分免疫细胞特征与OP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为探究免疫系统与OP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骨质疏松免疫细胞特征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核酸纳米材料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程渊张有良张良童张人伟...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O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OA的药物仅能缓解疼痛,而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近年来,核酸纳米材料凭借其高度的序列可编程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性等特性,在OA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核酸纳米材料在OA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为OA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骨关节炎核酸纳米材料综述

    人工智能在髌股疼痛综合征手法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沈凤英史娇吕立江魏子程...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髌股关节长期反复磨损导致的以髌骨周围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关节疾病。采用手法或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PFP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受医生的临床经验、手法操作水平、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响,手法治疗PFPS的疗效并不稳定。目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AI应用于手法治疗PFPS,可使手法操作更加规范,治疗方案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并使居家诊疗一体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还能客观、多方面地进行疗效评价。为进一步了解AI在PFPS手法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对AI进行了概述,并从规范手法操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评价疗效4个方面,对AI在PFPS手法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人工智能髌股关节正骨推拿疗法综述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糖尿病肌少症

    邹秀淇郑承红丁念杨星...
    62-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肌少症是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本文概述了糖尿病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从"阴虚不制阳、阳化气虚亢"和"阳化气失调、阴成形太过"两大方面探讨了糖尿病肌少症的病因病机;提出糖尿病肌少症的治疗应滋阴填精、补肾为主,补阳为要、抑阴成形,通络祛邪、助阳恢复,以恢复阳化气和阴成形的平衡。

    糖尿病肌肉衰减征并发症阴阳学说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药治法

    基于骨络理论论治慢性筋骨病

    钟源杨锋李文雄路宇...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筋骨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其病位在络。骨络是骨组织中具有生成、输布气血及营养骨组织作用的络脉。本文概述了骨络理论,总结了骨络位深、形细、易致虚致瘀的特点;基于骨络理论对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提出慢性筋骨病的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关键病机是骨络痹阻,治疗可采用扶正通络和祛邪通络的通络法。

    骨疾病筋(中医)骨(中医)络脉和络